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小店永豐計畫/與部落同行的藝術實驗所 米麻岸的文化行動筆記

2025/09/15 文/翁珮恒
從小住在都市的娜娜(左)與莎莎(右),回到都蘭部落生活後,重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並透過「米麻岸工作室」,用藝術與創作,和部落一起編織在地故事。圖/Kris Kang
從小住在都市的娜娜(左)與莎莎(右),回到都蘭部落生活後,重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並透過「米麻岸工作室」,用藝術與創作,和部落一起編織在地故事。圖/Kris Kang

「回來部落,Mima’an(做什麼)?」來自老人家的關心與疑惑,卻也成為都蘭部落阿美族人高敏瑋(莎莎)、高綵霜(娜娜)兩姐妹對自己文化的叩問。從小在都市成長,直到長大才意識到,自己對部落的記憶太少、對傳統知識的認識薄弱,這喚起她們對自己文化認同的好奇與追尋,於是毅然決定返鄉生活。熱愛手作的她們,在返鄉後探詢自己文化的過程中,發掘許多阿美族文化中的元素都能夠成為創作素材,於是和好友王渝菁(金魚)一同以Mima’an為名成立「米麻岸工作室」,用創作回應當初老人家對她們的疑問,「我們在部落能做什麼?真的可以做什麼。」

無論是創作作品、部落文化書籍、傳統服飾配件,米麻岸工作室的每個角落,都藏有她們追尋傳統文化的軌跡。圖/Kris Kang
無論是創作作品、部落文化書籍、傳統服飾配件,米麻岸工作室的每個角落,都藏有她們追尋傳統文化的軌跡。圖/Kris Kang

在返鄉的過程裡,用藝術串起部落記憶

推開米麻岸工作室的門,溫暖的黃光從傳統茅草屋空間中溢出,牽引著訪客的視線來到工作室各式色彩繽紛的毛線毛球、十字繡以及各式自然素材所製成的容器與裝飾,每一處都是米麻岸的成員們返鄉後對部落的再認識與蒐集。「我們是在都市長大,因此回部落後花了很多時間更長輩們學習傳統文化技藝,並將部落的日常生活與傳統元素作為創作基底,轉換成現代新語彙的原風潮流。」娜娜說,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出強烈的歸屬感,看見傳統文化對族人們的意義以及與土地之間的連結,希望能夠將傳統技藝結合生活美學,分享給更多人認識。

「我們阿美族就是喜歡鮮豔的色彩及圖騰,因此米麻岸將這樣的特色結合現代流行的方式,呈現出任何人都能夠上手的藝術創作呈現。」莎莎說,像是透過簇絨槍手作地毯、毛球鑰匙圈製作等,邀請大家用手作一同認識都蘭部落的傳統文化。也正是因為米麻岸的經營方式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展演形式,找到了自己獨特的定位,「不知不覺地,大家現在好像看到色彩繽紛的毛球作品,就會想到我們。」如今的米麻岸已是具有辨識度的創作工坊,更是能夠參加台東設計週的展覽、負責阿米斯音樂節主舞台設計的藝術品牌。

除了創作,米麻岸也致力於投入部落裡的事務。為了重拾部落文化的各種傳統工藝、知識,米麻岸也經常和部落一起做田野調查,像是出書紀錄都蘭部落的階級故事、參與土地的復育行動、海洋文化推廣等,「我們和部落一起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莎莎說,隨著部落長輩逐漸凋零,需要培養部落人才才能夠繼續傳承文化。

米麻岸的夥伴發現傳統服飾的文化重要性,多年前便開始進行田野調查與故事蒐集,如今要建置更完善的保存系統,延續傳統服飾的製作技藝。圖/Kris Kang
米麻岸的夥伴發現傳統服飾的文化重要性,多年前便開始進行田野調查與故事蒐集,如今要建置更完善的保存系統,延續傳統服飾的製作技藝。圖/Kris Kang

在傳統族服中,學習作為一名阿美族人

阿美族的文化裡有著年齡階級制度,每一個階級肩負著部落不同的事情,而隨著階級的進階,族服的形式與圖騰也會跟著不同。而通常孩子的族服都是由母親親手縫製,承載著阿美族靈魂與血脈的文化記憶,一針一線裡連結族群、土地與歷史。而族服的製作相當講究,像是十字繡的圖紋代表著家徽,配件的數量、顏色、擺放位置都得特別小心,一不留意就很容易文化錯置。「還記得那時候剛返鄉,有一次穿著不對的衣服在跳團舞,結果被老人家拉下來問說:妳這個衣服是誰幫你做的?」莎莎說,部落的老人家們都很疼惜年輕人,日常生活、儀式祭典裡,都會叮嚀著大家,這也讓她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文化。

「我的女兒最近要晉進 到新的階級,就在幫她製作族服的時候發現,有許多傳統服飾的細節與文化意涵我都還不是很了解,得請教部落裡的工藝師。然而隨著長輩們漸漸凋零,我們很擔心這項工藝就這麼消失了,需要趕快做點什麼把老人家們傳統服飾的工藝技術傳承下來。」娜娜說,米麻岸的大家看見重拾傳統服飾技藝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工作室接下來著重要做的,就是和部落一起建立阿美族傳統服飾技藝的系統知識。

米麻岸的創作,經常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結合,匯聚成獨一無二的美學,讓人能夠一看就知道是「Made in 米麻岸」。圖/Kris Kang
米麻岸的創作,經常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結合,匯聚成獨一無二的美學,讓人能夠一看就知道是「Made in 米麻岸」。圖/Kris Kang

在數位紀錄中,用針線搭起文化技藝的橋

米麻岸工作室的夥伴們,從107年起便開始耕耘傳統服飾工藝的田野調查,從聽老人家們口述文化故事到和老人家們學習傳統服飾的製作,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她們深切地認為需要一套更有系統性文化紀錄保存,才能讓老人家們那熟悉一針一線記憶的雙手化為完整的技藝留下。「米麻岸之前有一些小計畫做過情人袋、臀鈴等傳統配件的技藝紀錄,最近的目標是要做到完整一套傳統服飾的紀錄。」莎莎說,雖然現在有一些傳統服飾製作的教學圖解,不過很容易看不太懂,因此米麻岸正在籌劃「ina 的雙手-傳。工藝∞未來 」計畫,完成10件傳統服飾的製作,以攝影的方式記錄詳細的傳統服飾工藝技術,並結合數位推廣、課程舉辦,未來能夠製作成教材。

「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影像記錄,吸引更多部落的年輕人提升文化敏銳度,無論是不是住在部落,都可以藉此搭起學習文化技藝的橋。」正因爲曾經是都市原住民,她們深知找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且文化是需要活在每一個年輕人的心中。米麻岸透過一針一線、一影一像,試著縫合時間的裂縫,把傳統的溫度延續下去。

都蘭部落從20多年前就開始做了許多努力,從祭典參與、文化田調到社區創生,用不同的方式凝聚年輕人、吸引年輕人回到部落生活。而米麻岸的成立,以藝術撰寫著都蘭部落阿美族文化保存的故事,「我們把事情做好,或許別人會跟我們一起行動,甚至集結周邊部落,一起進行文化保存工作。要讓年輕人知道,不一定要在大都市工作,回來也可以很好。」

米麻岸的文創商品保有豐富層次的阿美族文化元素,非常受歡迎。圖/Kris Kang
米麻岸的文創商品保有豐富層次的阿美族文化元素,非常受歡迎。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

永豐基金會發揚小店文化,號召「好事之徒」為地方帶來力量

永豐基金會發揚小店文化,號召「好事之徒」為地方帶來力量

2022/10/06
小店永豐計畫發表 3場「跨域名人串連體驗」一起深入認識在地好店

小店永豐計畫發表 3場「跨域名人串連體驗」一起深入認識在地好店

2024/09/26
小店永豐計畫/物產小舖:蜜蜂回歸,再創土地永續與美好生活

小店永豐計畫/物產小舖:蜜蜂回歸,再創土地永續與美好生活

2022/10/06

最新文章

大武女兒潘美緣與丈夫將老家空間化為更多在地創生的可能,新成員店狗「雪球」則是稱職...

小店永豐計畫/大武女兒的溫柔鄉 那些家家酒書房裡的「大武小時光」

2025/09/15
透過合作社的運作,溫源田與馮修雙串連起部落裡的小農資源,再藉由美學設計與創意行銷...

小店永豐計畫/山谷間的Bulaku!布拉谷合作社種下的部落永續故事

2025/09/15
店主人芃諭與書店門口的海龜主視覺。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打開新的對話想像—小島停琉

2025/09/15
返鄉後的林德盛承接了父親的土地,培育友善無毒的檸檬園。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金喜檸檬」守護土地,也守護部落的永續未來

2025/09/15
像簡天才師傅學習的法式魚排料理方式。攝影/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從魚塭游上餐桌的鱻—三魚直賣所

2025/09/15
回到妻子的家鄉都蘭,阿詮以「出力釀」開啟一段追尋傳統製麴文化的旅程。圖/Kris...

小店永豐計畫/從酒麴復育到出力釀酒杯 啜飲部落糯米酒的風土與記憶

2025/09/15
藉由海女研習所、圖鑑、資料庫等建制,成功海銀行攜手海女們,一起努力將這擁有歷史的...

小店永豐計畫/翻開潮間帶的文化採集帳本 在成功海銀行提領與海共生的海洋智慧

2025/09/15
每日與檳榔子一起生活的一家人。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溫柔永續的粉藕色——TAIWAN DYE與檳榔子染

2025/09/15
從小住在都市的娜娜(左)與莎莎(右),回到都蘭部落生活後,重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小店永豐計畫/與部落同行的藝術實驗所 米麻岸的文化行動筆記

2025/09/15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