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碰記憶留下的痕跡,探尋時空與物件質感:年輕藝術家徐佳寧個展,誠品畫廊2月中旬登場
台灣年輕藝術家徐佳寧個展預計於2月12日在誠品畫廊登場,主題圍繞於身體與記憶,共展出21組件繪畫作品,多數為2021年進行創作,除了闡述思鄉與對時間、空間的記憶之外,徐佳寧也描繪了2021年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通過身體所意識到的空間壓迫感。1996年生於桃園的徐佳寧,目前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繪畫是她擅長且持續鑽研的媒材領域,經由層層堆疊及時間累積的油畫,其豐富色層與特有光澤,分外呼應她所關注的「身體」與「記憶」主題。
「記憶沒有形體,卻儲存在身體,無法抽離。」徐佳寧透過記憶在身體留下的痕跡,探索時間、空間和物件的質感,利用日常累積的身體經驗,去意識和尋找儲存在體內輕薄又強韌的記憶。作品《溫暖》和《被忽略的熟悉》連結的是和家人的親密情感,前者利用舒適柔軟的棉質布料和文字刺繡,呈現「家」予她的感受;後者用雪紡紗當成畫中窗簾的綁帶,雪紡紗是阿嬤常穿的衣物布料,藉由布料質感的差異傳達不同的視覺經驗,也表達思親之情。
徐佳寧形容自己的身體就像「薄紗製成的泡泡」,而將泡泡吹成飽滿形狀的空氣,就如同生命時間不停歇地往前推進,也將生活的一切、新的情感和經驗不斷灌入薄紗泡泡,同時在泡泡上留下記憶的痕跡。因此,她採用輕薄和流動的筆觸來表現記憶的輕巧,和身體如薄紗般存在的姿態。
2021年5月三級警戒期間,因長時間待在房間裡,徐佳寧覺得身體感官彷彿被放大般,強烈意識到空間產生的壓迫感,由31幅小畫作組成的作品《天空突然消失的月份》就是表達這段身體的記憶,代表5月的每一天,描繪著房間遮光簾上的光影變化。其中,這31幅小畫作的厚度逐漸增加,最後變成宛如物件般厚實的狀態,藉此反映她下的感受:「天空離我越來越遠,遮光簾也隨著時間越來越厚,好像水泥牆一樣阻斷了天空和外面的世界。」
透過繪畫,徐佳寧回應對世界的感受,也探究繪畫這項媒材的特殊性:當身體的記憶被召喚出來,使用的顏料重量與質地、畫筆與畫布觸碰的手感、筆觸行進的方向等,就是畫家最直接的感受,而記憶也就在這樣細膩輕薄、緩慢流動、層層堆積的過程中被探尋出來。
徐佳寧個展展期|2/12(六)至 2/26(六)
地點|誠品畫廊(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誠品生活松菸店)
時間|週二至週六 11:00-19:00(日、一休館)
最新文章
森³全新展覽登場!「群山之島與神在的地方」引領觀眾走進更廣闊的島嶼故事
2022/05/27來自28國、130間頂尖藝廊共襄盛舉!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整合實體與虛擬:讓藝術走出展場
2022/05/262022「小花計畫」移展高雄!齊聚劉若英、五月天阿信等9組音樂人、10大藝術家,金馬賓館6月盛大展出
2022/05/26從張雨生到孫燕姿,王盛弘《雪佛》以流行歌當青春的在場證明
2022/05/24INVINCIBLE邀藝術家Kila Cheung登台辦展 40件精彩作品傳遞暖心治癒力量
2022/05/23年輕讀者的自白:閱讀給我自主思考的能力,探索世界、不被課本框架
2022/05/23《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學習一位導演的思路,就去讀他喜歡的作家
2022/05/22來到屏菸1936文化基地,絕不能錯過的三個展覽
2022/05/22頻率對了只要一本就夠了!音樂人LINION:閱讀不是找靈感,它讓我保持舒服的創作狀態
2022/05/21吳哲宇NFT生成藝術個展《混沌實驗室》:一場音像藝術沉浸體驗,串連50件作品與聲音創作
2022/05/20灰藍色的沉浸之所,開啟多重想像方式:北美館 X-site 計畫《藍屋》登場
2022/05/20年輕讀者的自白:閱讀帶來的改變需要時間,它無法立即見效
2022/05/20年輕讀者的自白:閱讀反映潛意識的需要,漫畫會接住任何狀態下的自己
2022/05/19金曲獎第33屆入圍名單:邱晨、陳復明獲最佳貢獻,盧廣仲、黃宣等爭歌王,魏如萱、蔡健雅搶歌后
2022/05/18第24屆台北電影獎公布入圍名單!《咒》強勢角逐7個獎項,《月老》柯震東對決金馬得主陳以文爭影帝
2022/05/16復古紅白機、80年代遊戲配樂⋯藝術家陳青琳「映憶」光雕展演,四四南村夜間登場
2022/05/162022台北當代亮點藝術家Felix Treadwell:透過作品回到初次發現世界的瞬間
2022/05/16Norman Normal《線形》個展登場:從萬華市場到赤峰裝幀老店,探索線條與現成物的二創可能
2022/05/1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