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貞《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賺的概念必須要很貪心,不能只有錢
李惠貞2023年6月推出新書《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這裡節錄書中PART.II-不要恐懼〈你想賺什麼?〉
書寫這本書時,李惠貞說:「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你所接受的任何觀點,都只代表部分的世界。你是誰,以及世界是什麼模樣,希望你有勇氣,去得出自己的解答。不要為侷限而活,為可能性而活。不因恐懼而活,因好奇心而活。看見大人所看不見的,這才是年輕的定義。」
〈你想賺什麼?〉
如果你覺得錢很重要,那麼首先應該要有盈虧的概念。你獲得多少?代價多高?真正的賺(盈餘)必須扣除成本之後才會知道。
所以,媒體追捧的高薪工作,以及許多大人口中的賺錢,我們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賺到了,還是實際上是虧。
你一定經常聽到類似報導:某某人放棄高薪工作改行做別的事。這類故事總是被包裝成崇高的樣子,但我們只需去看事實:他賺到了錢,卻失去了其他。這就是他改行的原因。
所以在這本記錄盈虧的帳冊中,你要列出收穫,也要列出代價。如此才會知道到最後,你是賺還是賠。
「其他」是什麼?
對我來說,其他包含健康、成就感、與家人好友相處的時間、讀書的時間、旅行、自我成長。這些都包含在我想「賺」的項目裡,當然一不小心也會是我賠出去的東西。
你的清單可能跟我不一樣,重點是要記得,我們賺的不只是錢,賠的也不只是錢。一個人在建立自己的盈虧概念之前就去追逐賺錢,是很危險的事。因為有些賠出去的東西是再也賺不回來的。
******************
小時候我就發現自己有個特質,我很怕浪費時間。所以追劇超過兩小時我就覺得不自在,出門辧事沒帶本書填補空檔,我就會不安。
這樣的我,雖然錢未必賺得多,但我認為我是一個非常不喜歡「賠」的人。
所以我在《成為自由人》書裡寫過一篇:〈把不喜歡的事變成喜歡的事〉。也許有人會解讀為我生性樂觀、正面,但也可能只是因為我對「賺」很斤斤計較,我不能忍受時間浪費。
我並不追求每一刻都要排很滿、做很多事,發呆看天空對我來說也是有意義的。差別在於這件事對我來說是不是重要?我努力朝重要的方向走去。追劇兩小時很放鬆、很開心,第三個小時樂趣開始遞減、空虛感增加,我就不會繼續坐在那裡。
我想我對我的盈虧帳冊有很清楚的認知。
因此,我很少重覆抱怨同一件事。面對變數,我比較傾向去找出它的意義,或改變心態及做法,為它創造價值。當然未必每次都成功,但我一定會設法。
******************
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女兒因為交換學生身份,被困在巴黎的小宿舍裡。當時有段回國潮,但也因此有許多人在機場或飛機上受到感染。思考過後,我建議她一動不如一靜,暫時先留在安全的地方,不要恐慌。那兩三個月,待在小宿舍裡,她畫畫、寫日記、上網自修法文、建粉專、學習獨處,那段原本是賠(失去認識一座城市的機會)的封閉時間,因為心態轉換而變成是賺(自我成長)。
對我們家來說,賺的概念必須要很貪心,不能只有錢。
******************
我們的社會把錢看得很重,不論多有錢的人,仍想賺得更多。賺錢原本是手段,最終卻變成了目的本身。它會使一個人始終停留在生存階段,無法體驗生命的其他向度。
我們不妨試想——雖然這對你還很遙遠——當我們來到人生最後一刻躺在病床上時,你會因為想著戶頭裡那幾個零而欣慰地離去嗎?不需實際去安寧病房傾聽臨終的聲音(但我鼓勵你去)我們也想像得到,肯定不會。在那一刻,我們只希望自己的人生體驗夠豐富,品嚐到生命的深度和廣度,不枉此生,因而能滿足地闔眼。
如果你跟我一樣很愛賺,我希望你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去填這個句子:
我想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此一來,當你要找工作或換工作時,你就有了判斷基準。對你來說什麼是好工作、適合的工作,再也不用問人。
******************
我猜想,你接下來的問題是:「找一份還過得去的工作都不容易了,怎麼可能滿足所有條件?」
你相信有就會有,你認為不可能,那就一點機會也沒有。
再借用《成為自由人》的說法:
「『問題的問法,會決定你找答案的方向。』⋯⋯如果你設定了A目標,你就會朝A的方向努力,如果想要B,就會得出B的結果;但如果想要A又想要B,你就會想方設法去找出A+B的選項。舉例來說,如果你找的是一顆紅球,你眼中只會看到紅球,如果你要找的是一顆會發光的紅球,你會去找一顆紅球,而且它要能發光。」
◎本文節摘自《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作者:李惠貞,維摩舍出版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
《江賢二2023個展》高美館展出!逾百件作品呈現藝術家近40年生命轉折
2023/12/07 -
阿莫多瓦再次執導短片《荒漠斷背情》,與伊森霍克攜手致敬李安導演
2023/12/07 -
傻子與白痴抒情搖滾單曲〈Fine Line〉上線!《姿態》新專輯12/12全面數位發行
2023/12/07 -
數字搖滾樂團大象體操成團十年 12月發行紀念專輯《世界 World》並同步展開世界巡演
2023/11/30 -
國家漫畫博物館落腳臺中刑務所!東側園區率先迎12月金漫獎大展
2023/11/29 -
「我們與自然之間」2023寶藏巖駐村聯展12/2登場!六位國外藝術家以創作貼近土地
2023/11/28 -
「2024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集14國團隊、藝術家之作呈現劇場多重宇宙
2023/11/28 -
《勸世三姊妹》登火球祭!原聲帶募資計劃倒數中、2024北中南巡演搶先預告
2023/11/27 -
2023桃園文博「超有種」五大亮點搶先看!新地標中原文創園區首開放
2023/11/24 -
2023 Camping Asia 11/20展開下個世代的未來藝術學院
2023/11/24 -
2024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日常戰爭」展名公佈!袁廣鳴以藝術揭開超現實預言
2023/11/23 -
嘉義《+1+1+1》第二期亮相!攝影師濱田英明操刀封面、匯集「博覽小城的日常百科」
2023/11/22 -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國美館展出!陳普:可被描述的事才有機會成為一個生態系
2023/11/22 -
《我是紅》2023 Camping Asia開幕秀!肯亞萬吉魯卡穆尤挑戰主流審美
2023/11/22 -
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北美館展出!集58位國內外藝術家探討我們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2023/11/19 -
台中島知讀市集11/18登場!40+獨立書店、工藝攤位帶大家走進書的多元宇宙
2023/11/17 -
廣告招牌書法字型!跟著藝術家李默父、張家榮、曾國榕台灣老城街區散步
2023/11/16 -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弱書道」雙展11/16登場!從古典底蘊探索當代新可能
2023/11/1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