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非典型串流策略:線上線下策展,「Giloo紀實影音」建立知識導向的影音社群

2020/12/16 林佳蕙

在串流平台激烈競爭下,「Giloo紀實影音」以線上線下策展的模式,做出鮮明風格。 圖/Giloo紀實影音提供
在串流平台激烈競爭下,「Giloo紀實影音」以線上線下策展的模式,做出鮮明風格。 圖/Giloo紀實影音提供

串流技術的出現加速了網路時代所推動的生活變革,訊息的傳播和分享大幅脫離傳統模式,讓大家正式進入傳流媒體當道的時代。而在串流平台呈現百家爭鳴景態的今日,能洞見此一趨勢所領向契機的前瞻者,便能藉此開創前所未有的局面。以紀錄片內容起家的「Giloo紀實影音」,便是在這樣的科技環境下,應勢而生的一朵奇花。

影展隨時看,跳脫時空框架

「在既有的發行系統下,即便是最頂級的影展,也只有少數的片子得以被放映;影展結束之後,片子就留在導演的硬碟裡,非常可惜。」總監鄧兆旻解釋「Giloo紀實影音」是蔣顯斌創立扶持的紀錄片平台,因有感於今日拍攝的設備門檻降低,愈來愈多創作者透過影像發聲,因得不到適切的發行管道或機會,使得精采的作品消聲沉寂,串流平台有機會讓這些內容被更多人看見。他說:「比起一般用來打發時間、閱聽眾被動接收的娛樂性平台,我們希望大家因為對於議題或影展的關注,而主動來到Giloo靠近這些內容,由此建立一個知識和議題導向的社群。」

線上推主題片單、選片;線下則與影展活動合作,創造交流互動。 圖/Giloo紀實影音提供
線上推主題片單、選片;線下則與影展活動合作,創造交流互動。 圖/Giloo紀實影音提供

過去,紀錄片的觀影群眾常是寂寞的,不僅上映期短,影展之外的播放場所也難以復尋,影迷之間很難進行討論。行銷暨事業發展經理施俞如說:「紀錄片需要時間擴散和發酵,可是影片卻不會一直在戲院放映,很需要平台進行對接,建立巢穴、製造更多互動。」在Giloo平台上,每部片至少都有三年的放映權,他們形容裡這裡的影展是以24小時、365天為度量單位,每一、兩個月都會推出新的主題片單,讓訂閱者透過有系統的整理方式接觸各式影片。

回應時事,增加觀影者黏著度

鄧兆旻指出,串流平台因採每月付費看到飽的商業模式,越多人看片、就得付出越多的頻寬成本,在營運面會是一大問題,「大家越來越習慣看串流,所以對體驗的要求很高,我們的團隊還小、人力和資金很緊,若要打標準OTT串流平台的仗,會非常辛苦。所以Giloo從一開始就決定要走非典型路線,以更聰明的方式強化內容。」

Giloo邀請觀眾參與票選,共同決動未來選片。 圖/Giloo紀實影音提供
Giloo邀請觀眾參與票選,共同決動未來選片。 圖/Giloo紀實影音提供

所謂非典型路線,從Giloo的選片策略便可窺知一二。除了影展的參展作品,他們也定期就女性、人權、移民、環境、科技、建築、設計、藝術等幾個大眾關注的主題提供片單,並針對時事進行即時反饋。例如在美國大選期間,他們製作了菲律賓馬可仕家族、北韓領導政權以及班農紀錄片的選單;新冠病毒剛開始肆虐之際,他們則選擇了與過去防疫工作相關的紀錄片和現下針對疫情新製的影片進行比對,讓觀眾深入議題。鄧兆旻強調,Giloo不只是一個大型資料庫,策展是團隊的核心策略,結合線上和線下,才能讓每部電影的力量發揮到超過自身的程度。「紀錄片是對議題提出不同角度的觀察和辯論,當我們看完這些片子,就有機會變成一個更完整的人。」

以靈活的策略,突破演算法僵局

Giloo所進行的線上策展,不僅為純粹的片單建構,更是經過團隊企劃、提出嚴謹的論述和相關文章,幫助觀影者理解影片的內涵。而這樣的態度,吸引了包括司法院、台灣國際人權影展、國美館、白晝之夜活動等不同單位展開合作;同時,透過線下活動如誠品電影院「當代紀實電影院」的早場放映合作,擴大Giloo觸及的觀眾群。施俞如說:「我們跟戲院不是競爭,而是合作關係。即使播放平台上既有的內容,仍然會因為現場的映後座談,以及大螢幕無法取代的體驗,每一個場次都爆滿。而且散場後,觀眾會回到平台上,看更多的影片。」

Giloo提出嚴謹的論述和相關文章,幫助觀影者理解影片的內涵。 圖/Giloo紀實影音提供
Giloo提出嚴謹的論述和相關文章,幫助觀影者理解影片的內涵。 圖/Giloo紀實影音提供

在演算法主導多數網路資訊的時代,鄧兆旻認為,唯有透過不同的管道和策展方法疏通,才是解方。「資訊量過多,大家沒有時間好好感受。我們對很多的事物都是膝反射的狀態,而AI就是知道你的膝蓋在哪。但還是有很多導演沒有放棄、要把故事說出來。」他舉例黃邦銓在金馬和台北電影節獲得雙提名的 《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便因為片長太短沒有辦法進戲院放映,但這部片在Giloo的觀影次數卻出乎意料的高。串流時代開啟故事大戰,創造互動、討論,讓多元的議題被看見,這便是Giloo一直以來堅信的經營之道。

Giloo紀實影音團隊。 圖/胡士恩攝影
Giloo紀實影音團隊。 圖/胡士恩攝影

◎責任編輯:胡士恩

串流影音

提摩西夏勒梅:西方影壇難以忽視的質感績優股

提摩西夏勒梅:西方影壇難以忽視的質感績優股

2020/03/16
DJ林貓王:串流只是租借,不代表真正擁有

DJ林貓王:串流只是租借,不代表真正擁有

2020/12/17
男子休日dato/音樂和影視串流,是這個世代最便利的浪漫

男子休日dato/音樂和影視串流,是這個世代最便利的浪漫

2020/12/17

最新文章

專訪當日Peter Cook穿了件色彩繽紛的襯衫入鏡,他笑說這是太太去年送給他的...

走進MoCA「山/市」!專訪建築大師Peter Cook:我仍保有童心,仍然喜歡玩

2025/07/15
「走進漢聲」展區能透過十多幅經典封面與圖像,看見漢聲從封面設計、圖像精選、報導攝...

「漢聲五十五:本來.未來」展覽 一場獻給台灣老中青三代的文化行動

2025/07/14
今夏嘉義阮劇團首度以全新劇場行動計畫《噪音風暴—LOUDER》於7月18日至8月...

嘉義阮劇團《噪音風暴》7/18-8/24登台北空總!四齣台語劇場翻轉新想像

2025/07/14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多重影子屋》Multiple shadow house,2010。圖片提供/臺...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Echoes of a Fold 摺色⁣〉(右耳) 賀羽薇陶展,於7月11日至...

賀羽薇陶藝展《摺色》朋丁登場!以平面繪畫手法融入全新詩意陶作

2025/07/11
被譽為「沉浸式藝術之父」紐約藝術家安東尼・麥考爾首次在台個展,7月富邦美術館登場...

倫敦泰特爆紅展覽!光之雕塑家安東尼‧麥考爾台灣首展富邦美術館7/26亮相

2025/07/11
綠美圖文化之森實景。臺中市立美術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參展藝術家亮相!邀
臺灣...

中美館12月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集70位藝術家共構藝術對話

2025/07/10
2025臺北藝術節將於9月11日至9月28日登場!今年以「超限動」(Reelin...

2025臺北藝術節「超限動」9月登場!8檔演出橫跨AI、生態神話多維度作品

2025/07/10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