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灣男子葉石濤》導演許卉林、監製林靖傑:看見葉石濤既勇敢又害怕的生命故事
「紀錄片開拍之後,我覺得很慚愧。」歷時三年多,以台文界重要作家葉石濤為主題的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拍攝、製作完成,擔任監製的林靖傑有感而發,他誠實答道,剛開始對葉石濤並不是那麼熟悉,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台文作家的能見度確實不高,人們對作家的陌生感,不免會誤認為他們的作品並不怎麼樣,林靖傑一度也是如此,「其實這些台文作家前輩的文字是這麼細膩,做這部紀錄片,就是希望能打破過去的刻板印象。」
葉老選上我們,這是一種使命感
作為《台灣男子葉石濤》的主創團隊,導演許卉林與監製林靖傑對於文學家紀錄片並不陌生,過去就有幾次擔任這類紀錄片的導演、企劃、監製等的經驗,數年前高雄市文化局籌拍葉石濤的紀錄片,聯繫上許、林兩人,對他們而言,或許就是機緣成熟。
「過去也有關於台灣作家的紀錄片,但受限於預算,拍攝團隊的想法要付諸實踐是很難的,導致表現手法有時無法配上作家文本,很現實又很可惜。」多年的紀錄片產製經驗,許卉林深知業界總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處。所幸近年來,有多部文學家紀錄片以高規格方式開拍、製作,並上院線播出,讓許卉林與林靖傑決定接下這份任務,「我想試試看,在預算比較有彈性的情況下,台文作家的文本能夠製作到什麼程度。」許卉林帶著堅定的語氣如此說道。
除了現今製作條件有所提升之外,因著林靖傑前頭提到的慚愧,拍攝《台灣男子葉石濤》對團隊而言,更是種使命感。人稱「葉老」的葉石濤是台文界的重要作家,歷經日治和戰後時代,從日文轉換到華文的寫作生涯,是台灣現代史的縮影,在文壇上與鍾肇政號稱「北鍾南葉」,要以葉石濤作為紀錄片主角,說實話並不是件輕鬆的工作,但林靖傑說:「既然葉老選上我們,那就要做到極致不可。」
執導1部紀錄片,當了8次導演
看在擔任監製的林靖傑眼中,許卉林投入《台灣男子葉石濤》的拍攝過程,只能用「瘋魔」兩個字來形容。「導演這次找了11位藝術家,請他們用各自擅長的藝術形式,來重現或轉譯葉老的文本,這其實是一件很瘋狂的事。」林靖傑扳著指頭細數,紀錄片中穿插了2個舞蹈劇場、2個動畫、1個舞蹈行為藝術、1個舞台劇以及1個落語,許卉林在事前都與藝術家做過長時間的討論與溝通,「等於她(指許卉林)除了是紀錄片導演之外,還要擔當7個表演藝術的導演。」說到這裡,林靖傑忍不住又強調了一次「真的蠻瘋狂的」。
「我們有點像工作坊,除了動畫之外,和每一組藝術家團隊都至少花1個月的時間一起共事與發想。」許卉林接續補充到與藝術家的合作形式,正因為有這樣的前置過程,每位藝術家對於葉石濤文本的理解與詮釋,同樣被鏡頭記錄下來,成為紀錄片中重要的片段。
同時也擔任剪接的林靖傑提及,當初剪接完成後,紀錄片圈幾位看過片子的朋友曾討論過是否要放入藝術家訪談,林靖傑是這麼回應的:「這些年輕藝術家拿到葉老的文本之後,如何去理解、並用個人的藝術表現方式呈現出來,勢必會有一個與葉老對話的過程,這是很珍貴的。」最後決定在紀錄片當中保留藝術家訪談,正是要凸顯葉老與年輕一輩的交流,「所以,《台灣男子葉石濤》不會只是一個考古的紀錄片。」
讓藝術表演與文本高度互涉
當然,在紀錄片當中使用動畫、舞蹈或劇場形式轉譯文本,並不是什麼稀奇的嘗試,許卉林更重視的,是藝術呈現與葉石濤文本的貼近性。「如果我沒有辦法說服自己,這場藝術表演與葉老文本之間的連結是成立的,就找不到驅動力去拍攝。」許卉林憶及,在確定要拍攝《台灣男子葉石濤》後,就已邀請觀念藝術家蘇品文來詮釋葉石濤的《西拉雅末裔潘銀花》,但這段表演內容卻是到開拍前才抵定,一度讓許卉林焦慮不已。
「我一直覺得有什麼東西miss掉了,但不知道那是什麼,直到開拍前我再去拜訪蘇品文,碰巧在她給我的社群媒體照片中,看到她做了『海底輪』的動作,我就知道這是我要的。」許卉林說明道,海底輪象徵的是生殖、生命,源自於海底輪的律動都是要將重心放低、與土地連結,而在葉石濤的筆下,潘銀花就是「大地之母」的代表,兩者的高度互涉性,成就了片中蘇品文在北海岸襯著浪花與岩石所展現出的潘銀花肢體。
葉石濤的生命故事,既勇敢又害怕的兩面性
而紀錄片製作完成後,下一步要面對的,就是與觀眾見面,這讓許卉林想起不久前在北師美術館展出的台灣近代藝術家黃土水的雕刻作品——《甘露水》。「當時興起一波觀賞熱潮,我覺得這跟葉老的紀錄片是有共通點的,現在有許多朋友都想更了解台灣這座島嶼在過去發生什麼事。」就許卉林的觀察,觀影市場愈來愈成熟,相信葉石濤的紀錄片,是有機會引起觀眾注意。
林靖傑則分享自身經驗,語帶慚愧地說道,自己可以說是到大學畢業後,才知道葉石濤,過去沒有機會認識像葉石濤這樣的台文創作者,但其實他們的文字是如此典雅,筆下所描述的情感是如此動人。「作為影像工作者,不管紀錄的是像葉老這樣的人物,或是素人,我們都是在紀錄片裡努力呈現他們生命中的動人片段,所以如果願意走進戲院觀賞《台灣男子葉石濤》,看到葉老跨過語言轉換繼續筆耕不輟、看到經歷白色恐怖後葉老既勇敢又害怕的兩面性,一定會被這樣的生命故事給打動。」
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6月17日正式上映
◎ 責任編輯:沈佩臻
最新文章
-
2023台中「草悟道聖誕村落」超巨狗狗亮相!國際交流唱片行市集首度登場
2023/12/08 -
《感應未來》高雄金馬賓館展出!義大利藝術先鋒阿維亞尼經典之作重磅登台
2023/12/08 -
《江賢二2023個展》高美館展出!逾百件作品呈現藝術家近40年生命轉折
2023/12/07 -
阿莫多瓦再次執導短片《荒漠斷背情》,與伊森霍克攜手致敬李安導演
2023/12/07 -
傻子與白痴抒情搖滾單曲〈Fine Line〉上線!《姿態》新專輯12/12全面數位發行
2023/12/07 -
數字搖滾樂團大象體操成團十年 12月發行紀念專輯《世界 World》並同步展開世界巡演
2023/11/30 -
國家漫畫博物館落腳臺中刑務所!東側園區率先迎12月金漫獎大展
2023/11/29 -
「我們與自然之間」2023寶藏巖駐村聯展12/2登場!六位國外藝術家以創作貼近土地
2023/11/28 -
「2024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集14國團隊、藝術家之作呈現劇場多重宇宙
2023/11/28 -
《勸世三姊妹》登火球祭!原聲帶募資計劃倒數中、2024北中南巡演搶先預告
2023/11/27 -
2023桃園文博「超有種」五大亮點搶先看!新地標中原文創園區首開放
2023/11/24 -
2023 Camping Asia 11/20展開下個世代的未來藝術學院
2023/11/24 -
2024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日常戰爭」展名公佈!袁廣鳴以藝術揭開超現實預言
2023/11/23 -
嘉義《+1+1+1》第二期亮相!攝影師濱田英明操刀封面、匯集「博覽小城的日常百科」
2023/11/22 -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國美館展出!陳普:可被描述的事才有機會成為一個生態系
2023/11/22 -
《我是紅》2023 Camping Asia開幕秀!肯亞萬吉魯卡穆尤挑戰主流審美
2023/11/22 -
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北美館展出!集58位國內外藝術家探討我們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2023/11/19 -
台中島知讀市集11/18登場!40+獨立書店、工藝攤位帶大家走進書的多元宇宙
2023/11/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