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北市美術館「關係場域」展出!以7位藝術家之作回望90年代藝術現場

2025/08/18 編輯|陳宜慧

當我們回望90年代,我們看見了什麼?又該如何以文化價值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新北市美術館於8月16日至12月21日推出展覽「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由策展人王品驊策劃,邀集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與劉振祥等七位藝術家共同參與。展覽透過檔案文件、館藏作品與藝術家全新創作,回望1990年代新北藝術現場的前衛能量,並在當代視野下重構屬於這塊土地的文化地景。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8月16日至12月21日新北市美術館展出!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8月16日至12月21日新北市美術館展出!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走入20世紀末最大狂歡期

1992年至1997年間,伴隨「北縣美展」制度的改革,新北地區(原臺北縣)藝術生態迎來前所未有的活躍期。這段被譽為「20世紀末最大狂歡期」的時光,見證了環境藝術、噪音藝術、後工業藝術、垃圾藝術、宗教藝術節等多元創作型態蓬勃發展。藝術家們以極具實驗性與顛覆性的行動,衝擊既有藝術體制,並與地方文化、常民信仰、環境場域產生緊密連結,形塑出具有地域性與多元性的文化地景。

此展重新爬梳北縣文化中心1992-1997年的展覽史,並將這段前衛藝術發展進程重現於觀者眼前。參展藝術家橫跨攝影、影像、裝置、行為等多元媒材和調研訪談,其中王福瑞與吳瑪悧更重現其早期重要計畫的精神,以當代觀點重新詮釋場域與公共空間的關係;姚瑞中與高俊宏則透過影像與文本介入,探討90年代在地文化與政治語境的張力;而黃明川與劉振祥的影像紀錄,以及展覽策畫者陳文茜和簡明輝的訪談,則提供了那個時代最寫實的見證。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展場一隅。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展場一隅。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此展回訪北縣文化中心1992-1997年的展覽史,並將這段前衛藝術發展進程重現於觀者眼前。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此展回訪北縣文化中心1992-1997年的展覽史,並將這段前衛藝術發展進程重現於觀者眼前。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展場一隅。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展場一隅。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此次展覽透過檔案文件、館藏作品與藝術家全新創作,回望1990年代新北藝術現場。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此次展覽透過檔案文件、館藏作品與藝術家全新創作,回望1990年代新北藝術現場。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當藝術的視野從河域走向山巒,當年被污染的河流有如一道道「生態創傷」的綻露,1990年代展覽史召喚我們回望這片土地的文化地景,這正是臺灣透過考古、地質學、地理學、人類學、藝術策展理念開始「回視」人類所依存的土地,透過河域歷史、人類傍河而生的文明史、文化地理學尋求重新為這片土地「自我命名」的歷史徵象。

現場展出「美展競賽改制與環境藝術節」文獻資料。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現場展出「美展競賽改制與環境藝術節」文獻資料。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現場展出「噪音藝術」文獻資料。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現場展出「噪音藝術」文獻資料。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亮點作品一次看

▍王福瑞〈動聲泡〉2024

藝術家將燈泡內燈絲因電流起伏產生的振動聲響與光線,結合為作品。隨著電流增 大,燈絲振幅漸強,持續拍打著燈泡的透明管壁,迸發出清脆的叮叮響聲。燈絲不僅產生光,也振動出獨特的聲音。藝術家巧妙地捕捉這個能量轉化的時刻,邀請觀眾聆聽從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物件所發出的微小聲音。

王福瑞 〈動聲泡〉,2024。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王福瑞 〈動聲泡〉,2024。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王福瑞 〈動聲泡〉,2024。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王福瑞 〈動聲泡〉,2024。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吳瑪悧〈人在江湖:淡水河溯行動〉2006

一如藝術家所言,「所有環境問題的背後其實是文化問題。」此作沿淡水河岸及其支流:基隆河、大漢溪、新店溪進行溯河計畫,並邀請沿線社區大學組成的淡水河守護聯盟、生態文史團體以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等共同參與,開啟重新認識河流的方法,及相關議題的討論。本作是藝術家以社群參與為概念,首次進行的大型參與式環境行動。

吳瑪悧〈人在江湖:淡水河溯行動〉,2006。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吳瑪悧〈人在江湖:淡水河溯行動〉,2006。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吳瑪悧〈人在江湖:淡水河溯行動〉,2006。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吳瑪悧〈人在江湖:淡水河溯行動〉,2006。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林其蔚〈唸珠〉2018、〈書譜〉2018

林其蔚從 2004 年展開「聲音模組」的跨媒體實驗,從人類傳播技術史汲取靈感,將 結繩記事、符號、圖像、文字及類比與數位技術統合,以人體作為機械元件,在無導演與指揮的前提下,共同生成音場。本次展出聲音作品及三幅探討聲音的繪畫。〈唸珠〉由五位表演者同步誦念手中唸珠顏色,在簡單規則下以聲音構築出色彩比例與對比的聲音作品。〈書譜〉則以圖形記譜法呈現,表演者根據緞帶上筆畫的高度、寬度即興轉換音高與音量,六位聲音表演者依服裝顏色演唱對應顏色的筆畫,形成多聲部的趣味表演。

林其蔚〈書譜〉,2018。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林其蔚〈書譜〉,2018。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林其蔚〈唸珠〉,2018。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林其蔚〈唸珠〉,2018。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姚瑞中〈廢墟迷走 I:以屍骸構築的文明〉1996

姚瑞中在大學時期組織登山社,並擔任社長,開始臺灣百岳山巒的走山經驗,也成為他廢墟攝影的起點。此為他從 1991 至 2005 年間踏查臺灣南北實地拍攝的廢墟影像,包含眾多隨時代發展、產業移轉而走入歷史的建設,令人彷彿穿梭了時間、地域與社會變遷。對藝術家而言,廢墟影像不僅是一種政治地景的體現,也是一種社會 關懷的實踐行動。

姚瑞中〈廢墟迷走:以屍骸構築的文明&失樂園〉,1992-2001。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姚瑞中〈廢墟迷走:以屍骸構築的文明&失樂園〉,1992-2001。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姚瑞中〈廢墟迷走I:以屍骸構築的文明〉,1996。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姚瑞中〈廢墟迷走I:以屍骸構築的文明〉,1996。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高俊宏〈反轉砲擊〉2025

本作品透過仿製日本「理蕃」戰爭中的七珊山砲,並且邀請泰雅族大豹群後裔的年輕 人,重返 1906 年日本警察部隊砲擊泰雅族大豹社的山野,並且對著遙遠的飯店,也就是昔日被日本人佔領的部落位置射擊。以略帶遊戲與反諷的方式進行,反轉殖民者的侵略行動,同時也開展藝術行動的可能性。

高俊宏〈反轉砲擊〉,2025。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高俊宏〈反轉砲擊〉,2025。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高俊宏〈反轉砲擊〉,2025。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高俊宏〈反轉砲擊〉,2025。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黃明川〈淡水河上的風起雲湧〉 1995

1990 年代初累積的能量於 1995 年全面爆發,其中以「淡水河上的風起雲湧」與「臺 北國際後工業藝術祭」最具代表。「淡水河上的風起雲湧」試圖將藝術帶出畫廊與美 術館,回歸自然與社會。同名紀錄片呈現展覽如何在淡水河域間,結合環境關懷,打 造大型觀念藝術戶外裝置;過程中面對污染河流、沙洲農墾、強風與火災等挑戰,甚 至驚見死屍。然最終仍驗證「自然永遠是最後的勝利者」。

黃明川〈淡水河上的風起雲湧〉,1995。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黃明川〈淡水河上的風起雲湧〉,1995。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劉振祥〈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1992-1996

本系列攝影作品為劉振祥於 1992 至 1996 年間拍攝的「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 首次將傳統普渡轉化為公共參與與當代藝術的節慶。首屆由陳文茜策劃,舉辦水燈研 習、踩街及雕塑、表演活動,並邀弱勢群體參與。第二屆以「普渡淡水河」為主題, 象徵河流死亡並融入社會批判。第三至五屆由李疾的「民間藝術工作室」承辦,結合 傳統慶典與貨櫃裝置、複合媒材及表演藝術,第四屆以都市虛無為「現代地獄」,第五屆聚焦人道關懷。劉振祥的鏡頭捕捉了藝術家、社運者與廟宇之間的交織,將普渡 延伸為具在地性與多元融合的藝術慶典。

劉振祥〈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1992-1996。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劉振祥〈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1992-1996。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劉振祥〈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1992-1996。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劉振祥〈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1992-1996。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劉振祥〈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1992-1996。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劉振祥〈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1992-1996。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朱淇宏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日期:2025年8月16日—12月21日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

官網:https://ntcart.museum/

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兒童藝術節前導活動「動藝下-斯巴達小勇士訓練賽」 歡樂落幕!

新北市兒童藝術節前導活動「動藝下-斯巴達小勇士訓練賽」 歡樂落幕!

2023/06/06
新北市美術館《新美誌》發刊:建築元素融入刊物設計,藝術家搶先帶逛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新美誌》發刊:建築元素融入刊物設計,藝術家搶先帶逛美術館

2023/05/11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最新文章

第一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民主的相機」C-LAB盛大開幕!
 圖/Chris Ch...

台灣國際攝影節三大主題展登場!攝影大師羅伯.法蘭克作品首度在台展出

2025/09/08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圖|第三屆馬祖國際...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以藝術體驗四鄉五島魅力

2025/09/08
馮國瑄|1989年在花蓮海邊出生,西螺長大,目前住台北大稻埕。近年獲得打狗鳳邑文...

信仰包含著傳統,但信仰不會限縮於傳統價值觀——馮國瑄

2025/09/07
在舞蹈中人類化為鹿靈,引導祖靈回到人間與送返冥界。

日本鹿舞:人鹿神融為一體,在夜裡和諧地像場夢

2025/09/06
倪瑞宏|1990年生於臺北,領有仙女證書的藝術家,創作橫跨書寫、繪畫、雕塑、裝置...

女神就像溫暖長輩,共鳴與陪伴身為女性的自己——倪瑞宏

2025/09/06
基隆主普壇,開龕門、豎燈篙、主普壇開燈至中元普度等重要儀式皆在此進行。

雞籠中元祭:從對立到和諧,映照人心與時代

2025/09/05
出國時喜歡跑廟看神明,圖中為日本京都的晴明神社。

神性就是相信內在智慧,不向外去尋求——Misc林佳齡

2025/09/05
邁克爾‧穆勒(Michael Müller)個展《關於繪畫的思考》於爍樂畫廊台北...

邁克爾 ‧ 穆勒《關於繪畫的思考》爍樂畫廊展出!一睹沒有邊界的畫布創作

2025/09/05
《Natural Blue藍色企劃》一場當代創作者的藍色收藏提案,於9/2 - ...

「Natural Blue藍色企劃」NOKE忠泰樂生活展出!一睹當代創作者藍色收藏

2025/09/04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