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館2022館刊《百年+1: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31位文協人物後代、文化人與實踐者深度訪談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以下簡稱新文化館)以市定古蹟臺北北警察署作為基地,於2018年10月正式開館營運,開館特刊《掛號》順勢出版,以現代人之口筆思辨舊價值、開創新思潮,2022年步入尾聲之際,也是文協百年後第一年,館刊亦迎來第5本,由探照文化企劃製作、社會學家李明璁擔任總編輯的《百年+1: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誕生,透過3大分野、20個章節,一探31位當代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推手的精彩深度訪談,並收錄珍貴文史資料。
「我們謹將此書命名『百年+1』,一方面意味著文協已將邁向第2個百年的起始,另方面我們更期許它成為下一個百年後,子孫後代想理解此刻臺灣文化發展,將會回顧翻閱、連結文協的一本重要文獻。」掛號5館刊總編輯李明璁提及,與年輕編輯群懷抱著「以助長臺灣文化為目的」的文協百年追求,開展出動人深度內容,例如從文協人物後代家屬如何延續先人遺志,到策畫文協百年各種展覽的文化人如何跨域連結,乃至於歷史研究者與街頭實踐者們如何行動反思,透過精彩故事啟發知性、激勵人心。
其中,受訪人是包含臺灣文協關鍵人物後代家屬,有蔣朝根、蔣理容、林承俊、賴悅顏、白佳琳、吳潮聰、吳易叡、楊翠、陳立栢、何冠儀;文協百年多元展演的策畫人們,包含余思穎、林曼麗、王若璇、林明賢、林振莖、杜依玲、黃子溢、張翰文 、黃裕元、許美雲、蘇碩斌、楊元鈴、柯智豪、周奕成、陳彥斌;還有百年加一回首前行的實踐者們,比如許雪姬、周婉窈、戴寶村、許美惠、林欣、王力緯,一共31位。
內容除了關於參與期間人物的有料深度訪談,亦收錄珍貴史料,包含歷史檔案、生活照片、展覽視覺、活動紀錄等,從各面向讓大家重新認識文協過去與今日的意義,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希望透過館刊,筆觸深帶給讀者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嶄新視角。
比如《百年+1》收錄了霧峰林家頂厝管理人、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林承俊,文協最具代表性文協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就是其曾祖父。林承俊細讀林獻堂的的日記後,曾於2021文協百年出版《旅途:三老爺林獻堂的生活日常》描繪曾祖父鮮為人觸及的內心世界與日常樣貌;而藉由2022館刊再一次訪問林承俊,聊聊親人眼裡隨和溫暖的角色印象,並放入眾多重要文獻。
重探台灣重要畫家陳澄波是紀年文協百年的核心活動之一,至今依舊延續著,其長孫、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耗時10年,於今年3月出版了《陳澄波全集》合計18卷,呈現日本殖民體制下同時帶藝術家如何以文化追求台灣主體性,不僅是台灣少見的大部頭藝術家全集,翻看《全集》時,每個人也能找到與自身生活經驗連結之處與解讀,在《百年+1》則帶來陳立栢的深度訪談。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掛號5《百年+1: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
購買方式|即日起可至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內咖啡廳「八斤所8Jin Café」購買,實體書店及網路書店將於12/28後陸續上架,每本390元。
地址|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內1樓(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87號)
最新文章
-
新北市美術館「關係場域」展出!以7位藝術家之作回望90年代藝術現場
2025/08/18 -
金曲歌后羅思容與詩人零雨 合作溫暖專輯《女兒的九十九種藍》
2025/08/15 -
舞台上演馬拉松比賽?《奔跑者》搬跑步機進劇場,顛覆你對馬戲的想像
2025/08/14 -
2025南國漫讀節/一年一度的美好文化體驗,絕對值得你動身啟程
2025/08/14 -
京都teamLab美術館10月開幕!以「Biovortex」為概念、新作日本首亮相
2025/08/11 -
必看「透納」展!策展人伊莉莎白.布魯克:不只呼應當代,更存在永恆性
2025/08/11 -
沙漠地帶的紛雜淡香:摩洛哥的鹹檸檬雞塔吉鍋/溫若涵
2025/08/11 -
高級食材與家常感的撞擊:巴塞隆納的鮪魚韃靼/迪拉
2025/08/11 -
北美館2025 TFAM年度個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一次展出
2025/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