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齊柏林空間《映河》特展:四大展區、百張空拍、巨幅影片,再反思人與環境共生議題

2021-10-12 11:55 文字整理/沈佩臻

展區B:沉浸在流動之中。從導演齊柏林近千小時影片素材中,挑選46顆鏡頭剪輯,並以...
展區B:沉浸在流動之中。從導演齊柏林近千小時影片素材中,挑選46顆鏡頭剪輯,並以巨幅投影方式打造如同於10,000英呎雲端飛行的絕美景觀。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在台灣,3,000 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 268 座,山成為源頭,為台灣匯流河川,孕育豐沛生命。位於淡水的齊柏林空間,繼 2019 年《見山》、2020 年《逐岸》之後,第三檔特展《映河》即日起登場。導演齊柏林一生拍攝超過60萬張影像,空拍捕捉台灣山、河、海、城市、人五大關懷主軸,今年齊柏林空間邀請偶然設計曾令理擔任策展人,河流如同一面鏡,映現環境本質的樣貌、可以看見惕勵省思的方向,因此便以《映河》為名。

展場分為「河流開始的地方」、「沉浸在流動之中」、「與河映照的我們」、「成為一片寬廣的齊柏林」四大展區,匯集導演齊柏林近百張空拍作品,突破歷年規模。走入空間,人們看見河流如何穿越山嶺,切割出險峻峽谷,一路滋養著產業生態,或是呈現波光瀲灩、蜿蜒入海的瑰麗面容,以及透過水體不同顏色,提醒了環境被破壞的真相。民眾在如臨現場的震撼空拍影像中,不僅目睹台灣河流壯麗與澎湃的全貌,更悄悄帶出人與環境的共生議題,引發思考。

D展區的Cineflex Elite陀螺儀失事殘骸,到最後一刻仍稱職地守住導演齊...
D展區的Cineflex Elite陀螺儀失事殘骸,到最後一刻仍稱職地守住導演齊柏林記憶卡內的最後影像。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A區|河流開始的地方

無形的水氣在空中凝結,隨著重力降落地表,逐漸匯聚而成細小水流,隨著地形由高處往低處流動,山的高點是河流的原點,從最初的無人之地一路經過鄉村與城市,雕刻著大地、搬運著石頭,最後經由河口緩緩流入海洋。本區透過大量空拍影像,以鳥的視野,看見河流映照出大自然的美與無情、人類的善與殘酷。

展區A:河流開始的地方。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展區A:河流開始的地方。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B區|沉浸在流動之中

台灣河流千姿百態,各自擁有複雜的支流系統,這份能量流轉透過空中視角格外震撼。沉浸於動態的幽微場域中,大自然的巧思雕琢與拉高視野,真實呈現河流與我們的交織。策展人特別從導演齊柏林近千小時的影片素材中,挑選46顆鏡頭剪成影片,藉由巨幅投影方式,打造如同於 10,000 英呎雲端飛行、俯瞰絕美大地的沉浸式劇場。

展區B:沉浸在流動之中。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展區B:沉浸在流動之中。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C區|與河映照的我們

河流伴隨聚落與經濟發展,如同調色盤,默默地被染上各色情緒。原本清澈的溪水成為顏色的載體,映照的不再是水色天光,碧綠色的水庫成為污濁的土黃泥灘,努吼的土石流與咆哮的洪水讓我們產生畏懼之心。

展區C:與河映照的我們。設置水色變幻調色盤、四本實體大書等裝置,探索台灣河流的故...
展區C:與河映照的我們。設置水色變幻調色盤、四本實體大書等裝置,探索台灣河流的故事。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展場中也裝置許多觸控互動設計,譬如將齊柏林鏡頭下的河流顏色,抽取化為橘、黃、灰、藍、綠等色票,集結成 30 色的「水色變幻調色盤」,以彰顯河川污染、乾枯與優養化問題,既絢麗奪目又怵目驚心。此外,也將人與河流互動的故事,轉化為四本實體大書,參觀者動手翻閱時,可以慢慢了解自然災害、蓄水設施、灌溉渠道、治洪設施等河流主題,探索台灣河流美麗而哀愁的故事。

設置於展區C的水色變幻調色盤。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設置於展區C的水色變幻調色盤。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D區|成為一片寬廣的齊柏林

緩緩沉積出的細長沙洲是河流最後的創作,不再有邊界的河流最終成為海洋的一部分。2017年6月,齊柏林在《看見台灣2》空拍任務中於花蓮壽濱鄉山區意外墜機,所留下的影像素材持續發光,撼動著台灣人對土地的關懷。

展區D:成為一片寬廣的齊柏林。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展區D:成為一片寬廣的齊柏林。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映河》特展

日期|2021/10/9 至 2022/秋

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8:00

地址|齊柏林空間(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得忌利士洋行後棟)

電話|02-2629-1996

最新文章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 圖/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寺尾哲也|曾任Google工程師八年,待過MTV、台北、東京。曾獲林榮三小說二獎...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朱宥勳與盛浩偉近年在不同崗位上參與傳記工作,各有不同觀察。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台北當代藝術館新年首展「No Language」登場!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光聚》禹禹藝術工作室(左上)、《像與影的呢喃》周柏慶 × 何昆瀚(右上)、《光...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全民美術館新北美術館將於4/25正式開館! 攝影/濱田英明、圖/截自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田中達非常重視今年在台灣的展出,親自出席1/9的開幕記者會,並且在1/10舉辦開...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紙張以巨型尺寸的透視型態貫穿舞台,王榆鈞的筆觸經影像設計李國漢轉換,如河流如時間...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三十年來,鎌田治朗(Jiro Kamata)拆解並重新理解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

高雄金馬賓館《天穹之眼》開展!鎌田治朗:人類都有穿戴光的慾望

2025/01/09
來自泰國的YONLAPA、FOLK9、KIKI、H3F等樂團,攜手台灣樂團問題總...

泰國樂團強勢席捲全台 YONLAPA、FOLK9、KIKI、H3F帶來聲音奇幻之旅《Buzzing Tour in Taipei》

2025/01/09
鄒駿昇首次以嘉義地景為靈感創作,構築出超越時空的魔幻小城。 圖/平凡製作 stu...

嘉義《+1+1+1》第三期亮相!鄒駿昇操刀封面以細筆插畫勾勒魔幻小城

2025/01/09
誠品生活全新創作「誠品生活台南」獨棟街邊大店預計今年第一季試營運,全店4層樓6,...

「誠品生活台南」空間3D圖首曝光!全新6000坪有機綠建築獲世界設計大獎

2025/01/08
國家影視聽中心精選5部XR作品,帶來特別企劃「XR 互動式:奇幻大冒險」。

...

「XR互動式:奇幻大冒險」精選5部國內外作品挑戰感官沉浸體驗

2025/01/08
第 17 屆「草草戲劇節」正式啟售!「以上與未滿」的曖昧之境,探索流動的邊界。
...

嘉義「草草戲劇節」3月登場!橫跨兩大展區、百場活動、表演、市集、展覽

2025/01/07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1/8台北華山開展!開箱上百件手稿、模型,與全球...

開箱《Animage 雜誌和吉卜力展》!上百件雜誌篇幅、手稿、模型一次看

2025/01/0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