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帶著37把鑰匙用力生活──台灣紀錄片《未泯》

2022/05/04 林郁姍

未泯二次入獄時大量創作,拿下林榮三文學獎;然而身上有37把鑰匙的他,說自己每次回老家都要「設計自己的逃亡路線」,不是每把鑰匙都能開啟正確的門。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未泯二次入獄時大量創作,拿下林榮三文學獎;然而身上有37把鑰匙的他,說自己每次回老家都要「設計自己的逃亡路線」,不是每把鑰匙都能開啟正確的門。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未泯》的主角羅義皇,在國中時替自己取了未泯的筆名,他是得過林榮三文學獎的詩人、是被關兩次的前科犯、是同性戀,幾個看似不協調的身份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讓這個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故事題材,能引起人繼續窺探的好奇心。而在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官方網站,以「未泯身上有37把鑰匙,笑稱每次回老家都要設計自己的逃亡路線」來介紹本片,用故事疊加故事,更擴張了戲劇性。

反正,是引起我的興趣了。

題外話,《未泯》片長42分鐘,大約是一集日劇、或連看兩集動畫的長度,也很適合第一次接觸紀錄片的觀影人。

打開家門的那把鑰匙,總是很難找到

故事的開始畫面,是走在前面的未泯,爬上一層又一層的樓梯,抵達位於舊式公寓頂樓的租屋處,然而就算我們已經知道未泯擁有37把鑰匙的重量,在家門前仍顯得無足輕重,就像我們也常手足無措地翻找鑰匙,摸了口袋、開了包包,轉頭才發現鑰匙就插在第一道鐵門上。打開家門從來就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轉開家門後卻迎來了意料之外的黑畫面,此時感官只能集中在聽覺,「咚、咚、咚。」三聲擊鼓,如同揭開序幕般,直奔未泯的人生主題,拉鐵門的聲音沈重而刺耳,金屬碰撞著、無情地刮過耳膜,預示著一場悲劇。下一秒,是未泯書寫於稿紙上的詩篇,其中一句:「那一夜,我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現實中,入獄的未泯已經被家人當作死了。

《未泯》中節錄的文字、繪畫與攝影皆為未泯創作。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未泯》中節錄的文字、繪畫與攝影皆為未泯創作。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運鏡的高低遠近,帶領情緒上上下下

未泯與家人間的關係,可以從南下回老家的那段運鏡畫面讀懂,視線降到了腰部的位置,鏡頭就像偷偷從側背包露出一角那樣地拍攝,那種揣在懷裡的緊張感,已準備好隨時跟著未泯一起逃亡。

但其實大部分的時間,導演葉家辰就跟在未泯的身後或身旁,運用大量長鏡頭、親暱但不緊盯的視角拍攝,鏡頭雖偶爾晃動,也不至於影響觀看的舒適度,自然地就像未泯就在我們旁邊。偶爾葉家辰也與未泯對話,不經意地因為未泯的少根筋罵出一聲靠。是這些互動讓視角雖然在第三人稱,但卻不抽離,反而引起觀者的共感,讓人想繼續看下去。

有機會能夠修理好的東西,未泯會留著修好它,而遇到對他不好的人,也總是相信有變好的一天。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有機會能夠修理好的東西,未泯會留著修好它,而遇到對他不好的人,也總是相信有變好的一天。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被音樂緊抓的心臟,恐怖片還是紀錄片

喝巴拉松自殺的父親、未能阻止自殺而被母親丟杯子怪罪的自己、入獄的自己,全長42分鐘的影片進行到23分鐘的中場,我們看到了這些面貌的未泯,背景音樂是沉悶的、揪心的低音,間歇地幾個鋼琴單音敲打,好似丟石頭後泛開的漣漪,會不是音樂是種暗示呢?其實未泯的心湖一直沒有真正死亡吧,雖然他嚷嚷著想死、雖然他被當作死了。

23分鐘開始,未泯當時的男友小龍出現,下班後的小龍手甩著一串鑰匙、與未泯並肩而行,那清脆的鑰匙敲擊聲,擺脫了前半段的沈悶。直到最後的獨白前,都沒有背景音樂了,那種一直被抓著心臟、像在看藍色蜘蛛網的荒謬與傷感,好像緩解了一些。

導演葉家辰偶爾與未泯對話,鏡頭自然地就像未泯在我們旁邊。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導演葉家辰偶爾與未泯對話,鏡頭自然地就像未泯在我們旁邊。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要救救我)。

什麼是正常生活? 可能生活就是一場無止盡的掙扎

騎車上班、與男友一起生活、擁抱撒嬌、打掃家裡,生活運行在常軌,但現在的庸庸碌碌反而不是最好的創作節奏,人生就是這樣充滿矛盾。未泯回顧了在獄中的大量創作,甚至連文學獎都是在當時拿到的。

鏡頭持續在家裡運行,終於好好介紹了那37把鑰匙,「為什麼不丟掉呢?」「以為還用得到、或回得去那個地方。都不會啊,那幹嘛還留,我也很好奇。」葉家辰與未泯的一問一答間,點出了未泯懷抱的希望其實是自欺欺人。

其實未泯都懂,他也很常調笑自嘲,但就像他替自己取了「未泯」的筆名,希望自己不要從別人的人生中消失。以未泯編織而成的世界是隨心所欲的;未泯寫的〈公媽桌〉小說,結局是兩個男人一起祭拜了祖先,那種得到認可的嚮往只能寄情於書寫,但若連書寫都沒了,還能怎麼掙扎?

有機會能夠修理好的東西,未泯會留著修好它,而遇到對他不好的人,也總是相信有變好的一天。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有機會能夠修理好的東西,未泯會留著修好它,而遇到對他不好的人,也總是相信有變好的一天。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提供

只要有希望,管他是不是自欺,都可以是活著的動力

尾聲,未泯買了海豚造型的泡泡,恣意地揮灑,我突然想起那首獲獎的詩,未泯將詩寫在一本哆拉A夢的筆記本上,還有,未泯至今的衣櫃裡還滿是童裝。或許筆名「未泯」就是「童心未泯」的未盡之詞,天真與希望是對抗世界的武器。存在主義哲學家Sartre曾說過,這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且沒有意義的(The world is absurd, life is painful, life is meaningless.),但正因如此更凸顯人能擁有選擇與自由是一件多麼可貴的事情。手握37把鑰匙也是種活下去的選擇。

《未泯》談更生人、談北漂、談文學藝術創作、談LGBT,但什麼都不定義,其實說到最後,不過就是個人,一個努力生活掙扎的人。

第十三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2022/5/6(五)至 5/15(日),場次與購票資訊請見TIDF官方網站

◎ 責任編輯:沈佩臻


推薦閱讀

記憶是顆野番茄,入口是甜,然後慢慢有酸味滲出──台灣紀錄片《野番茄》

揮下正義大旗之前,我們能理解多少──台灣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的人間絮語

紀錄片

【優人物】大俠來過 留下典範  紀錄片致敬武俠片一代宗師  大俠胡金銓

【優人物】大俠來過 留下典範 紀錄片致敬武俠片一代宗師 大俠胡金銓

2022/11/06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紀實節目「另一種注目」製作人吳凡:留下紀錄,用影像說人物故事

紀實節目「另一種注目」製作人吳凡:留下紀錄,用影像說人物故事

2023/11/26

最新文章

886、Wenwen創辦人史官,留學時期開始自學家鄉菜,意外發現自己對臺灣料理的...

喝自然酒配沙茶牛肉,在紐約不斷進化的臺灣菜——886、Wenwen創辦人史官

2025/07/28
布拉瑞揚舞團由原住民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於2015年在臺東成立。舞團創作與團...

看見每一個不同的個體,聽他說他來自哪裡——布拉瑞揚舞團

2025/07/28
紐約藝術家安東尼‧麥考爾(Anthony McCall)首次在台個展「安東尼‧麥...

安東尼·麥考爾首次在台個展富邦美術館登場!以一束光讓所有人走進電影中

2025/07/25
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We TAIWAN」核心展覽「臺灣光譜」 於8月2...

「臺灣光譜」8月席捲大阪!三大展區沉浸光影亮相安藤忠雄設計「VS.空間」

2025/07/25
沉浸式體驗場域《 SensWave 波感溫室》於8月1日在苗栗自然圈登場!以五大...

《SensWave波感溫室》8月苗栗自然圈登場!以五大互動展區召喚感知共鳴

2025/07/24
《晚風》北藝中心戶外裝置7/24亮燈!高德亮為士林點一盞城市夜燈。圖|臺北表演藝...

《晚風》北藝中心戶外裝置7/24亮燈!高德亮為士林點一盞城市夜燈

2025/07/24
對楊理博來說,「山人」的定義,「就是在山里好好生活的人」。記者沈昱嘉/攝影

台大電機學歷擱一邊 楊理博走進山野 重新連結自然原生家庭

2025/07/23
舒淇首部自編自導電影《女孩》入圍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角逐最高榮譽金獅獎!電影《女...

舒淇首部自編自導電影《女孩》入圍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全新視覺設計亮相

2025/07/23
設計品牌舟舟物物周年展。圖/舟舟物物提供

設計品牌舟舟物物周年展 一張三角凳與六件藝術作品的對話

2025/07/2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