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無需導覽也能感受,設計師方序中:五年一次的「卡塞爾文件展」,震撼了我

2021/07/07 黃怜穎

2017年第14屆卡塞爾文件展,《書之帕德嫩神殿》以十萬冊來自世界各地某時期曾為禁書的書本搭建而成。 圖/方序中提供
2017年第14屆卡塞爾文件展,《書之帕德嫩神殿》以十萬冊來自世界各地某時期曾為禁書的書本搭建而成。 圖/方序中提供

「對我來說,卡塞爾文件展就像一個沒有牆的美術館。」設計師方序中在2017年與「究方社」夥伴好友們去了趟柏林,出發前查資料做功課,排定必訪每五年舉辦一次的藝術大展:卡塞爾文件展(Kassel Documenta)。卡塞爾距離柏林約兩個小時車程,方序中一行人住宿在山坡上一幢有花園、有藤蔓攀爬的小獨棟,「每天從山坡上搭公車下來,從廣場開始,去欣賞整個城鎮:戲院是美術館,可以看到相關的影片,學校也是美術館,你可以去教堂、去書店、去原本的美術館、走上街道看見幾棟建築物被作品包覆起來。」打破制式展覽的觀展體驗是從一出門就展開的。

當地鐵站變身藝術展覽現場,可以看到彩繪玻璃、影像、裝置作品,人們也走在鐵軌上看作品。
 圖/方序中提供
當地鐵站變身藝術展覽現場,可以看到彩繪玻璃、影像、裝置作品,人們也走在鐵軌上看作品。 圖/方序中提供

文件展與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現為世界三大藝術展,「Documenta」文件展/文獻展:字面意思是彙集、編輯文獻資料,拉丁語中更隱含「教導」和「精神」的意義。最早一屆出現在1955年,創始人藝術家Arnold Bode的家鄉就在卡塞爾,曾被納粹政府封殺的藝術創作終在倒台十年後重回大眾眼前,此含括批判精神的文化盛事吸引到訪人數之多,成功地塑造卡塞爾成為「藝術朝聖者的麥加」,當年僅是園藝展的附加展會,一路拓展成各種藝術媒介對當代社會議題的思考,這座無牆的百日美術館2022年將迎來第15屆。

遊走卡塞爾城的室內外公共空間,「閱讀」文件展,方序中描述參展的藝術家與團隊使用材質的細緻和尺度是遠超於想像的,「看到的會是關於人類的、生命的面向,也會有戰爭的畫面、文字跟史料,但呈現方式不會讓你覺得在閱讀死板板的課本,我覺得對設計、對美感有興趣的人去看是更有感受的。就算你看不懂德文,你的情感會被拉扯。」
 圖/方序中提供
遊走卡塞爾城的室內外公共空間,「閱讀」文件展,方序中描述參展的藝術家與團隊使用材質的細緻和尺度是遠超於想像的,「看到的會是關於人類的、生命的面向,也會有戰爭的畫面、文字跟史料,但呈現方式不會讓你覺得在閱讀死板板的課本,我覺得對設計、對美感有興趣的人去看是更有感受的。就算你看不懂德文,你的情感會被拉扯。」 圖/方序中提供

2017年出現在Friedrichsplatz廣場的《書之帕德嫩神殿》,阿根廷藝術家Marta Minujín運用鐵架與書本造了一座一比一、象徵自由民主的帕德嫩神殿,十萬冊來自世界各地的禁書封存真空袋中,如此巨大尺幅的作品,位置的選擇也別具歷史意義:1933年納粹政府在各城市皆發生大規模燒毀猶太作家著作的記錄,《書之帕德嫩神殿》就在當年燒禁書的公園旁。方序中在展覽結束前兩週抵達,工作人員當時正開始拆下一本本書,每位現場觀眾可帶走兩本,「當時無法被流通的聲音和文字,藉由復刻一座神聖廟宇、真空保存當時的味道跟情緒,在看的當下,這些禁忌的文字跟內容變成了神殿的磚瓦,藉由你的朝聖,最後讓你參與,你還可以擁有它們,會感受到自己是有使命的——透過每個觀眾的力量讓書重新傳播於世界上,不覺得這極度浪漫嗎?」

展覽倒數的日子,每個參觀民眾可帶走兩本曾為禁書的書籍,重新展開自由的傳播與流通。
 圖/方序中提供
展覽倒數的日子,每個參觀民眾可帶走兩本曾為禁書的書籍,重新展開自由的傳播與流通。 圖/方序中提供

方序中形容反芻從展覽中獲得的震撼力是很強烈的,作品並非純粹的情感宣洩,皆來自真實事件的黑歷史,都在演繹一個曾經的不堪如何重新轉化與訴說,「文件展改變我非常多對於看展覽、敘事的方法,比如在創作前,也許可以多一點點的整理和思考。」這也影響方序中進行跟家鄉眷村相關的「小花計畫」時,認知到策展人、設計師處理沉重議題的責任,皆需要整理消化主題後再進行故事轉譯:「你希望什麼樣的人能被你感動?會願意走進來跟你產生互動?他又是什麼樣的理由願意留下?」

「14屆的主視覺設計也影響我非常多,土黃色底上是放射狀的線條,因應場所和功能有長方形、圓形不同大小的變化,不是一個主視覺從頭用到尾。」方序中描述當時一路拍了三、四十張主視覺照片,感受到國外對於識別規範的靈活度是有節奏、有生命的。

除了展覽作品,卡塞爾文件展的主視覺設計也帶給方序中很大影響。當整個城鎮成為無牆美術館,仰賴這些主視覺標示場域,每走到一個地方,都會因場域的個性、功能不同去做變化。 圖/方序中提供
除了展覽作品,卡塞爾文件展的主視覺設計也帶給方序中很大影響。當整個城鎮成為無牆美術館,仰賴這些主視覺標示場域,每走到一個地方,都會因場域的個性、功能不同去做變化。 圖/方序中提供

文件展打開卡塞爾城裡的大小空間,街道上也出現行為藝術表演者,不在制式時空裡運作的藝術體驗,其實是打開了更多的既定框架,「對我而言最感動的就是裡面呈現的『你如何面對自己是誰』、『你用什麼樣的方式講故事給更多人聽』。即便不理解語言,可以感受到作品已經超越了需要導覽的這件事。」無牆美術館裡,讓語言的牆也倒下,更多關於人類與生命的共感能夠被感受與傳遞。

◎責任編輯:胡士恩

推薦閱讀

兩間心神嚮往的美術館,作家吳東龍:喜歡「HOKI MUSEUM」的細節,好想再去「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

最新文章

獲得特優的《金洋村的兩天一夜》創作團隊與指導老師以及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右二...

童心看世界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台灣兒童創作組揭曉

2025/03/29
隨媽祖同行,畫出信仰之路——劉小東「媽祖巡遊」震撼亮相。
 圖/誠品畫廊提供

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誠品畫廊登場!以千里步行經驗畫出信仰之路

2025/03/28
作家蔣勳(右)在文庫本《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書中題字:「和心裏最深的自己對話」...

蔣勳的《如果我聞:金剛經筆記》 以一朵花的寬度 滋養心靈

2025/03/28
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攝影/Dingdong Lee

一間沒有行銷同事的出版社——專訪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2025/03/27
「招牌聚落」,各種時代、樣式的招牌,暗示百年來人類活動和思考的痕跡。
 圖/p...

不只以美醜定論——p.n.g.《招牌:》展,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

2025/03/27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圖|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03/27
以小說文本為骨,九位藝術家為肉,拼貼成虛實交織的「陳美玲」展覽於3月22日至5月...

展覽「陳美玲」登場!以橫跨1974-2025年15件作品剖析台灣母親群像

2025/03/26
《沙》劇照(演員:李康生)。 圖/汯呄霖電影提供

電影《行者》系列台灣首次全放映募資啟動!限量10場、蔡明亮陪看互動

2025/03/26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二部曲劇照。 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2023火球祭周邊T-shirt|袖子上由日本插畫家TM Paint創造的角色是...

龐克迷沈奕:感受「我們」是一體的,樂團T-shirt牽起跨國緣分

2025/03/24
aespa 2024年的《Armageddon》推出了CD隨身聽版本。圖片來源/...

K-pop四大行銷術:透過周邊商品與服務,讓粉絲跟偶像不斷連結

2025/03/24
寶可夢烏波&沼王外套|在台灣不易找到烏波的周邊,於日本網拍購入。簡約運動感設計,...

動漫迷羅湘妮:擁有周邊是喜歡的證明,只有自己知道的滿足感

2025/03/24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昨日舉行頒獎典禮,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前排右三)期許信...

信誼兒童動畫獎頒獎 國內外件數創新高 董事長張杏如 期許養護出兒童動畫的沃土

2025/03/22
法國動畫 《吉他漂流記》是信誼兒童動畫獎首次兒童觀眾票選的第一名作品。圖/信誼基...

信誼兒童動畫大獎兩位法國得主分享 站在兒童高度是創作重點

2025/03/22
「靜 • 物」展覽以靜物為主軸,展出9組藝術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錄像與空間裝...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以9組藝術家作品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

2025/03/21
國際舞壇新星王宇光新作《人之島》,以舞蹈漂泊歐亞島國 串起人和島嶼的力量。
 ...

王宇光《人之島》3/22-3/23衛武營登場!以舞蹈串起人與環境下的島嶼詩篇

2025/03/21
「誠品行動圖書館」滿載逾1,500本圖文書,今日起繞行全台鄉鎮。
 圖/誠品文...

「誠品行動圖書館」出發了!2025全新書車以1500本圖文書繞行全台鄉鎮

2025/03/20
2025第14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將於11月1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登場!...

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邀全球54位藝術家共探思慕之境

2025/03/2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