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先是嚴厲的觀眾,再成為編劇——編劇乃賴:看不到盡頭,但不能逃

2022/11/19 張硯拓

本文選自《500輯》Issue70「電影人的創作日常」

先是生活,才有創作。以年為單位長遠策劃,電影是漫長且集眾人之力的創作,由數百數千個日子積累而成,我們不禁好奇——若回到個體,用更小單位拆解,電影創作者都怎麼過日子?什麼樣的生活型態支撐著這些創作?本期收錄六位幕前幕後電影人的創作日常,透過資深電影文字工作者的訪談與側寫,期待不論你從事什麼形式的創作,都能回到千折百迴的山路上,望著萬里雲外的山頭,甘心再踏出一步。

乃賴(蔡坤霖)是我的眼界所及,最信任與期待的台灣編劇。不過,當談起寫劇本這件事,他的形容卻是:很挫折、看不到盡頭,但是「不能逃」。

乃賴,本名蔡坤霖,生於彰化大城。著有科幻小說《萬歲》,擔任電影《下半場》、影集《記憶浮島》《返校》編劇,漫畫《46:1949白色恐怖的濫觴》編劇。
 圖/PJ Wang攝影
乃賴,本名蔡坤霖,生於彰化大城。著有科幻小說《萬歲》,擔任電影《下半場》、影集《記憶浮島》《返校》編劇,漫畫《46:1949白色恐怖的濫觴》編劇。 圖/PJ Wang攝影

認識乃賴已十多年。當年在線上累積文字資歷的我,注意到台灣最大的影評集散地:批踢踢電影版有個ID「nightlight39」,寫評論總是易讀又深刻,篤定而有洞見。他是史柯西斯迷,寫過一篇《教父》分析令我拜服,還常援引金庸作為故事和人物舉例——因為他就是金庸版版主。

後來我才知道,彼時乃賴剛從經濟系畢業,正準備放棄學術、轉攻文字創作。我們都靠評論建立自信、摸索前路,不同的是我沒再轉換跑道,他則是選擇了經濟價值和門檻都更高的目標:當職業編劇。

多年後,他已完成兩部電影、兩部影集劇本,其中最新製作中的《鬼才之道》,由徐漢強執導。他的合約已經排到2025年去了。這樣一位身負眾望的編劇,說起創作的痛苦,卻是回答:太多了。

「不可思議的巨大壓力,看不到盡頭的恐怖挫敗感,能力的侷限、時間的緊迫、預算的短缺或龐大、溝通上的沮喪、沒辦法得到認同的孤獨⋯⋯」每一趟旅程,都是在做功課、寫本、反覆和合作方討論、修改的路上折返跑,進度永遠無法估算。他形容開始編劇後的痛苦是「從小到大讀書、工作的任何事情累加起來,都不足一成的巨大創傷」。

再加上,身為資深影迷的創作者,你的眼界注定要跑在經驗和能力前面。「因為我也是觀眾,非常嚴厲的觀眾,我深知自己的所有作品如果我是觀眾,會覺得不夠好。」說起心目中的典範:《教父》、《七武士》、《日落大道》、《計程車司機》、《蠻牛》、《絕命律師》⋯⋯「開始腳踏實地的創作後最大的好處,是能夠理解自己憧憬的對象多麼難以企及。我確信我終其一生不可能寫到這樣的人性與美學的高度與深度。我只能寫我能力所及的故事,只能期待下一個故事可以好一點點。」

身為資深影迷,眼界注定要跑在經驗和能力前面,乃賴給自己的創作非常嚴苛的檢視與標準。 圖/PJ Wang攝影
身為資深影迷,眼界注定要跑在經驗和能力前面,乃賴給自己的創作非常嚴苛的檢視與標準。 圖/PJ Wang攝影

這般謙卑,或許才是藝術家讓人信賴的條件:對待自己,比所有人都更嚴苛。這兩年在高雄創作的乃賴,每天早睡早起(12-8am的睡覺作息在電影、文字兩個圈子都是超級模範生),在騎車去吃早餐的路上思考前一天整理好的、待解決的問題,再到辦公室、咖啡店或人少的圖書館寫作一整天。「如果早餐沒想到,那天的進度很可能會不如預期。」

這個不如預期,正是創作的日常。「大部分日子都是成果低落,沒有明確進展,寫出來的都不能用。」這時他會去散步,逛書店或圖書館,買一堆跟工作毫不相關的書,或去看風景。「我通常都住在很漂亮的地方,這兩年住在駁二旁,之前住北投,更之前住六張犁時常常上萬芳國宅或政大一帶。寫不出來就騎車看看山,看看海。」

而少數狀況好的日子,全神貫注忘記時間,精疲力盡但內在澄澈。「挖掘到深刻的情感與體悟,感到平靜滿足,但可能一個月都不會有一次。」

乃賴這兩年住在駁二旁,他會趁創作空檔騎車看看山,看看海,到處走走。 圖/PJ Wang攝影
乃賴這兩年住在駁二旁,他會趁創作空檔騎車看看山,看看海,到處走走。 圖/PJ Wang攝影

不如預期是創作的日常,這時乃賴會去散步,逛書店或圖書館,買一堆跟工作毫不相關的書,或去看風景。 圖/PJ Wang攝影
不如預期是創作的日常,這時乃賴會去散步,逛書店或圖書館,買一堆跟工作毫不相關的書,或去看風景。 圖/PJ Wang攝影

乃賴不諱言自己是工作狂,一睜眼就開始思考工作,力竭了還會再閱讀素材,生活中幾乎沒有其他事。他自省:「其實生活一定要比創作重要,生活、日常才是一個人的本質,創作只是其中一個面向或表述方式,被過度吹捧、神聖化和看重,都是有毒害的。但因為自卑和不成熟,我常常過度在意認可和批評,而犧牲了生活,本末倒置。」

這一路上,帶給他快樂和支柱的,則是夥伴。當原先以為無法攻克的難關、不可能訴說的故事,居然能被講述時;當那些幻想的情境、內在的情感,被眾人之力成真的瞬間;當在最絕望、最無力的時候,發現夥伴們還在——「那些感受,真的永遠不會忘記。我尊敬並感謝合作過的所有劇組人員。」

工作室書架上的藏書。 圖/PJ Wang攝影
工作室書架上的藏書。 圖/PJ Wang攝影

乃賴不諱言自己是工作狂,一睜眼就開始思考工作,力竭了還會再閱讀素材,但他也自省其實生活一定要比創作重要。 圖/PJ Wang攝影
乃賴不諱言自己是工作狂,一睜眼就開始思考工作,力竭了還會再閱讀素材,但他也自省其實生活一定要比創作重要。 圖/PJ Wang攝影

對乃賴而言,編劇不只是職業,不只是技藝,而是在千折百迴的山路上,望著萬里雲外的山頭,甘心再踏出一步。「誠實地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與美學和品味結合,與觀眾和合作夥伴交流,一起完成內在歷程的經驗分享。希望最終這一切能讓我們更愛自己、更誠實地面對生活。」至於現在對自己最大的期許,他笑說:大概就是「不要逃」吧!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推薦閱讀

以青春肉身創造生命的Magic Hour:專訪演員胡智強

表演之於我,是一種超越超熱情的感情:專訪演員吳子霏

issue70

探索精神世界的華麗與蒼涼——電影美術李天爵,與虛無共生,或就地蒸發

探索精神世界的華麗與蒼涼——電影美術李天爵,與虛無共生,或就地蒸發

2022/11/18
以青春肉身創造生命的Magic Hour:專訪演員胡智強

以青春肉身創造生命的Magic Hour:專訪演員胡智強

2022/11/17
表演之於我,是一種超越超熱情的感情:專訪演員吳子霏

表演之於我,是一種超越超熱情的感情:專訪演員吳子霏

2022/11/19
issue70電影編劇

最新文章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