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記憶是顆野番茄,入口是甜,然後慢慢有酸味滲出──台灣紀錄片《野番茄》

2022-05-03 18:30 田育志

《野番茄》尋訪經歷二戰的台籍日本兵、事件的雄中自衛隊成員及受難者遺族,從日常撿拾...
《野番茄》尋訪經歷二戰的台籍日本兵、事件的雄中自衛隊成員及受難者遺族,從日常撿拾記憶,還原歷史劫難的生命軌跡。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若在未來的某天,要回顧2022年發生過什麼大事的話,「俄烏戰爭」絕對是榜上有名。俄烏戰爭,說近不近,在地理位置上距離台灣大約8,000公里;說遠也不遠,一場戰事導致全球經濟波動、原物料價格上漲,台灣也身在其中。

在這樣的時代,發生戰爭究竟能帶來什麼好處?想了半天依舊覺得是百害無一利,但和過往的有些不同的是,透過科技、透過網路,現代人對當下發生的事情,已經能有更多的記錄、更多的了解。畢竟在從前,對於戰爭的詮釋,從來都是贏者說了算。

想想,台灣無戰事的生活也不過是這7、80年來的事,過去不論是作為戰敗籌碼、被劃為殖民地,或是在這座島內發生的戰爭,都是真真切切的歷史。如果跟我同樣都是七年級生,甚至是更早出生的人,台灣曾經歷過的砲火煙硝,我們都是從國立編譯館的課文中得知的,這些被記錄下來的內容,不能說不是歷史,但它們只是某些記憶片段,未曾在課本上留下痕跡的,有時候才是歷史的絕大部分。

生於馬來西亞、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導演廖克發拍下了《野番茄》,讓台灣未被聽見的故事,...
生於馬來西亞、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導演廖克發拍下了《野番茄》,讓台灣未被聽見的故事,有機會接觸人民,不被遺忘。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台灣在這一百年內曾發生的戰爭、衝突,你我或許都不陌生,例如日治時期因皇民化運動而入伍的台籍日本兵、二戰後接管台灣的國民政府與民間衝突而爆發的二二八事件,乃至於國共內戰後避至台灣的蔣家政權為其數十年的白色恐怖。但,當時發生的故事,或甚至是,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在後來的白色恐怖時期,不能問、也不能說。除了課文內容之外,我們還知道什麼?

於是,出生在馬來西亞,在台灣求學、結婚生子落地生根的導演廖克發說:「想拍一部給我孩子看的影片,讓他知道這片土地曾發生的事情。」這是紀錄片野番茄》的開始,也是過去許多沒機會被訴說、被聽見的故事,與這片土地的人民接觸的機會。

在廖克發的訪談與鏡頭底下,這數十年間的許多故事一一被串起來。

曾是台籍日本兵的梁世令,為了照顧一家大小生計選擇入伍前往南洋從軍,在那之前,他沒想過戰爭是什麼,沒想過自己需要燒去一具具戰死的屍體,更沒想過,會在深山裡躲躲藏藏一年之久,連人肉都吃。高中時期與棒球隊朋友同組雄中自衛隊的陳仁悲,只是想和同學一起收容被打的外省人、台灣人,沒想過什麼生死,也沒想過同伴會在自己身旁被步槍給射殺。還有李宜宏的記者父親李言、林黎影與林黎彩倆姐妹的苓雅區長父親林界,做的明明是紀錄真相、為民喉舌,卻同樣在二二八事件中相繼過世。

《野番茄》以日治時期為軍事重地的高雄作為拍攝地點,穿插著鼓山洞、碉堡、防空洞等已...
《野番茄》以日治時期為軍事重地的高雄作為拍攝地點,穿插著鼓山洞、碉堡、防空洞等已然滄海桑田的舊時軍事遺址。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紀錄片以《野番茄》為題的緣由,是要到紀錄片中後段,說到林黎彩家中故事時,才見分曉。父親過世後,母親帶著年幼的林黎彩到林德官公墓祭拜,那時才三歲的她,不懂母親的哭聲與淚水,只知道一旁紅色小小的野番茄好吃;一直到後來,她才知道父親是因二二八事件喪生,想起那時吃過的野番茄,入口雖甜,但吃到後來,其實還有股酸味從中滲出。

這讓我想到在《野番茄》裡的另一個片段,記錄了二二八受難者家屬王文宏前往自由廣場抗議時,與一位志工大姐對話的內容。志工大姐說:「如果他(蔣介石)不來,台灣就被老共拿走了,他還是對中國人很有幫助的,中國歷史上我們這七十年是最承平、沒有戰爭的。如果他(蔣介石)沒有來的話,我們台灣會變怎麼樣?」志工大姐只吃到番茄的甜,(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裡頭的酸。

在導演廖克發的訪談與鏡頭下,串起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生命軌跡。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
在導演廖克發的訪談與鏡頭下,串起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生命軌跡。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但台灣(人)一路走來,一直都是顆野番茄,在以高雄作為拍攝地點的《野番茄》中,不時穿插的鼓山洞、碉堡、防空洞、壽山要塞司令部、飛機堡等遺址,即便現在已是公園、某人的家或是紀念場館,卻不可否認,從日治時期的戰爭到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這些都是過往台灣經歷的酸。

在《野番茄》裡,有著許多活著的人,說著許多逝者的故事,但只要一直有人說,也一直有人聽,這些故事就不會如當中的人物一般死去。願我們都不要跟志工大姐一樣,只記得現在的平安順遂,忘了曾經的人心惶惶與動蕩不安。

第十三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2022/5/6(五)至 5/15(日),場次與購票資訊請見TIDF官方網站

◎ 責任編輯:沈佩臻


推薦閱讀

帶著37把鑰匙用力生活──台灣紀錄片《未泯》

我與熱衷買房的父親──台灣紀錄片《買房子賣房子》鏡頭下的世代對話與衝突

TIDF策展人林木材:相信紀錄片能讓人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解答人生的一些問題

最新文章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 圖/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寺尾哲也|曾任Google工程師八年,待過MTV、台北、東京。曾獲林榮三小說二獎...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朱宥勳與盛浩偉近年在不同崗位上參與傳記工作,各有不同觀察。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台北當代藝術館新年首展「No Language」登場!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光聚》禹禹藝術工作室(左上)、《像與影的呢喃》周柏慶 × 何昆瀚(右上)、《光...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全民美術館新北美術館將於4/25正式開館! 攝影/濱田英明、圖/截自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田中達非常重視今年在台灣的展出,親自出席1/9的開幕記者會,並且在1/10舉辦開...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紙張以巨型尺寸的透視型態貫穿舞台,王榆鈞的筆觸經影像設計李國漢轉換,如河流如時間...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三十年來,鎌田治朗(Jiro Kamata)拆解並重新理解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

高雄金馬賓館《天穹之眼》開展!鎌田治朗:人類都有穿戴光的慾望

2025/01/09
來自泰國的YONLAPA、FOLK9、KIKI、H3F等樂團,攜手台灣樂團問題總...

泰國樂團強勢席捲全台 YONLAPA、FOLK9、KIKI、H3F帶來聲音奇幻之旅《Buzzing Tour in Taipei》

2025/01/09
鄒駿昇首次以嘉義地景為靈感創作,構築出超越時空的魔幻小城。 圖/平凡製作 stu...

嘉義《+1+1+1》第三期亮相!鄒駿昇操刀封面以細筆插畫勾勒魔幻小城

2025/01/09
誠品生活全新創作「誠品生活台南」獨棟街邊大店預計今年第一季試營運,全店4層樓6,...

「誠品生活台南」空間3D圖首曝光!全新6000坪有機綠建築獲世界設計大獎

2025/01/08
國家影視聽中心精選5部XR作品,帶來特別企劃「XR 互動式:奇幻大冒險」。

...

「XR互動式:奇幻大冒險」精選5部國內外作品挑戰感官沉浸體驗

2025/01/08
第 17 屆「草草戲劇節」正式啟售!「以上與未滿」的曖昧之境,探索流動的邊界。
...

嘉義「草草戲劇節」3月登場!橫跨兩大展區、百場活動、表演、市集、展覽

2025/01/07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1/8台北華山開展!開箱上百件手稿、模型,與全球...

開箱《Animage 雜誌和吉卜力展》!上百件雜誌篇幅、手稿、模型一次看

2025/01/0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