創作的藝術,在日常之中!Finding Art in Life
「美感是持續變動的,會隨著生長環境或時代變化,長出一種喜好、標準以及審美觀。」對李政瀚而言,美沒有覺得好壞與對錯,作為設計師,他和于薇都相信保持開放與自由的心境,持續吸收多種可能,對任何設計作品都有幫助,于薇補充:「美感沒有一個標準和固定的樣子,很怪奇、或傳統的事物也可以很美,用放開的觀點去嘗試不同的事物,可創造自己更多意想不到的體驗。」她尤其獨鍾在台南的街道上探索,總會在巷弄空間中發現一些獨特迷人的細節,各式各樣斑駁老式招牌,無論是字體樣式、與配色,都展現著它獨有的調性,彷彿不受外在眼光自成一格的模樣,也啟發了于薇。
沒有假設的一種假設
「不設限」是兩人對於美感的共同意念,透過觀察與體驗,隨時保持對於新事物的靈敏度,李政瀚建議,「要讓生活多點轉動,試著去做一些平常想做但尚未嘗試的事,當把慣習的日常推進時,就會在這種變化裡察覺很多過往沒發現的細節。」于薇也說,不管是剛才提到的路邊觀察或者把自己推出去跟各種領域的人聊天,都可以拓展自身的眼界和美感。
李政瀚提起學設計時,書本中提及的「美的形式原理」理論,似乎美感以可經由一套標準公式化呈現,而卻無法真正領會與明白什麼是美,唯有自己在生命中維持關注與吸收,並滋養自己的創作養分,「當在生活裡感受到一些事情,有些想法產生了,人們是怎麼表達出來?有些人透過音樂或者文字來抒發,我們就是靠設計的作品,這些創作其實都在體現出我們過去在日常裡汲取的東西。」
時間越少能量越大
如何從生活中找尋創作靈感?李政瀚篤定地說出:「死線前的潛能開發。」于薇接著解釋,時常隨著完稿時間逼近,平常隨意汲取的事物紛紛在腦海裡綻放,在這其中漸漸能抓取到自己想要的元素,唯有把自我逼到極限,靈光乍現的瞬間往往能夠精準地展現創作的想法。「通常壓力最大、時間緊迫時,做出來的東西會是最滿意的。」于薇這麼說。
于薇和李政翰的年齡差距,被歸屬為兩個世代的創作者、設計師,于薇和李政瀚的美學教育、擅長領域其實天差地遠,這也是當初兩人合作的原因,李政瀚在著重實作的體系中學會設計,實務上對於材質、製作有更多知識,于薇則擅於視覺的想像,然而這樣的兩人,都有著對美不設規範與限制的信念,在相異的時間軸與世界線裡,各自吸納眼中所見,對外界種種保持敞開,讓兩人互相聽懂彼此的設計語言,形塑出靠攏而相聚的宇宙,無須多言就能共創一種美的實現。
About李振瀚因熱愛音樂在學生時期組了樂團,並參與過許多音樂祭的表演,進而有機會開始接觸音樂專輯包裝設計,並成立工作室。于薇大學時期開始擔任工作室的實習生,而展開兩人於設計領域的合作。擅長操作音樂專輯包裝,針對不同的音樂表演者或專輯概念,皆能透過視覺設計去訴說音樂之外的故事。
最新文章
-
《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X董十行打造限量版王蟲圖鑑
2025/04/16 -
2025徠卡相機拍賣會!預估破億0系列112號相機6月揭曉
2025/04/15 -
2025 IKEA斯德哥爾摩系列!96件新品為居家帶來北歐的自然況味
2025/04/11 -
Longchamp攜手法國設計新星Pierre Renart 推出全新流線感設計家具
2025/04/09 -
村上隆CASETiFY聯名!Mr. DOB 4/11限量開賣
2025/04/09 -
CHANEL 25 在愉悅律動中,釋放自由靈魂!
2025/04/08 -
2025金點新秀設計獎公布入圍名單!5月新一代設計展現場角逐年度大獎
2025/04/08 -
AB Concept x Noritake全新餐具Bangle Collection米蘭設計週首度亮相
2025/04/08 -
花東必訪「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操刀4大場域改造設計
2025/04/03 -
LV大阪城市指南!LV City Guide、攝影書FASHION EYE同步開賣
2025/04/01 -
丹麥&Tradition 2025春季新品亮相!OEO Studio「Ita系列」一展極簡極致
2025/03/25 -
《風之谷》第四週特典!秘密花園香氛版海報
2025/03/25 -
AirPods Max聆聽保真壓縮音訊!iOS18.4解鎖高解析音源
2025/03/25 -
東京建築女子/布拉格老城時髦旅店Hotel Josef!一睹Eva Jiřičná簡練設計
2025/03/24 -
漫步春日花園,與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俯拾皆是的幸運!
2025/03/21 -
感生活、慢時尚 設計師品牌rather進駐南港Lalaport開設全新概念店
2025/03/20 -
工具迷必朝聖!2025燕三条工業與工藝文化交流展3/13-3/16松菸登場
2025/03/13 -
Expo 2025世博會卡地亞女性展館!永山祐子以當代視角構建一座循環永續建築
2025/03/1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