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朗機工十周年紀實《聆聽花開》:匯聚百工專業一起想像、共同創作
成軍十周年的藝術家創作團隊豪華朗機工,早已製作出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作品,也榮獲第十屆總統文化獎青年創意獎的肯定。在這些亮眼的作品背後,其實都有著許多必須克服的挑戰,而豪華朗機工之所以能夠跨越難關,全憑著他們的創作理念:共創。這說得容易,但如何實際落實、執行,以及其中的心態與思維,才是關鍵。《聆聽花開》這本書紀錄豪華朗機工的成軍過程,更透過〈聆聽花開的聲音〉的創作過程,將珍貴的「共創」模式向大眾分享。
—— 推薦人 衛城出版編輯部
「事在人為」的解釋是成功與否決定於人的努力,也可引申為成就事件的關鍵在於「人」之上。回顧豪華朗機工十一年創作歷程,從早先橫向連結創意夥伴、跨越業別與加工廠師傅搏感情,不知不覺「撈過界」來到上游發案的公務員。
經過「台電七十週年公共藝術設置計畫」,豪華朗機工意識到與公家機關共事除了諸多眉角要看顧,有時也需要點運氣,除了主事決策者需要具備眼界與高度,還有第一線承辦窗口願意溝通與嘗試創新。幸運地認識亦師亦友的侯力瑋課長,他提到因為豪華朗機工及其他藝術家,得以讓台電成為公部門第一次拿到文化部文馨獎。侯課站在期望創作者有展現舞台的公務角色,建議他們一步步往上走、透過一次次指標性的專案, 讓大眾認識豪華朗機工的作品有多麼棒,也才能從創作平台的高度看見藝術家的成長。這才埋下豪華朗機工與臺中花博結緣的種子。
匯集高手的演員表 導出一場精彩共創巨作
對豪華朗機工來說,機械裝置複合多媒體的創作從來不是以「技術」為最優先考量,緊緊相扣、連結的是「人」。他們對專案的判斷也有一套理性的分析與評估,除了三大難題「時間」、「資金」與「技術整合」之外,豪華朗機工會像導演般檢視演員表,完整架構劇本的角色是不是都到齊,那就是「理想者」、「精算者」與「製作者」三類型的高手:
● 理想者
或稱夢想者,帶領專案的每個人做個很美、很棒的夢,通常會是最常被提起的名字。不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但能強健地表達主張與願景,並具備高度號召人心的能力。
● 精算者
負責執行統籌,多半是與藝術家或設計師直接面對面的人,只要時間、人力或金錢的配比明確,顧及縱軸橫軸與整個鋪面,當運作經過規劃與適當流程,就會產生流暢的節奏感。
● 製作者
端看合作模式為何來界定。如果受邀創作,豪華朗機工同時也是製作者。不純然指生產製作,而是各自專業領域中,對內容有高度掌握、做出相對應最佳安排的人,帶有極高技術含量。
各位可以嘗試歸類手邊任一專案人物表,若是缺少了任何一個角色,很常見的狀況是,初期談合作時感覺良好、讓人躍躍欲試,進行至執行階段時卻會不自覺在某階段夭折:少了心術正善理想者的登高一呼,會令人內心感到沮喪、不明白為何而做;考量種種利益資源協調的精算者如果不在,只剩熱血與熱情, 會讓專案比重偏向不特定方向、時間金錢也會無端被浪費;致於失去製作者, 相信大家都不難想像,成果品質一定令人相當遺憾。
〈聆聽花開的聲音〉起點來自豪華朗機工的夢想提案,他們兼具理想者、精算者與製作者的三個角色。而單靠豪華朗機工是無法成就作品走到今天,無論是市長、局長、策展團隊或參與硬軟體創作的共創者,每位成員也都各自兼具三種角色。正因過去官場只求人氣不問品質的態度完全不復見,各方協力合作的責任與義務,才造就〈聆聽花開的聲音〉的與眾不同,並獲得一起成長的智慧。
◎ 本文摘自《聆聽花開:匯聚百工專業一起想像,共同創作》,豪華朗機工LuxuryLogico主述,劉祥蝶Show. D採訪撰文,三頁文YENdesign視覺設計,衛城出版,購書點此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最新文章
-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2025/01/24 -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試營運!常設展、共創靈感場域開啟新體驗
2025/01/24 -
鳳甲美術館2025展覽預告!2月「一隅生花」一探郭雪湖、施金輝之作
2025/01/24 -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