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李明維柏林個展《禮》重啟,美術館與藝術家如何因應「社交距離」
肺炎疫情衝擊下,歐美國家多數美術館都因隔離政策而關閉,不像台灣因防堵疫情掌握得宜,假日仍有不少民眾前往美術館看展。隨著歐洲部分美術館重新開放,台灣藝術家李明維於德國葛羅皮亞斯博物館(Gropius Bau)因疫情而延後開展的展覽〈李明維:禮〉(Lee Mingwei: Li, Gifts and Rituals)也得以重啟。
以關係美學著稱的藝術家李明維,作品多探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近年多數重要作品都借重觀眾的參與轉化為作品動能。但在要求「社交距離」的前提下,參與式藝術與表演形式似乎遭受阻礙。在本次展覽中,作品如《客廳計畫》(2000/2020)、《記憶的結構》(2006/2020)多改為一對一單次互動,以談話、傾聽和關懷的形式進行。《補裳計畫》、《聲之綻》等互動作品也配合防疫添置壓克力版。此外,佩戴口罩、QR code 非接觸式門票、定時進站與單一觀展方向都成為美術館在疫情下的新方針。在疫情肆虐的當下,互動顯得格外珍貴,實驗性藝術計畫如何因應防疫新生活下的行為,值得我們持續觀察。
展覽新作《我們的和平國度》(Our Peaceable Kingdom)則如計畫展示,李明維邀請11位藝術家,包括台灣藝術家鄭君殿、黃可維、簡翊洪、顏妤庭、葉采薇、蕭珮宜、陳又伃、吳大光教授,以愛德華・希克斯(Edward Hicks)原作《和平國度》(A Peaceable Kingdom)繪製「臨摹」的畫作,其後,這11位藝術家也引薦了2位藝術家,臨摹自己的畫作,在過程中產生了家譜。愛德華・希克斯在他的一生中繪畫了這件作品六十幾次,受邀的藝術家亦將自己對和平的理念詮釋融入繪畫中。德國葛羅皮亞斯博物館是歐洲歷史的中心,在過去近三十年中,位於西柏林的建築物前門受柏林牆擋住,展館也保留著二戰結束前最後幾週遭到轟炸的痕跡,而在這個時間和地點無疑是展示、思考希克斯從1800年代開始的和平願景,以及當代藝術家觀點最為合適的場所。
李明維
最新文章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