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館《當戰時成為日常:烏克蘭女性的第 / 天》特展:當戰時成為日常,俄烏戰爭下的烏克蘭女性故事
《當戰時成為日常:烏克蘭女性的第 / 天》特展自即日起至11月21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2樓展出,呈現烏克蘭女性在戰爭期間的生命故事,不僅探討戰爭對人權的侵害,也提醒台灣社會反身思考處境;展覽由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與烏克蘭女性及性別歷史博物館(Museum of Women's and Gender History)、烏克蘭二戰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Ukraine in the Second World War),以及獨立媒體《烏克蘭之聲》(Ukrainian Voices)、《報導者》合作策劃。
展名背後有什麼意涵?
以《當戰時成為日常:烏克蘭女性的第 / 天》為名,分別統計克里米亞戰爭及俄烏戰爭發生至今的日期天數,凸顯自2014年克里米亞落入俄國控制時,已埋下侵略行動的開端,也彰顯烏克蘭人的堅忍持續未歇。展名將在展覽間隨著每日遞增,民眾將能共同體會戰爭已成為烏克蘭人的日常。
展覽核心脈絡
展覽中,烏克蘭女性與性別歷史博物館鍥而不捨的精神及協助、在台灣的烏克蘭朋友團結凝聚以《烏克蘭之聲》持續在台灣為爭取民主自由的祖國發聲,以及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記者深入烏克蘭採訪拍攝第一手的珍貴影像,豐富了這場無法於烏克蘭展出的展覽。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亦希望讓展覽像一面鏡子,邀請民眾沉澱思考遇戰事威脅時,要以什麼方式面對國家的前途。
人權館表示,2022年9月人權館參加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FIHRM)年會,館長洪世芳結識烏克蘭性別博物館館長特蒂亞娜.伊薩耶娃,因而開啟合作的機緣。烏克蘭性別博物館館長特蒂亞娜.伊薩耶娃(Tetiana Isaieva)以預錄影片致詞表示,俄烏戰爭大幅改變全世界的生活,該博物館啟動《HERSTORY of the WAR》影像計畫蒐集的故事,記錄下烏克蘭女性被戰爭摧毀的生活下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對孩子、生命、烏克蘭的愛。
俄烏戰爭爆發後,《報導者》派遣採訪團隊深入戰爭前線,總編輯李雪莉分享書名引自卡謬的《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反抗,所以存在》團隊採訪成果,在戰場上深刻感受到烏人在戰爭的不正常生活下,仍然保持不被扭曲的心志。她亦期待民眾在特展中看見「一個個烏克蘭人的面孔」,進而省思在侵略者提供包裝的和平之前,烏克蘭人展現「惟有記憶不被抹除、歷史不被消除,正義才有可能」的堅強意志。
特展亮點:14則生命故事、戰爭日常動畫、烏克蘭珍貴影像
本次特展呈現俄烏戰爭發生後烏克蘭人的生活狀況,幫助民眾認識戰爭的背景,以及兩國長久以來錯綜複雜的歷史脈絡。
特展精選烏克蘭女性及性別歷史博物館《HERSTORY of the WAR》蒐集計畫中14則生命故事,該計畫自戰爭爆發後啟動,透過烏克蘭女性的書寫及影像記錄,述說在戰爭陰影下的生命歷程;烏克蘭二戰歷史博物館則提供4支動畫,呈現兒童在戰爭日常的圖文紀錄,反映對戰爭的感受與獨特視角。本次展覽更與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合作,展出記者深入烏克蘭採訪拍攝的珍貴影像。
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性別博物館被迫關閉、館員四散,仍致力蒐集戰爭下的生命故事;更將逃難以來隨身攜帶的一支烏克蘭國旗致贈人權館,希望能傳達烏克蘭的故事給台灣社會,而這支國旗目前也成為展品,象徵烏克蘭人屹立不搖的精神。特展邀請民眾參訪之餘,在展場留下自身所見證的展名數字及對烏克蘭人的支持,相關訊息將會送抵給參展的烏克蘭單位手中。
特展系列活動:跨國講座、工作坊、俄烏衝突解析
特展期間策劃多場系列活動,如以跨國連線講座邀請烏克蘭二戰歷史博物館,分享如何自2022年4月起親上戰場紀錄並蒐集展品;曾經製作兒少專題《戰爭與和平》,深入校園的《少年報導者》也將舉辦工作坊,帶領孩子認識戰爭並思考人權的意義;參與策展的在台烏克蘭團體《烏克蘭之聲》也規劃多場講座,邀請烏克蘭人分享俄羅斯佔領下的生活,以及抵抗過程中鼓舞人心的故事。開展後第一場講座緊接著在4月30日舉辦,將邀請洪美蘭教授解析俄烏衝突爆發背後複雜的歷史恩怨情仇及強權角力盤根錯節的國際競爭關係。相關資訊敬請鎖定人權館官網及臉書專頁,歡迎民眾報名參加。
當戰時成為日常:烏克蘭女性的第 / 天
日期|2023/04/21至2023/11/21
地點|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2樓(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
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https://www.nhrm.gov.tw/
國家人權博物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NHRM
最新文章
-
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23件作品串連龜山7大地點、9/13起限時17天開跑
2024/09/16 -
他們告訴我,這不是你的錯:一場互動體驗展,揭開數位性別暴力的無所不在
2024/09/15 -
陳伯義談「海馬迴光畫館」:從攝影教學出發,藝術家造夢與交工的所在
2024/09/15 -
藝術評論家曾文泉/第15屆光州雙年展:「盤索里:21 世紀的音景」
2024/09/15 -
汪正翔/藝術家自營空間,在這裡,暫時擱置跟創作無關的事情
2024/09/14 -
馮馨談「立方計劃空間」:從研究策展到音樂祭,在灰色地帶滋養聲響文化
2024/09/14 -
探索藝術新邊界:從市場櫥窗到拍貼機,全台五個新獨立藝文空間
2024/09/13 -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朱銘美術館登場!集20位國內外藝術家精彩之作
2024/09/13 -
張培仁/永遠要回到小的場景,那是音樂出發的地方
2024/09/13 -
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藝術對談:正是冒險精神推動我持續創造藝術!
2024/09/13 -
《與夢前行 宮﨑駿》紀錄片10/10台灣首映!動畫巨擘創作歷程全揭密
2024/09/12 -
走進台北大安巷弄!日目247Visualart陳普:享受每次回家都不走同一路徑的過程
2024/09/12 -
廖小子操刀主視覺!2024臺北白晝之夜11/2-11/3全新時段席捲大安區
2024/09/11 -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9月登場!RAN Focus首邀7組臺灣藝術家呈獻多元展演
2024/09/10 -
「大安‧好日祭」9/15登場!「泊人ANKR」策展攜多組跨國音樂人輪番上陣
2024/09/10 -
《考古混響》高美館登場!江凱群╳陳絲穎以藝術呈現臺灣史前文明遐想
2024/09/09 -
「威利‧希伯:巴洛克珍珠」藍騎士藝術登場!感受抽象藝術的動態美學
2024/09/06 -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東京展出!「甘露水」等58件臺日經典再現百年風華
2024/09/0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