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日本芥川獎首位台灣得主「李琴峰」/我從未計畫成為台灣之光─《彼岸花盛開之島》繁體中文版後記

2022/06/03 李琴峰

李琴峰。圖/稻垣純也攝影,聯合文學出版社提供
李琴峰。圖/稻垣純也攝影,聯合文學出版社提供

1時機到了,獎項來了,就大方收下

本書原文日文版,在日本入圍第三十四屆三島由紀夫獎,並獲得第一百六十五屆芥川龍之介獎。

日本純文學業界有所謂「五大公募文學獎」,分別為文學界新人獎、群像新人文學獎、新潮新人賞、昴新人獎,以及文藝獎。這五個獎項每年一屆,只要是以日文書寫的小說作品,任何人都可以投稿參與競賽,每屆兩千多篇作品中只會選出一到兩篇得獎,得獎者便可作為新人作家出道,等於是獲得了文壇的入場券。

成為新人作家之後,「純文學三大新人獎」便可說是下一個努力目標。純文學三大新人獎分別為:芥川龍之介獎、三島由紀夫獎,以及野間文藝新人獎,這三個獎項不開放一般人投稿,而是從新人作家發表的作品中進行評選,決定入圍與得獎作品。日本的純文學新人作家在與編輯討論小說內容時,常會感受到來自編輯的「快點得獎啦」的壓力,而編輯乃至於文學業界也往往會以獲獎與否,來評斷作家的能力與潛力。把純文學三大新人獎全都抱走的人,會獲得類似「三冠王」的稱號,這樣的人歷史上也沒幾個,近年以村田沙耶香和今村夏子最為知名。

三大新人獎內,當然以芥川獎最為有名。芥川獎每年舉辦兩次,以半年內發表在純文學雜誌上的中短篇作品為評選對象,挑選出四至六篇入圍作品,最後選出一至二篇得獎作品。雖說每半年便舉辦一次似乎有些頻繁,但在產量驚人的日本文壇中,半年內來自新人作家的作品也往往有數十篇,大家都是專業作家,競爭自然激烈。

芥川獎常被形容為「日本文壇最高榮耀」,這其實是一個誤解(事實上,大概也沒有哪個獎敢說自己是文壇最高榮耀的),它其實是以新人作家為評選對象的獎項,日本文壇裡更存在著許多以中堅、資深作家為對象的獎項,又或者是終身成就獎之類。然而神奇的是,或許是因其悠久歷史所致,芥川獎與同時舉辦的直木獎(直木獎頒給大眾文學作品),毫無疑問是日本文壇「知名度最高」,也最具話題熱度的文學獎,每次舉辦時都會在文壇掀起熱烈討論,有點像每半年固定舉辦一次的「祭典」,媒體也會對得獎者進行熱切關注,帶動的書籍銷量自然可觀。「芥川獎作家」這個頭銜也具有一定的威力與魅力,我們很少聽到得讀賣文學獎或谷崎潤一郎獎的人自稱「讀賣獎作家」、「谷崎獎作家」(這兩個獎項都是以中堅作家為對象,位階其實比芥川獎高),但只要得過一次芥川獎,這個頭銜便終身受用。

我在二○一七年從群像新人文學獎出道,並在四年後獲得芥川獎。日本文壇裡多的是出道十多年也沒能獲芥川獎的懷才不遇者,但相反的,也有許多人是一出道便以出道作獲獎的奇才(此次與我同時獲獎的石澤麻依便是如此),如我這般從出道到得芥川獎費時四年修行的,大概算是平均案例,不特別早,也不特別晚。得獎前,我便能感受到多位責任編輯隱隱約約都對我透露出「李琴峰差不多該得獎了」的意思,或許也是因為如此,真正獲獎時,其實也並不特別驚訝。畢竟我既非天才奇才,也非蠢材庸才,只是個願意默默努力的一般人,好好寫出自己想寫的東西,等時機到了,獎項來了,就大方收下便罷。一般大眾看得到頒獎典禮與記者會上那一瞬間的榮光,卻看不到我在台下鑽研日文、練習寫作的,那長達十幾年的努力。

台灣《彼岸花盛開之島》推出高妍繪圖版(左)和日文原版書封兩款封面。圖/聯合文學出版社提供
台灣《彼岸花盛開之島》推出高妍繪圖版(左)和日文原版書封兩款封面。圖/聯合文學出版社提供

2「遺世獨立的樂園」意象深植腦海

《彼岸花盛開之島》的靈感醞釀須追溯至2017年,當年我剛以群像新人文學獎出道,準備作為作家寫下去,因而到處尋找小說題材。夏季旅行北歐丹麥哥本哈根時,造訪「克里斯蒂安尼亞自由城」(Christiania),留下了深刻印象。自由城雖位於丹麥首都內,卻宣稱自治,以圍牆圍出自治區,牆內與牆外景色截然不同,具有強烈嬉皮與波西米亞風格,市集處隱約聞得到大麻味,出口處拱門上甚至標榜「你即將進入歐盟」──透過這個標語,自由城的居民宣稱自己不屬於歐盟的一部分。

自由城這種「遺世獨立的樂園」的意象深植我的腦海,我不斷想像,若是日本,或者東亞地區也有這樣的樂園,那該是什麼景象?其背後又可能有什麼樣的歷史脈絡?樂園裡的人如何生活?樂園外的人對於樂園,又是如何看待?

這個靈感經過了多年發酵,逐漸與西洋的「烏托邦」與東洋的「桃花源」意象產生結合,逐漸具體化,構思過程中又揉雜了琉球王國的宗教信仰,乃至於與那國島的歷史與傳說,主題上也加入語言與性別、歷史、社會制度的實驗,遂成為本書最終樣貌。對琉球文化熟悉的讀者、對語言混合有興趣的讀者,或者關心性別、酷兒主題的讀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可讀之處。

3作家是永遠的異鄉人

多虧了芥川獎的知名度,我獲獎的消息在台灣也受到大篇幅報導。提拔新人作家本就是菊池寬設立芥川獎的最初目的,因此對於獲獎帶來的名氣,我也欣然接受,「史上第一位台籍芥川獎作家」這個頭銜,也的確有其話題性。然而對於部分媒體宣揚我是「台灣之光」,其實內心多少有些疑慮。

與奧運代表隊不同,作家在寫作時,大概鮮少會有「代表」某個國家,要「為國爭光」的意圖。當初我離開台灣、前來日本定居,也純粹是基於自由意志的個人選擇,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所謂「台灣之光」;我也從來不認為自己能夠代表台灣,或者代表除了我之外的任何一個人。

在台灣的言論空間裡,常常可以看到「某某議題」這種詞彙──環境議題、動保議題、性別議題、同志議題、人權議題、廢死議題、原住民議題、勞權議題等等,彷彿我們的生活都被切割成一個一個的「議題」,或是塞進某個「議題」的箱子裡,從此不再完整。我在台灣出了三本書,也常常被放進「同志議題」、「性別議題」的框架裡被閱讀。

不是「議題」不好,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總有許多必須關注、探討、解決的問題,因此「議題」的框架當然重要。但是當我們太過習慣不經思考地張口「某某議題」閉口「某某議題」,然後在各個議題上分出敵我立場,辯論個你死我活時,是否很容易便會忘記:那些藏在「某某議題」後面的,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關於小說的技藝,各種流派千變萬化卻萬變不離其宗,關注的永遠是「人」,寫的也永遠是「人」(即便像《動物農莊》那般幾乎只有動物登場的小說,那些動物也是人的隱喻)。作家的關懷,應該放在「個人」上面,而不是如「國家興衰」、「民族存亡」或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些既有的宏大敘事上。

當然,作家也是人,自然也會擁有各種諸如國籍、性別、出身地、年齡等屬性,也會有其信仰的價值或主義,而這些屬性、價值、主義也會影響其作品,這些都無可厚非。但即使如此,作家在進行創作時仍須盡可能地與既有宏大敘事保持距離,否則當社會或國際關係發生劇烈變化時,文學往往便會受到權力的徵召,為宣揚特定意識形態所用,而這將與文學應有的本初關懷相距甚遠。我在芥川獎頒獎典禮演說上提到「作家是永遠的異鄉人」,也就是這個意思。

作為一個個人,我當然希望台日友好,希望台灣被國際社會看見,也不願意看到台灣受到他國侵略。但作為一個作家,我仍必須婉拒「台灣之光」這種稱號,那並非我創作的初衷。畢竟,我從未計畫成為台灣之光,打從青春期開始,我所夢想成為的就只是作家而已。即使是成功圓了作家夢的現在,我也無法成為照亮什麼的光,也代表不了台灣。我就只是李琴峰,如此而已。

4談一些翻譯策略的問題

按照慣例,本書一樣由我身兼譯者,因此此處仍得絮絮叨叨談一些翻譯策略的問題。

《彼岸花盛開之島》可以說是我至今的作品裡最難翻譯的一本,原因很明顯:在日文的原文裡,我發揮日文的特性,創造了三種語言:女語、ひのもとことば,以及ニホン語。

其中,「女語」是〔島〕上女性祭司用以傳承歷史的語言,除了一些細微差異外,大致就相當於現代日語。

「ひのもとことば」是把當代日語裡的漢字以及漢語詞彙全部去除,僅保留日語傳統詞彙(即「和語詞彙」,也就是「大和言葉」);若遇和語詞彙無法表達的概念,則從英語借用。

「ニホン語」最為複雜,這是現代日語與現代中文混合而成的語言,又夾雜了一點台語和琉球語的要素。

日文原書裡之所以可以嘗試這種語言實驗,是因為日文包含「平假名、片假名、漢字」三種截然不同的文字體系,以及「和語詞彙、漢語詞彙、外來語」三種明顯不同的詞彙。然而一旦進入中文,能使用的文字只剩下漢字,中文裡對於固有詞彙和外來語的區分,也不如日語明顯。要如何在中文文本裡反映出日文原文的語言實驗,是一大難題。

5讀者都是最需要感謝的人

一般而言,一本小說要翻譯成其他語言出版,大概需要兩年時間。本書從日文版出版到繁體中文版上市,歷時僅約一年,除了得歸功於我拚命趕工翻譯外,也多虧了聯合文學出版社編輯的熱心與積極促成,台灣讀者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讀到本書。

不過當然,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對於作家而言,讀者都是最需要感謝的人。

感謝您閱讀本書,與我同遊這座彼岸花盛開之島。讓我們下一本書再見。

6月4日(星期六)

上午10:30-11:30

台北國際書展

台北世貿一館「國際活動區」


李琴峰《彼岸花盛開之島》新書發表會

主講:李琴峰(視訊)

與談:吳佩珍(政大台文所所長)

主持:周昭翡(聯合文學總編輯)

最新文章

南方珍珠耀眼綻放!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登場!...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穿越觀景窗,「時代劇場」集結17位國內外攝影名家作品,一探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誠品電影院獨家特企「台灣青年導演劇情短片輯」即日起登場!耿軍導演金馬贏家《漂亮朋...

誠品電影院特企放映聚焦青年導演創作!耿軍導演《漂亮朋友》4/8放映

2025/04/01
2025清明連假全台15檔展覽推薦!在藝術盛宴中尋找繁忙片刻的療癒之力。圖|富邦...

2025清明連假全台16檔展覽推薦!從藝術家視角啟動觀察世界的新濾鏡

2025/04/01
平子雄一竭力捕捉人與自然複雜關係的絲線,設計出一個鮮明角色──頭戴樹木的「樹人」...

專訪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看見人和樹木的一萬種可能

2025/04/01
獲得特優的《金洋村的兩天一夜》創作團隊與指導老師以及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右二...

童心看世界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台灣兒童創作組揭曉

2025/03/29
隨媽祖同行,畫出信仰之路——劉小東「媽祖巡遊」震撼亮相。
 圖/誠品畫廊提供

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誠品畫廊登場!以千里步行經驗畫出信仰之路

2025/03/28
作家蔣勳(右)在文庫本《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書中題字:「和心裏最深的自己對話」...

蔣勳的《如果我聞:金剛經筆記》 以一朵花的寬度 滋養心靈

2025/03/28
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攝影/Dingdong Lee

一間沒有行銷同事的出版社——專訪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2025/03/27
「招牌聚落」,各種時代、樣式的招牌,暗示百年來人類活動和思考的痕跡。
 圖/p...

不只以美醜定論——p.n.g.《招牌:》展,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

2025/03/27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圖|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03/27
以小說文本為骨,九位藝術家為肉,拼貼成虛實交織的「陳美玲」展覽於3月22日至5月...

展覽「陳美玲」登場!以橫跨1974-2025年15件作品剖析台灣母親群像

2025/03/26
蔡明亮電影馬拉松計畫「行者十步」募資啟動!10小時、放映10部《行者》系列,全台...

電影《行者》系列台灣首次全放映募資啟動!限量10場、蔡明亮陪看互動

2025/03/26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二部曲劇照。 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2023火球祭周邊T-shirt|袖子上由日本插畫家TM Paint創造的角色是...

龐克迷沈奕:感受「我們」是一體的,樂團T-shirt牽起跨國緣分

2025/03/24
aespa 2024年的《Armageddon》推出了CD隨身聽版本。圖片來源/...

K-pop四大行銷術:透過周邊商品與服務,讓粉絲跟偶像不斷連結

2025/03/24
寶可夢烏波&沼王外套|在台灣不易找到烏波的周邊,於日本網拍購入。簡約運動感設計,...

動漫迷羅湘妮:擁有周邊是喜歡的證明,只有自己知道的滿足感

2025/03/24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昨日舉行頒獎典禮,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前排右三)期許信...

信誼兒童動畫獎頒獎 國內外件數創新高 董事長張杏如 期許養護出兒童動畫的沃土

2025/03/2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