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23香港Art Basel 3/23-3/25:後疫情時代的亞洲藝術中心

2023/03/22 孫曼

2023年度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共有來自32個不同國家及地區合共177間藝廊參與,是2019年以來最具規模的一屆,雖然離全盛時期還有差距,但作為香港藝術月的重頭戲,已然為香港重振亞洲藝術中心地位的企圖打了一針強心劑。展覽將自2023年3月23日至3月25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並於3月21日、22日舉辦預展。預展開展當日,已經解封口罩的香港湧入來自亞洲各地的媒體與貴賓,現場可聽見兩岸三地不同腔調的語言對話,人氣鼎盛。

Art Basel Hong Kong 2023,Courtesy Art Basel
Art Basel Hong Kong 2023,Courtesy Art Basel

亞洲藝術市場蓬勃

大會新上任的CEO Noah Horowitz在記者會上表示,香港整體藝術氛圍的形塑,不僅是會展本身的盛大回歸,包括藝術單位與三大國際拍賣行近期在香港的投資建設;疫情期間亞洲各地興起的策展也證明了亞洲藝術市場的蓬勃。確實,參展香港藝廊厲蔚閣畫廊LGDR,就邀請調所代理的著名藝術家Beeple(Mike Winkelmann)來到會展現場,而他的作品「Beeple:人類一號」就正在鄰近的西九文化區M+視覺文化博物館會展出,M+更特地於預展前一天開放舉辦國際參觀日引導鑑賞。

2023香港Art Basel策展規劃

多個大會特別策展本屆也一同回歸,包括大型裝置作品的「藝聚空間」、專門為主題式個展而設的「策展角落」、免費開放大眾參與的講座系列「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以及多媒體放映會「光映現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會展持續履行推廣主辦城市以及亞洲藝術的承諾,有逾2/3的參展藝廊於亞洲區內設有展覽空間;台灣大型藝廊如耿畫廊、安卓藝術、尊彩藝術中心等,亦都有主題策展。

2023以「此時.當下」為主題

由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澳洲館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第六度擔任策劃的藝聚空間(Encounters),今年以14件大型裝置作品聚焦「此時.當下」(This present, moment)主題,為此特別策展在疫情後的回歸劃下註腳。由尊彩藝術中心呈現的台灣藝術家徐永旭作品《2019-37》亦為其中一件,厚重瓷土經藝術家身體形塑,捏塑為極為輕薄柔和的大型雕塑。而首次參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藝術家Mella Jaarsma則為本屆藝聚空間帶來唯一的表演藝術《The Constructor》,請來建築工人用竹子圍繞自己的身體搭建一個棚架,探索藝術家本身就是建築的概念;展覽期間每天持續進行的表演每次會加入一個新的表演者。

台灣的耿畫廊策展企劃

2023年以藝術家蘇笑柏、Sopheap Pich、彭薇與蘇孟鴻等四位藝術家作品作為主題策展「Beyond and Between」,並特地以「異鄉人」為題,展出常玉與朱沅芷兩位現代大師經典作品。耿畫廊的當代藝術品牌TKG+,則帶來李綾瑄、吳耿禎、蔡佳葳、邱承宏、鄺鎮禧等4位藝術家的繪畫與裝置作品,以緩慢並富有敘事性的私密空間對照公開流動的會場,呈現作品之於場域轉換的實驗。

安卓藝術策展企劃

安卓藝術本次呈獻藝術家傅饒(Rao Fu)個展「夜宴」,包括藝術家近期的繪畫、水彩與3件雕塑作品。旅居德國進20年的傅饒,此次帶來巨幅三聯油畫《夜宴》展現深受德國浪漫主義文學啟發的藝術風格。尊彩藝術中心的「跨世代的綻放-從二元近代華人到多維台灣當代藝術」大敘事,匯聚10位藝術家,自1920年代的前輩陳澄波、席德進等至2023年錄像藝術許家維,展現出各具代表性的作品。

台灣藝廊TKG+展出蔡佳葳作品「石與胎」。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藝廊TKG+展出蔡佳葳作品「石與胎」。記者孫曼/攝影
(由左至右)余文樂與藝術家Beeple在其作品前合影。記者孫曼/攝影
(由左至右)余文樂與藝術家Beeple在其作品前合影。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參展藝廊安卓藝術呈獻藝術家傅饒個展,此為油畫《夜宴II》與雕塑《山》。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參展藝廊安卓藝術呈獻藝術家傅饒個展,此為油畫《夜宴II》與雕塑《山》。記者孫曼/攝影
(左一起至右)Art Basel今年度新上任的CEO Noah Horowitz、Art Basel香港展會總監Angelle Siyang-Le、「藝聚空間」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以及Art Basel香港展會「光映現場」策展人李振華出席開幕記者會。記者孫曼/攝影
(左一起至右)Art Basel今年度新上任的CEO Noah Horowitz、Art Basel香港展會總監Angelle Siyang-Le、「藝聚空間」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以及Art Basel香港展會「光映現場」策展人李振華出席開幕記者會。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參展藝廊安卓藝術呈獻藝術家傅饒個展,此為作品《赴宴者》 與《午餐》 。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參展藝廊安卓藝術呈獻藝術家傅饒個展,此為作品《赴宴者》 與《午餐》 。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藝術家徐永旭作品「2019-37」於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展出,為本屆策展「Encounters」系列大型現場雕塑之一。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藝術家徐永旭作品「2019-37」於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展出,為本屆策展「Encounters」系列大型現場雕塑之一。記者孫曼/攝影
香港藝術家楊沛鏗作品《屋簷下的擁抱先生們》,記者孫曼/攝影
香港藝術家楊沛鏗作品《屋簷下的擁抱先生們》,記者孫曼/攝影
蒙古藝術家娜布其(Nabuqi)的作品《噴泉:夜晚花園》是一座被PVC防水布和絲綢包裹的古典雕塑。記者孫曼/攝影
蒙古藝術家娜布其(Nabuqi)的作品《噴泉:夜晚花園》是一座被PVC防水布和絲綢包裹的古典雕塑。記者孫曼/攝影
印度藝術家舒比吉拉奧作品「墨之河II」。記者孫曼/攝影
印度藝術家舒比吉拉奧作品「墨之河II」。記者孫曼/攝影
韓國藝術家金泓錫作品「沈默的孤獨」。記者孫曼/攝影
韓國藝術家金泓錫作品「沈默的孤獨」。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參展藝廊安卓藝術呈獻藝術家傅饒個展,此為大尺幅作品 《海市蜃樓》。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參展藝廊安卓藝術呈獻藝術家傅饒個展,此為大尺幅作品 《海市蜃樓》。記者孫曼/攝影
「藝聚空間」策展大型雕塑之一為藝術家Stanislava Pinchuk的作品「The Wine Dark Sea」,76座猶如墓碑的大理石碑上鐫刻著來自荷馬史詩奧德賽的詩句。記者孫曼/攝影
「藝聚空間」策展大型雕塑之一為藝術家Stanislava Pinchuk的作品「The Wine Dark Sea」,76座猶如墓碑的大理石碑上鐫刻著來自荷馬史詩奧德賽的詩句。記者孫曼/攝影
加拿大藝術家David Altmejd大型雕塑作品《向量》。記者孫曼/攝影
加拿大藝術家David Altmejd大型雕塑作品《向量》。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參展藝廊安卓藝術呈獻藝術家傅饒個展,藝術家親自向觀眾解說最新的雕塑作品《蛹》。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參展藝廊安卓藝術呈獻藝術家傅饒個展,藝術家親自向觀眾解說最新的雕塑作品《蛹》。記者孫曼/攝影
來自台灣的尊彩藝術中心,主題為「跨世代的綻放-從二元近代華人到多維台灣當代藝術」,匯聚臺灣十位藝術家,自1920年代至2023年,展現出各具代表性的作品。記者孫曼/攝影
來自台灣的尊彩藝術中心,主題為「跨世代的綻放-從二元近代華人到多維台灣當代藝術」,匯聚臺灣十位藝術家,自1920年代至2023年,展現出各具代表性的作品。記者孫曼/攝影
藝術家Cairos Aires作品「Like Tears In The Rain」將歐元紙幣撕碎堆疊成沙。記者孫曼/攝影
藝術家Cairos Aires作品「Like Tears In The Rain」將歐元紙幣撕碎堆疊成沙。記者孫曼/攝影
香港藝術家林嵐的《推車派對》是一個回收拼布天篷,上面充滿了組成星宿的一個個小孔,地面放置了香港常見的工業運送手推車。記者孫曼/攝影
香港藝術家林嵐的《推車派對》是一個回收拼布天篷,上面充滿了組成星宿的一個個小孔,地面放置了香港常見的工業運送手推車。記者孫曼/攝影
越南藝術家傅丹(Danh Vo)作品「Untitled 2021」。記者孫曼/攝影
越南藝術家傅丹(Danh Vo)作品「Untitled 2021」。記者孫曼/攝影
藝術家Mella Jaarsma首次於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現場表演2008年作品「The Constructor」。記者孫曼/攝影
藝術家Mella Jaarsma首次於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現場表演2008年作品「The Constructor」。記者孫曼/攝影
(右)藝術家Beeple向余文樂(左)介紹自己的新作。記者孫曼/攝影
(右)藝術家Beeple向余文樂(左)介紹自己的新作。記者孫曼/攝影
藝術家吳山專和英格斯拉瓦托斯朵蒂合作創作的「拱林」。記者孫曼/攝影
藝術家吳山專和英格斯拉瓦托斯朵蒂合作創作的「拱林」。記者孫曼/攝影
曾創立同名服裝品牌的Martin Margiela改行從事雕塑多年,作品今年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策展角落」展出。記者孫曼/攝影
曾創立同名服裝品牌的Martin Margiela改行從事雕塑多年,作品今年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策展角落」展出。記者孫曼/攝影
伊朗藝術家Siah Armajani遺作「Tomb for Heidegger」為年度「藝聚空間」策展大型雕塑之一。記者孫曼/攝影
伊朗藝術家Siah Armajani遺作「Tomb for Heidegger」為年度「藝聚空間」策展大型雕塑之一。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耿畫廊主題「Beyond and Between」聚焦四位藝術家:蘇笑柏、Sopheap Pich、彭薇與蘇孟鴻作品。記者孫曼/攝影
台灣耿畫廊主題「Beyond and Between」聚焦四位藝術家:蘇笑柏、Sopheap Pich、彭薇與蘇孟鴻作品。記者孫曼/攝影

Art Basel

【藝術生活】進入藝術市場前,必須理解的事

【藝術生活】進入藝術市場前,必須理解的事

2020/04/11
【藝術生活】參與本地藝術博覽會,展出藝術收藏並不難

【藝術生活】參與本地藝術博覽會,展出藝術收藏並不難

2020/04/15
【5G科技】藝術產業大衝擊:線上交易爆量,創作工具演進

【5G科技】藝術產業大衝擊:線上交易爆量,創作工具演進

2020/07/02

最新文章

886、Wenwen創辦人史官,留學時期開始自學家鄉菜,意外發現自己對臺灣料理的...

喝自然酒配沙茶牛肉,在紐約不斷進化的臺灣菜——886、Wenwen創辦人史官

2025/07/28
布拉瑞揚舞團由原住民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於2015年在臺東成立。舞團創作與團...

看見每一個不同的個體,聽他說他來自哪裡——布拉瑞揚舞團

2025/07/28
紐約藝術家安東尼‧麥考爾(Anthony McCall)首次在台個展「安東尼‧麥...

安東尼·麥考爾首次在台個展富邦美術館登場!以一束光讓所有人走進電影中

2025/07/25
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We TAIWAN」核心展覽「臺灣光譜」 於8月2...

「臺灣光譜」8月席捲大阪!三大展區沉浸光影亮相安藤忠雄設計「VS.空間」

2025/07/25
沉浸式體驗場域《 SensWave 波感溫室》於8月1日在苗栗自然圈登場!以五大...

《SensWave波感溫室》8月苗栗自然圈登場!以五大互動展區召喚感知共鳴

2025/07/24
《晚風》北藝中心戶外裝置7/24亮燈!高德亮為士林點一盞城市夜燈。圖|臺北表演藝...

《晚風》北藝中心戶外裝置7/24亮燈!高德亮為士林點一盞城市夜燈

2025/07/24
對楊理博來說,「山人」的定義,「就是在山里好好生活的人」。記者沈昱嘉/攝影

台大電機學歷擱一邊 楊理博走進山野 重新連結自然原生家庭

2025/07/23
舒淇首部自編自導電影《女孩》入圍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角逐最高榮譽金獅獎!電影《女...

舒淇首部自編自導電影《女孩》入圍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全新視覺設計亮相

2025/07/23
設計品牌舟舟物物周年展。圖/舟舟物物提供

設計品牌舟舟物物周年展 一張三角凳與六件藝術作品的對話

2025/07/2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