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顆野番茄,入口是甜,然後慢慢有酸味滲出──台灣紀錄片《野番茄》
若在未來的某天,要回顧2022年發生過什麼大事的話,「俄烏戰爭」絕對是榜上有名。俄烏戰爭,說近不近,在地理位置上距離台灣大約8,000公里;說遠也不遠,一場戰事導致全球經濟波動、原物料價格上漲,台灣也身在其中。
在這樣的時代,發生戰爭究竟能帶來什麼好處?想了半天依舊覺得是百害無一利,但和過往的有些不同的是,透過科技、透過網路,現代人對當下發生的事情,已經能有更多的記錄、更多的了解。畢竟在從前,對於戰爭的詮釋,從來都是贏者說了算。
想想,台灣無戰事的生活也不過是這7、80年來的事,過去不論是作為戰敗籌碼、被劃為殖民地,或是在這座島內發生的戰爭,都是真真切切的歷史。如果跟我同樣都是七年級生,甚至是更早出生的人,台灣曾經歷過的砲火煙硝,我們都是從國立編譯館的課文中得知的,這些被記錄下來的內容,不能說不是歷史,但它們只是某些記憶片段,未曾在課本上留下痕跡的,有時候才是歷史的絕大部分。
台灣在這一百年內曾發生的戰爭、衝突,你我或許都不陌生,例如日治時期因皇民化運動而入伍的台籍日本兵、二戰後接管台灣的國民政府與民間衝突而爆發的二二八事件,乃至於國共內戰後避至台灣的蔣家政權為其數十年的白色恐怖。但,當時發生的故事,或甚至是,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在後來的白色恐怖時期,不能問、也不能說。除了課文內容之外,我們還知道什麼?
於是,出生在馬來西亞,在台灣求學、結婚生子落地生根的導演廖克發說:「想拍一部給我孩子看的影片,讓他知道這片土地曾發生的事情。」這是紀錄片《野番茄》的開始,也是過去許多沒機會被訴說、被聽見的故事,與這片土地的人民接觸的機會。
在廖克發的訪談與鏡頭底下,這數十年間的許多故事一一被串起來。
曾是台籍日本兵的梁世令,為了照顧一家大小生計選擇入伍前往南洋從軍,在那之前,他沒想過戰爭是什麼,沒想過自己需要燒去一具具戰死的屍體,更沒想過,會在深山裡躲躲藏藏一年之久,連人肉都吃。高中時期與棒球隊朋友同組雄中自衛隊的陳仁悲,只是想和同學一起收容被打的外省人、台灣人,沒想過什麼生死,也沒想過同伴會在自己身旁被步槍給射殺。還有李宜宏的記者父親李言、林黎影與林黎彩倆姐妹的苓雅區長父親林界,做的明明是紀錄真相、為民喉舌,卻同樣在二二八事件中相繼過世。
紀錄片以《野番茄》為題的緣由,是要到紀錄片中後段,說到林黎彩家中故事時,才見分曉。父親過世後,母親帶著年幼的林黎彩到林德官公墓祭拜,那時才三歲的她,不懂母親的哭聲與淚水,只知道一旁紅色小小的野番茄好吃;一直到後來,她才知道父親是因二二八事件喪生,想起那時吃過的野番茄,入口雖甜,但吃到後來,其實還有股酸味從中滲出。
這讓我想到在《野番茄》裡的另一個片段,記錄了二二八受難者家屬王文宏前往自由廣場抗議時,與一位志工大姐對話的內容。志工大姐說:「如果他(蔣介石)不來,台灣就被老共拿走了,他還是對中國人很有幫助的,中國歷史上我們這七十年是最承平、沒有戰爭的。如果他(蔣介石)沒有來的話,我們台灣會變怎麼樣?」志工大姐只吃到番茄的甜,(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裡頭的酸。
但台灣(人)一路走來,一直都是顆野番茄,在以高雄作為拍攝地點的《野番茄》中,不時穿插的鼓山洞、碉堡、防空洞、壽山要塞司令部、飛機堡等遺址,即便現在已是公園、某人的家或是紀念場館,卻不可否認,從日治時期的戰爭到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這些都是過往台灣經歷的酸。
在《野番茄》裡,有著許多活著的人,說著許多逝者的故事,但只要一直有人說,也一直有人聽,這些故事就不會如當中的人物一般死去。願我們都不要跟志工大姐一樣,只記得現在的平安順遂,忘了曾經的人心惶惶與動蕩不安。
第十三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2022/5/6(五)至 5/15(日),場次與購票資訊請見TIDF官方網站
◎ 責任編輯:沈佩臻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輕輕地清楚:來吧!焙焙!不讀詩,與需要讀詩的時候
2023/04/01詩人鄭聿:在黑暗中以詩開鑿光亮,提醒自己順應生命變化
2023/04/01詩人蕭詒徽:詩帶我發現的種種影子
2023/04/01鄭宜農的5首讀詩筆記:在詞句停頓瞬間,經歷凋零與重啟
2023/04/01出版人陳夏民的3本詩集推薦:詩裡的陌生與新鮮,屢屢擊中我
2023/03/312023奈良美智《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內惟藝術中心4/1-8/31啟程
2023/03/31《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北美館開展:6件大型錄像作品、系列手繪稿,往返事物對立與共存的歷時探索
2023/03/30詩人吳俞萱:寫詩讓我面對死亡與未知,接住世界的「撫摸」
2023/03/30《百年孤寂》第一講:詹宏志談魔幻寫實的現實意義
2023/03/30揉合生活五感,第15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開展中:首獎王宥沺、張品慈,展現書篆藝術再創新的可能
2023/03/302間東京放鬆新空間:SOLO SAUNA tune 體驗單人芬蘭桑拿 ,在銀座最潮夜店 RAISE 狂歡
2023/03/29teamLab 2023京阪選點推薦:大阪長居植物園、京都素食拉麵Vegan UZU,超現實光影藝術融入自然與飲食
2023/03/292023台北電影節主視覺公布!白輻射影像設計,柔和藍紫羽片、曲線變化勾勒蛻變意象
2023/03/27徠卡之家Daria Troitskaia致高之途攝影展!以女性視角探索自我,即日起至6/12
2023/03/24讓當代藝術走進日常生活:富藝斯進駐香港西九
2023/03/232023桃源國際藝術獎3/21-4/20展出,法國藝術家Delphine Pouillé〈引體向上〉獲首獎
2023/03/232023香港Art Basel 3/23-3/25:後疫情時代的亞洲藝術中心
2023/03/22《勒內.布里:視覺爆炸》北美館展出:循著12個關鍵焦點,一窺瑞士攝影大師多重面貌
2023/03/2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