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專訪《台灣男子葉石濤》導演許卉林、監製林靖傑:看見葉石濤既勇敢又害怕的生命故事

2022-06-01 15:20 田育志

《台灣男子葉石濤》導演許卉林(左)與監製林靖傑(右)。 圖/吳致碩攝影
《台灣男子葉石濤》導演許卉林(左)與監製林靖傑(右)。 圖/吳致碩攝影

紀錄片開拍之後,我覺得很慚愧。」歷時三年多,以台文界重要作家葉石濤為主題的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拍攝、製作完成,擔任監製的林靖傑有感而發,他誠實答道,剛開始對葉石濤並不是那麼熟悉,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台文作家的能見度確實不高,人們對作家的陌生感,不免會誤認為他們的作品並不怎麼樣,林靖傑一度也是如此,「其實這些台文作家前輩的文字是這麼細膩,做這部紀錄片,就是希望能打破過去的刻板印象。」

葉老選上我們,這是一種使命感

作為《台灣男子葉石濤》的主創團隊,導演許卉林與監製林靖傑對於文學家紀錄片並不陌生,過去就有幾次擔任這類紀錄片的導演、企劃、監製等的經驗,數年前高雄市文化局籌拍葉石濤的紀錄片,聯繫上許、林兩人,對他們而言,或許就是機緣成熟。

《台灣男子葉石濤》除了以台灣現代史呼應葉石濤的生命史外,亦邀請林懷民、李昂、李喬...
《台灣男子葉石濤》除了以台灣現代史呼應葉石濤的生命史外,亦邀請林懷民、李昂、李喬等多位文壇重要文人聊他們心中的葉石濤。 圖/茂樹電影提供、林柏樑攝影

動畫家吳識鴻將葉石濤的小說透過藝術家轉譯創作成為影像。 圖/茂樹電影提供
動畫家吳識鴻將葉石濤的小說透過藝術家轉譯創作成為影像。 圖/茂樹電影提供

「過去也有關於台灣作家的紀錄片,但受限於預算,拍攝團隊的想法要付諸實踐是很難的,導致表現手法有時無法配上作家文本,很現實又很可惜。」多年的紀錄片產製經驗,許卉林深知業界總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處。所幸近年來,有多部文學家紀錄片以高規格方式開拍、製作,並上院線播出,讓許卉林與林靖傑決定接下這份任務,「我想試試看,在預算比較有彈性的情況下,台文作家的文本能夠製作到什麼程度。」許卉林帶著堅定的語氣如此說道。

除了現今製作條件有所提升之外,因著林靖傑前頭提到的慚愧,拍攝《台灣男子葉石濤》對團隊而言,更是種使命感。人稱「葉老」的葉石濤是台文界的重要作家,歷經日治和戰後時代,從日文轉換到華文的寫作生涯,是台灣現代史的縮影,在文壇上與鍾肇政號稱「北鍾南葉」,要以葉石濤作為紀錄片主角,說實話並不是件輕鬆的工作,但林靖傑說:「既然葉老選上我們,那就要做到極致不可。」

拍攝《台灣男子葉石濤》對團隊而言,擁有一股使命感,監製林靖傑說:「既然葉老選上我...
拍攝《台灣男子葉石濤》對團隊而言,擁有一股使命感,監製林靖傑說:「既然葉老選上我們,那就要做到極致不可。」 圖/吳致碩攝影

執導1部紀錄片,當了8次導演

看在擔任監製的林靖傑眼中,許卉林投入《台灣男子葉石濤》的拍攝過程,只能用「瘋魔」兩個字來形容。「導演這次找了11位藝術家,請他們用各自擅長的藝術形式,來重現或轉譯葉老的文本,這其實是一件很瘋狂的事。」林靖傑扳著指頭細數,紀錄片中穿插了2個舞蹈劇場、2個動畫、1個舞蹈行為藝術、1個舞台劇以及1個落語,許卉林在事前都與藝術家做過長時間的討論與溝通,「等於她(指許卉林)除了是紀錄片導演之外,還要擔當7個表演藝術的導演。」說到這裡,林靖傑忍不住又強調了一次「真的蠻瘋狂的」。

紀錄片中的舞台劇《葫蘆巷春夢》,由莊益增飾演的葉石濤在舞台前沿寫作,而筆下小說中...
紀錄片中的舞台劇《葫蘆巷春夢》,由莊益增飾演的葉石濤在舞台前沿寫作,而筆下小說中的情境同時在舞臺後方發生。 圖/茂樹電影提供

「我們有點像工作坊,除了動畫之外,和每一組藝術家團隊都至少花1個月的時間一起共事與發想。」許卉林接續補充到與藝術家的合作形式,正因為有這樣的前置過程,每位藝術家對於葉石濤文本的理解與詮釋,同樣被鏡頭記錄下來,成為紀錄片中重要的片段。

同時也擔任剪接的林靖傑提及,當初剪接完成後,紀錄片圈幾位看過片子的朋友曾討論過是否要放入藝術家訪談,林靖傑是這麼回應的:「這些年輕藝術家拿到葉老的文本之後,如何去理解、並用個人的藝術表現方式呈現出來,勢必會有一個與葉老對話的過程,這是很珍貴的。」最後決定在紀錄片當中保留藝術家訪談,正是要凸顯葉老與年輕一輩的交流,「所以,《台灣男子葉石濤》不會只是一個考古的紀錄片。」

在有限資源下,導演許卉林嘗試挑戰極限,除了擔任紀錄片導演,還邀請11位藝術家轉譯...
在有限資源下,導演許卉林嘗試挑戰極限,除了擔任紀錄片導演,還邀請11位藝術家轉譯創作,相當於再擔當7個表演藝術的導演,著實瘋狂。 圖/吳致碩攝影

讓藝術表演與文本高度互涉

當然,在紀錄片當中使用動畫、舞蹈或劇場形式轉譯文本,並不是什麼稀奇的嘗試,許卉林更重視的,是藝術呈現與葉石濤文本的貼近性。「如果我沒有辦法說服自己,這場藝術表演與葉老文本之間的連結是成立的,就找不到驅動力去拍攝。」許卉林憶及,在確定要拍攝《台灣男子葉石濤》後,就已邀請觀念藝術家蘇品文來詮釋葉石濤的《西拉雅末裔潘銀花》,但這段表演內容卻是到開拍前才抵定,一度讓許卉林焦慮不已。

藝術家蘇品文於《台灣男子葉石濤》中詮釋《西拉雅末裔潘銀花》。 圖/茂樹電影提供
藝術家蘇品文於《台灣男子葉石濤》中詮釋《西拉雅末裔潘銀花》。 圖/茂樹電影提供

「我一直覺得有什麼東西miss掉了,但不知道那是什麼,直到開拍前我再去拜訪蘇品文,碰巧在她給我的社群媒體照片中,看到她做了『海底輪』的動作,我就知道這是我要的。」許卉林說明道,海底輪象徵的是生殖、生命,源自於海底輪的律動都是要將重心放低、與土地連結,而在葉石濤的筆下,潘銀花就是「大地之母」的代表,兩者的高度互涉性,成就了片中蘇品文在北海岸襯著浪花與岩石所展現出的潘銀花肢體。

蘇品文從海底輪的核心律動出發,以舞蹈行為藝術描繪葉石濤的《西拉雅末裔潘銀花》,帶...
蘇品文從海底輪的核心律動出發,以舞蹈行為藝術描繪葉石濤的《西拉雅末裔潘銀花》,帶來充滿生命力的表演。 圖/茂樹電影提供

葉石濤的生命故事,既勇敢又害怕的兩面性

而紀錄片製作完成後,下一步要面對的,就是與觀眾見面,這讓許卉林想起不久前在北師美術館展出的台灣近代藝術家黃土水的雕刻作品——《甘露水》。「當時興起一波觀賞熱潮,我覺得這跟葉老的紀錄片是有共通點的,現在有許多朋友都想更了解台灣這座島嶼在過去發生什麼事。」就許卉林的觀察,觀影市場愈來愈成熟,相信葉石濤的紀錄片,是有機會引起觀眾注意。

紀錄片中,四位藝術工作者鍾長宏、鄭皓、林俊毅、莊秉衡自《紅鞋子》、《牆》的文本出...
紀錄片中,四位藝術工作者鍾長宏、鄭皓、林俊毅、莊秉衡自《紅鞋子》、《牆》的文本出發,透過集體創作,再由身兼編舞的鍾長宏剪裁構成。 圖/茂樹電影提供

林靖傑則分享自身經驗,語帶慚愧地說道,自己可以說是到大學畢業後,才知道葉石濤,過去沒有機會認識像葉石濤這樣的台文創作者,但其實他們的文字是如此典雅,筆下所描述的情感是如此動人。「作為影像工作者,不管紀錄的是像葉老這樣的人物,或是素人,我們都是在紀錄片裡努力呈現他們生命中的動人片段,所以如果願意走進戲院觀賞《台灣男子葉石濤》,看到葉老跨過語言轉換繼續筆耕不輟、看到經歷白色恐怖後葉老既勇敢又害怕的兩面性,一定會被這樣的生命故事給打動。」

葉石濤在顛沛中仍堅持寫作,讓他曾感嘆說出「文學是上帝給特定的人降下的天譴」。 圖...
葉石濤在顛沛中仍堅持寫作,讓他曾感嘆說出「文學是上帝給特定的人降下的天譴」。 圖/茂樹電影提供

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6月17日正式上映

◎ 責任編輯:沈佩臻

推薦閱讀

記憶是顆野番茄,入口是甜,然後慢慢有酸味滲出──台灣紀錄片《野番茄》

紀錄片,這三個字的界線越模糊越好——專訪第13屆TIDF影展統籌陳婉伶

最新文章

董陽孜〈振衣千仞崗 濯足萬里流〉。 圖/沈佩臻攝影

橫山書法藝術館《榜書》展開:攜手史博館共同策劃,四大展區呈現歷代拓本書跡、當代書藝魅力

2023/05/26
「愛馬仕之道」全新中文增訂版內頁彩圖。圖/截自網路

竹宮惠子「愛馬仕之道」中文上線!加入官方LINE看漫畫

2023/05/26
2023 vis ™ - wild 藝術與潮流聯合文化祭。 圖/vis ™ 提供...

2023vis™-wild藝術與潮流文化祭!限期三天,酉5PM TWCAUDE攜10組設計品牌、藝術家亮相

2023/05/26
《skmt:坂本龍一是誰》。 圖/大塊文化提供

坂本龍一:愛,或者說戀愛,是救贖——耗時十年、256則近身訪談《skmt:坂本龍一是誰》

2023/05/26
WHATZ藝博以創新「策展式飯店博覽會」為特色,結合多元思維作品展現當代藝術獨有...

2023 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5/26-5/28登場!12國、上百件作品,還能近距離觀賞周書毅表演

2023/05/26
第六講,由知名樂評人焦元溥,為大家解析《百年孤寂》名作中的音樂符碼。
。圖|敏...

《百年孤寂》第六講:焦元溥解析名作中的音樂符碼

2023/05/26
為向大師致意,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特別策劃「時光之味:小津安二郎120年」主題...

「時光之味:小津安二郎120年」影展以全新4K修復版致敬日本大師,《風中的母雞》、《東京暮色》全台首映

2023/05/25
〈Drink It Like It_s Your Last Sunset〉。 圖...

2023 ONE ART Taipei新賞獎得主,Yufi Yamamoto台灣個展:以抽象線條勾勒理想女性之美

2023/05/23
左為原田直次郎《騎龍觀音》,右為大辻清司作品《大辻清司作品集中的美術家肖像·福島...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館藏作品展」登場!三大亮點爬梳19世紀末至今近200件精彩展品

2023/05/23
〈海律〉。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海律─王怡婷個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開展:探查海岸風景,跨媒材形構無垠蔚藍

2023/05/22
2023 北美館「X-site計畫」大型體感建築《途中》。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

北美館2023 X-site計畫《途中》展出!穿越長廊親身經歷巨大聲響體感

2023/05/19
毓繡美術館年度首檔雙展覽——台灣藝術家于軒個展《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6...

毓繡美術館《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日常中止》雙展:台日港菲藝術家之作,辯證時間與生命終始

2023/05/17
系列作品〈省〉。 圖/葉蕓僖提供

葉蕓僖「伍貳貳」個展!新銳藝術創作者以東西方複合媒材、聚焦環境保育議題

2023/05/17
GUCCI的2024早春大秀,昨日於首爾景福宮內走秀,場面盛大壯觀、別開生面。圖...

GUCCI 2024早春度假系列!傳統文化與當代的風格衝浪

2023/05/17
20202年6月重新再造之際,史前館也邀來陳哲生建築師負責館內的建築景觀再造設計...

台東史前館重新開幕!全新展廳爬梳南島文化、海洋史觀

2023/05/16
「續舊式—2023彩繪修護特展」展場呈現四大彩繪修護案場,盡覽一代繪師的風華魅力...

「續舊式—2023彩繪修護特展」台中登場!重現瑰麗細膩的彩繪藻井,5大設計亮點轉譯修護之美

2023/05/15
躍演中文音樂劇《勸世三姊妹》聯手台式小吃代表「師園鹽酥雞」自5月15日起推出聯名...

本土音樂劇《勸世三姊妹》聯名台味師園鹽酥雞!七月台北場北藝中心強勢回歸

2023/05/15
第25屆台北電影節共292件作品報名,選出共計29部作品入圍,包含劇情長片13部...

2023第25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公布:《疫起》、《查無此心》、《哈勇家》獲佳績

2023/05/1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