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讀《湖台夜話》:讓春節返鄉的旅人,重新獲得情感的依託

2021/02/11 姚旟荃、哈金

「過年返家的路程中,最適合閱讀哈金的新書《湖台夜話》。談及故園,哈金說長期的分離感正是流亡者的鄉愁起源,但他則在他鄉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家園,並且重新認識省思「家」的定義。無論世局如何,「家」都是自己的,是個人感情集結的地方,也是心靈和生活的避風港,讓你產生鄉愁的對象,即是那個心中思念、牽掛的親人。期待透過閱讀哈金的《湖台夜話》,讓每個春節返鄉的旅人,重新獲得情感的依託,並在假期回到最想念的人身旁。」

——聯經出版行銷 姚旟荃

圖/書封圖為聯經出版化提供
圖/書封圖為聯經出版化提供

鄉愁的陷阱

流亡和移民生活中最難應付的是感情上的紛亂。不管你多麼聰明博學,人生經驗多麼豐富,這方面仍會搞得一團糟,理不出頭緒。我們長掛在嘴邊的「鄉愁」就是這樣一種情感,它常讓一些人渾渾噩噩,多少有些變態。字面上「鄉愁」是指對家鄉的思念,由於見不到家鄉,心上就湧起愁思。人類文化史上對鄉愁有不同看法,歌德認為鄉愁是病態,毫無用處,但赫爾德卻認為鄉愁是人類最高尚的情愫。

世界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鄉愁插曲是奧德修斯回到家鄉伊薩卡的時刻。在流浪了二十多年就要返航回鄉之前,他在宴會上對款待自己的主人傾述了對家鄉的思念和熱愛,但在海上船遇到風暴,水手們將熟睡的奧德修斯和他的寶物卸下船,放在伊薩卡的海灘上,就離開了。身為國王的奧德修斯在自己的國土上醒來,卻驚叫道:「天啊,這是什麼鬼地方?這裡住著什麼人—是些蠻子,還是凶狠、目無法紀的暴民?或是友好的、敬畏天神的陌生人?」此刻他已經身在家鄉,卻不知道自己在哪裡,「心裡的思鄉之情更加翻湧。」這個插曲表現了鄉愁的真實狀態,即這種感情實際上沒有現實依據,而是由心而生的。有關怎樣處理自己在移居生活中的感情問題,當代德國作家澤巴爾德(W. G. Sebald)的《移民》可以說是一部教科書。我在以後的文章中將不斷援引這本書。它由四個故事構成,故事一個比一個長,講述離鄉背井的四個男人怎樣在感情上掙扎生存,他們從完全失敗(自殺)到輝煌地成功(成為偉大的畫家)。這四個人都絕頂聰明,才華過人,但流亡和移民的經歷對他們的心靈造成巨大創傷,讓他們無法梳理、掌握自己的感情。第一個主人翁名叫亨利.賽爾文,已經年邁,從醫院退休後在英國東部的

鄉下種一小片園子,他吃的菜果都由這個園子提供,但他已經跟妻子分居,過著孤身的生活。後來他常常去訪問澤巴爾德;兩人漸漸熟了,老人問澤巴爾德想不想家。但澤還年輕,還沒被鄉愁困擾,不知怎樣回答。亨利卻坦承自己近來非常想家,完全陷入鄉愁無法自拔。澤巴爾德問他家鄉在哪裡,亨利是這樣回答的:他七歲時,他們家離開了立陶宛的格羅德諾城附近的村莊;那是1899年秋季,他父母和兩個妹妹——吉荅和拉嘉,還有叔叔裟霓,一起乘馬車去格羅德諾城;那馬車是車把式阿倫.沃爾德的。後來好多年那次出走從他的記憶中消失了,他說但近來那些景物常出現在眼前。他說,我仍能看見那所我上過兩年的猶太小學,我離開時那個老師把手放在我頭上;我還能看見那所空蕩蕩的教室。我看見自己坐在馬車頂部,看見那匹馬的後臀,還有那開闊的褐色土地,看見農院裡的鵝群在泥巴裡伸著脖子,看見格羅爾德火車站裡燒得火熱的大爐子和四下躺著的離鄉的人⋯⋯你看,亨利根本就沒有家鄉,他所記住的只是些雜亂的碎片。可是就是這些碎片構成了他鄉愁的依託,成為他思鄉的根據。這不但可笑,而且幾乎是無中生有。然而,身為旁觀者,我們可以理性地分析,而當事人卻深深陷進這種強烈的情緒中,無以自拔,最終自殺了。從他的悲劇,我們應該學會理性地生活,尤其要自省,審視自己的感情,只有這樣才能生存得有條理,有意義。

其實,鄉愁不但能成為個人心理上的陷阱,也可以成為政治文化的陷阱。余光中先生剛剛去世了,大陸和台灣都將他以「鄉愁詩人」來悼念。大陸的中小學課本都收入他的小詩〈鄉愁〉,多年來他也被眾多讀者尊為愛國詩人,尤其在大陸廣受歡迎。但如果我們仔細讀這首詩,就會發現其內容遠非全是關於鄉愁。第一節:「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這種描述是真誠動人的,因為兒子與母親被迫分開了,對家鄉的思念是因為母親在海那邊。第二節就複雜起來: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我們要問,為什麼他的家庭被分散,即使有了船票也無法團圓;也可以說船票只是一種心願,求之不得,妻子無法渡海過來。總之,這個處境的確表現了獨特的歷史和個人的經驗。下一節鄉愁更複雜了,因為母親不在了:「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這種悲痛是因為失去了母親,而卻不能為她體面的送葬入殮,她的墳墓像只是一個土包。按常理,這種情形下鄉愁自然要變質—母親不在了,牽掛也不一樣了,也許也就不再晝夜難安了。可是,詩卻這樣結束:「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我們不僅要問:家人都不在那邊了,為什麼鄉愁更強烈了?當然,詩人可能仍掛念墳墓裡的母親;即使這樣,鄉愁也不至於像以前那樣牽腸掛肚了。顯然詩尾的鄉愁被簡單化了,簡化成個人對故土的依戀,將母親與故土等同起來。

生前余光中先生常說:「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這話說得有些迎合大陸的政治文化。如果是母親,她就是人,就該能移動,或者自己生活,或跟兒女住在一起,但孩子應該能給她養老送終。她去世後,也可以將她選葬於合適之地。你看,把一片無法移動的土地說成是母親是泛情之語,欠邏輯。如果說台灣是妻子,這個比喻也不甚恰當,因為很多婚姻都會破裂結束。台灣是余先生的家園,比婚姻關係更重要,更根本。真正的鄉愁應該建立在對親人的思念和牽掛上,而不是無謂地把地域變成親人。

(本文節錄自《湖台夜話》,作者哈金,聯經出版,購書點此

最新文章

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2025重返南美館,再啟城市空間對話、重構家的感知與意義。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