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VR創作者全明遠:去除鏡頭概念,用雙眼看世界

2020/11/19 蘇逸華

Funique VR技術總監全明遠從2015年開始接觸VR。 圖/全明遠提供
Funique VR技術總監全明遠從2015年開始接觸VR。 圖/全明遠提供

19世紀與20世紀的交際,「電影」誕生了。經歷百年多的發展與琢磨,其鏡頭語言與敘事風格有一定的脈絡可循,顯得電影工藝愈臻成熟。相較之下,「虛擬影像(virtual reality,下稱為VR)」的發展宛如初生之犢,許多創作者甚至還摸不清其特點卻已躍躍欲試。

Funique VR技術總監全明遠從2015年開始接觸VR,當時可以說是VR蠻荒的年代,市面上還未出現消費型VR頭顯,身邊沒有人可以拜師詢問,也沒有現成的教學樣本可以參考借鏡,只能經歷彷彿電影初創時期,回到充滿限制、未知,以及各種可能性與想像力的時代。「它讓我再次燃燒對科學研究的熱情,過去在影視產業多年逐漸感到疲倦,還好遇到 VR,消失已久的興奮感再度出現。」全明遠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遇到VR,讓全明遠消失已久的興奮感再度出現。 圖/全明遠提供
遇到VR,讓全明遠消失已久的興奮感再度出現。 圖/全明遠提供

全明遠邊做邊學,根據需求開發新工具並且改良流程,逐漸研發出一整套從拍攝、監看、解算程式、後期流程與放映的獨家系統。「我們每天都在實驗各種拍攝手法。一個概念,一句話,馬上就拼湊出新的攝影設計、佈置出實驗場景,夥伴們自己擔任演員,快速拍攝與後製,再放入 VR 頭顯來看看效果到底如何。」儘管過程跌跌撞撞,全明遠與夥伴仍從一次次實驗過程中,建立起基本觀念。

「VR與一般影片的鏡頭語言與敘事邏輯截然不同,需要全部重新學習。我們做這麼多嘗試,為的就是更精準掌握 VR 的特性,將經驗分享給想拍 VR 的導演們。」全明遠與許多電影導演合作拍攝敘事型VR作品,他彷彿是一位「引水人」,在充滿未知的海面上引領「說故事的人」,避開驚濤駭浪找到屬於他們的港灣。

全明遠與許多電影導演合作拍攝敘事型VR作品。 圖/全明遠提供
全明遠與許多電影導演合作拍攝敘事型VR作品。 圖/全明遠提供

全明遠也特別凸顯在故事發想的階段就應該與技術團隊做充分溝通,從這一點來看,倒是跟電影有相似之處。「我覺得《全能元神宮改造王》就是一個很好案例。」他大力讚賞徐漢強導演:「他投入很多心思在瞭解技術與流程、學習 VR 敘事的特性。而 Funique也為這部片嘗試了許多新的拍攝技術與表現手法,並為此研發了立體即時監看系統,讓導演在拍片現場可以即時看到立體效果,方便指導演員的表演。」

另外也有幾部作品巧妙發揮VR特性,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像是入選今年威尼斯影展VR單元、與許智彥導演合作的《舊家》,導演以年事已高的阿嬤作為第一人稱視角,透過長者略微模糊的視線,看見家人團團簇擁著自己,感受晚年的生活切片。甫於高雄電影節首映、與周東彥導演合作的《霧中》,將觀者置身於男子三溫暖的熱室,近身的肢體接觸與探索,彷彿進入一情慾橫流的繪畫之中。

《舊家》劇照。 圖/全明遠提供
《舊家》劇照。 圖/全明遠提供

全明遠與周東彥導演合作《霧中》。 圖/全明遠提供
全明遠與周東彥導演合作《霧中》。 圖/全明遠提供

「VR去除了攝影機與鏡頭的概念,回歸到用雙眼在看世界,像把觀眾丟回現場,目睹事件的發生。如果能掌握到這個特性,就能拍出身歷其境的作品。」全明遠說。

雖然已累積了非常多樣性的 VR 拍攝經驗,但全明遠仍不敢說自己全然掌握這個媒材:「它實在太新了,觀眾的觀影習慣仍在建立中。」百年前的電影,一路從黑白到彩色、無聲到有聲,迄今膠卷走入數位化,透過無數人的心血,歷經各種感官、媒材的變化,才有了如今百花齊放的電影敘事。相比之下,VR創作宛若有待更多人們投入的拓荒年代,但也正是最「好玩」的時候。如同像全明遠這樣充滿實驗精神與冒險性格的人,早已義無反顧地投入VR敘事創作。

全明遠義無反顧地投入VR敘事創作。 圖/Gelee攝影
全明遠義無反顧地投入VR敘事創作。 圖/Gelee攝影

◎責任編輯:胡士恩

全明遠

跟100年後的觀眾對話:全明遠的「時空膠囊-VR攝影計畫」

跟100年後的觀眾對話:全明遠的「時空膠囊-VR攝影計畫」

2020/10/26

最新文章

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登場的「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由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匯...

「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攜手國際音樂家共演高歌

2025/09/10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圖|...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2025/09/10
2025基隆潮藝術邁入第十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圖/2...

2025基隆潮藝術9/26登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2025/09/09
第一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民主的相機」C-LAB盛大開幕!
 圖/Chris Ch...

台灣國際攝影節三大主題展登場!攝影大師羅伯.法蘭克作品首度在台展出

2025/09/08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圖|第三屆馬祖國際...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以藝術體驗四鄉五島魅力

2025/09/08
馮國瑄|1989年在花蓮海邊出生,西螺長大,目前住台北大稻埕。近年獲得打狗鳳邑文...

信仰包含著傳統,但信仰不會限縮於傳統價值觀——馮國瑄

2025/09/07
在舞蹈中人類化為鹿靈,引導祖靈回到人間與送返冥界。

日本鹿舞:人鹿神融為一體,在夜裡和諧地像場夢

2025/09/06
倪瑞宏|1990年生於臺北,領有仙女證書的藝術家,創作橫跨書寫、繪畫、雕塑、裝置...

女神就像溫暖長輩,共鳴與陪伴身為女性的自己——倪瑞宏

2025/09/06
基隆主普壇,開龕門、豎燈篙、主普壇開燈至中元普度等重要儀式皆在此進行。

雞籠中元祭:從對立到和諧,映照人心與時代

2025/09/05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