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23南迴藝術季8/12開展!「夢迴南方」台9線從太麻里到大武的藝術之旅

2023/08/16 詹筱苹

2023南迴藝術季,於8月12日起,從台東太麻里、金崙、瀧溪、大武四鄉鎮的台鐵沿線、順著台9線開展,以「夢迴南方-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為題,集結7組藝術團隊與在地青年團隊,帶來7件地景藝術裝置,帶來以在地觀點融合自然地景的人文藝術,並與過往藝術季作品,將台東縣串連成一個大型戶外美術館,到台東不僅欣賞山海之美,也有從地景藝術作品,從人文切角帶來對台東不一樣的觀察與想像。

【2024南迴藝術季8/22光之回境開展】從太麻里、大武到達仁的台9線藝術巡禮

2023南迴藝術季8/12開展「夢迴南方」台9線從太麻里到太武的藝術之旅。圖|南迴藝術季
2023南迴藝術季8/12開展「夢迴南方」台9線從太麻里到太武的藝術之旅。圖|南迴藝術季

1|什麼是南迴藝術季?

2023南迴藝術季邁入第四屆,由台東美術館主辦,至今已展出超過50件作品,目前仍有23件在台東各地展出中(包含2023年7件作品)。南迴藝術季將集結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縱谷「漂鳥197」與「臺東大地藝術獎」,期待讓整個台東縣,成為一座大型美術館。

2|2023南迴藝術季和以往不一樣的重點?

這是第一次與回家的南迴地區青年組織合作,讓他們與受邀藝術家共創,透過藝術的方式、結合在地的觀點「體現人與人、與自然共融的地景藝術人文。」

「『南迴』串起的南方,對旅人來說是夢想中的淨土,對於回家的人來說是夢想種植生根發芽的地方。透過『回家的實踐者』與藝術家的共構對話啟航,將不僅只是『看見南方』,而是『重返南方,人與人、人與自然連結與延展的所在,身心得以安頓之處。』」

3|七組藝術家組成

本次藝術季共邀請七組藝術家,不分國籍共同為南迴地區撒下地景藝術的種子,並藉由青年會組織的共創與維護,長成專屬南迴風貌的「夢迴南方」南迴藝術季。藝術家分別為來自臺東在地的森川自然工藝聚落、排灣族傳統拍刺師宋海華(Cudjuy Patjidres)、瑪籟‧瑪卡卡如萬 Malay Makakazuwan(林琳),來自臺灣其他地區的達比烏蘭.古勒勒Tapiwulan‧Kulele、李蕢至、林介文,以及來自保加利亞的Rumen Dimitrov, 紐西蘭薩摩亞裔的Greg Semu。

4|交通方式

大眾交通工具|2023南迴藝術季,沿著台鐵太麻里站、金崙站、瀧溪站、大武站旁設置,非常建議藉此安排一趟火車之旅,藝術作品都在火車站附近,藉著欣賞藝術作品,走進鄉鎮探看在地的人文風情。

開車|7件南迴藝術季作品,也沿著台9線設置,全長約35公里,只要順著台9線,就能找到每一個藝術作品的所在地。

5|七組作品與設計重點

作品1|Kawpuan 生根・合力

藝術團隊|森川自然工藝聚落

位置|北里與新興部落交界,位於新興國小旁,舊路橋位置

「排灣陶壺」象徵著啟發生命的空間,排灣家屋中心,則是回歸與迴轉之處。壺口撒入的光,象徵孕育排灣族文明的開端,在這裡生根發芽,群體合力建造排灣文化生活的基礎。 生根-意指個人的養成,建造-意指群體合力的行動。這個作品透過排灣族陶壺、家屋文化語彙,標記魯巴卡茲部落與撒布優部落,共同在這裡有了生命的歷史記憶,依循排灣族文化,一起共同建造排灣文化生命的價值。

作品1《Kawpuan 生根・合力》以排灣陶壺作為創作靈感。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1《Kawpuan 生根・合力》以排灣陶壺作為創作靈感。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1《Kawpuan 生根・合力》藝術家洪啟榮、宋榮春。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1《Kawpuan 生根・合力》藝術家洪啟榮、宋榮春。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1《Kawpuan 生根・合力》。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1《Kawpuan 生根・合力》。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2|時代絲綢

藝術家|達比烏蘭.古勒勒Tapiwulan‧Kulele

位置|太麻里火車站外腹地

這個作品以「流線」的樣貌,表現出南迴蜿蜒曲折、層巒迭起的樣貌,以高低起伏,象徵太平洋的風與浪,以織繡圖案,呈現原民文化之底蘊。

作品2《時代絲綢》。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2《時代絲綢》。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2《時代絲綢》。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2《時代絲綢》。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2《時代絲綢》藝術家達比烏蘭・古勒勒。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2《時代絲綢》藝術家達比烏蘭・古勒勒。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3|Qadaw 太陽

藝術家|李蕢至

位置|金崙沙灘

台東的「金崙大橋」在海邊彷彿畫出一道筆直的線條,通往沙灘的涵洞,也儼然變成自然與文明的結界,地貌與社會結構的改變,造就不同以往的人文風景。這個作品就是以此為靈感,在金崙海灘、位於山和海之間、自然與文明的交界處的位置,作品就像在這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氣候土地上,熱情的陽光召喚出活耀的生命力,在觀賞作品同時,這裡也是等待日出的所在。

排灣部落與「日出」的隱喻

許多民族因地球運行的方向而對「日出」有著相關的神話與傳說。而大麻里排灣部落也被稱為「kacedas」意思是 「太陽升起的地方」排灣族人也因此被稱為「太陽之子」。

排灣族的「石板屋建築」就是生活與環境結合的生態智慧結晶之一,在石板屋內,族人透過天窗的光,結繩記日,在語言中,對於天數的計算,就是以太陽經過的次數來計算。這種以太陽為核心的生活方式,正是一種與天地相應生活態度。

裝置的設計概念

地景藝術,是環境在人意識介入後,在雕塑做出的延伸。因此,在金崙海灘上「我以當地的砂石創造了一道猶如從土地上升的月弧狀雕塑,將排灣族人豐富的圖騰進行轉化設計後,將圖樣表現在雕塑上。」形塑出編織圖樣的帶狀雕塑,就像被剪出了一個大弧度後,座落在此,也像裝載海灘上的石子的巨大容器。「雕塑上方有個圓形窗口,既是空間的延伸,也是感受時間與萬物周始變化的象徵(如石板屋的天窗)。月與日的造型,呼應宇宙運行法則,雕塑框架的核心即是自然與時間,回應著地球的脈動。」

作品3《Qadaw 太陽》。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3《Qadaw 太陽》。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3《Qadaw 太陽》藝術家李蕢至。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3《Qadaw 太陽》藝術家李蕢至。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3《Qadaw 太陽》。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3《Qadaw 太陽》。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4|晒海

藝術家|林介文

位置|大溪瀧溪車站

藝術家林介文說:「每次經過南迴,都對公路旁的海景印象深刻,但由於車速太快與公路的結構,總是沒有多停留,好好貪婪的把海水藍的變化看進心裡。」吸引他目光的是,湛藍與接近綠色的湖水藍層次分明的界線,有時在海面上畫一個大弧線,有時像是一條扭動的蛇。於是他利用傳統編織技法,織出海的藍,選擇採光極佳瀧溪車站,把這片「海」晒起來,讓觀者都可以近距離、不怕車速太快錯過這片美麗的風景。

作品4《晒海》。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4《晒海》。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4《晒海》藝術家林介文。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4《晒海》藝術家林介文。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5|雕刻身命

藝術家|宋海華Cudjuy Patjidres x Greg Semu

位置|太麻里火車站內牆面(暫定)、瀧溪火車站內牆面與藝術家林介文作品對應結合(暫定)、 北里新興交界設置森川自然工坊作品上(戶外可結合區域)

這個作品將排灣國寶紋身師宋海華,傳統拍刺的過程,與西洋繪畫史上舉足輕重的荷蘭藝術家林布蘭的經典名畫,透過Greg的攝影,穿針引線巧妙的對應起來,這種將西洋名畫語彙與南島文化意涵符號結合,也是藝術家向南迴所傳承、復振南島文化精神的致敬。

作品5《雕刻身命》。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5《雕刻身命》。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5《雕刻身命》。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5《雕刻身命》。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5《雕刻身命》藝術家GregCudjuy93。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5《雕刻身命》藝術家GregCudjuy93。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6|共棲之所

藝術家|Rumen Mihov Dimitrov

位置|大武9420路段(台九線420K)

藝術家以鳥巢為概念設計「共棲之所」,他認為「鳥類世界如此迷人,因為它們天然的優雅和完美,也因為牠們象徵著人類對自由和飛翔的永恆嚮往。鳥類的避難所同時也是人類自由想像的著陸點。」邀請大家走進作品,進行一趟儀式性地散步:順著環狀步道短暫抬離地面,靠近樹冠上的象徵性巢穴,再有如鳥一般,輕盈優雅地著陸,返回地面。「走進入作品的小小旅程,隱喻著轉瞬即逝亦是生生不息的萬物生滅循環,在大自然的無窮循環中,無論人類、鳥類、所有動植物和地球實際上都是一體的。」

利用由漂流木和細枝結構成幾座高達四米的樹狀物體,同時支撐環狀結構的木道,形成一個半圓形的路徑,高出地面一米半,為人們模擬出一個鳥類的安全棲所。希望大家能從不同的視野、角度享受這片山海自然,並培養對在地野生動物的愛和尊重。

作品6《共棲之所》。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6《共棲之所》。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6《共棲之所》。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6《共棲之所》。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6《共棲之所》藝術家Rumen與南迴青年共作。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6《共棲之所》藝術家Rumen與南迴青年共作。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7|陽光下呼吸的家屋

藝術家|瑪籟‧瑪卡卡如萬 Malay Makakazuwan(林琳)

位置|大武之心南迴驛

藝術家用板岩、頁岩,在斜坡上蓋了會呼吸的家屋,這座由亮黑岩板、熊鷹初級飛羽、長老鱗片、小米穗作成的祖靈屋、穀倉青年集會所裡,彷彿有著吟唱著古謠的vuvu,映照在她臉上閃閃發亮的陽光,也映照在每一個到訪的遊客身上。這個作品,歡迎大家來感受並參與東海岸,族人們每日日出而作日落的展演、每天定時上演的日出與日落慶典。

作品7《陽光下呼吸的家屋》。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7《陽光下呼吸的家屋》。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7《陽光下呼吸的家屋》。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7《陽光下呼吸的家屋》。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7《陽光下呼吸的家屋》。圖|南迴藝術季
作品7《陽光下呼吸的家屋》。圖|南迴藝術季

2023南迴藝術季

時間|8月12日起

展出地點|橫跨太麻里、金崙、瀧溪、大武

最新文章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來台!以80件真跡、28件當代作品織構對話

2025/06/27
LANDHILLS|台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創立,為一關注自然、人與環境互動的...

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2025/06/27
花閣樓是郭安妮(左一)一家人個性與情感的體現。圖/黃怜穎攝影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2025/06/27

陪伴最後一次感受花香的機會——拾米豐瓶 寶妮

2025/06/27
美國導演勞勃.阿特曼(Robert Altman,1925—2006)百年冥誕,...

反類型好萊塢鬼才「勞勃阿特曼:眾生喧嘩」7月放映!10部必看大師經典

2025/06/26
展覽《萬象入身》(Aura Within)於7月10日至8月30日在豪瑟沃斯香港...

展覽《萬象入身》豪瑟沃斯香港7月登場!集9位藝術家之作探索存在與記憶

2025/06/25
「山/市—彼得.庫克個展」為英國建築團體「建築電訊」(Archigram)創辦人...

以臺灣城市自然地景為靈感!建築大師彼得.庫克「山/市」個展MoCA登場

2025/06/23
「包裹」世界的地景藝術家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伉儷作品亮相富藝斯倫敦現當代藝術6...

「包裹藝術」傳奇伉儷誕辰90周年!逾30件作品富藝斯倫敦現當代拍賣亮相

2025/06/23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臺北登場!回顧30年藝術生涯,展開一場關於光影...

北美館年度必看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17件經典之作登場

2025/06/20
奧地利維也納Numen / For Use首次登台,於勤美術館展演出兩件極具全球...

Numen / For Use首登台!勤美術館《Net & String Taichung》體感迷宮亮相

2025/06/18
蔣勳以《祇樹給孤獨園》最新畫作祝禱眾生平安,為讀者開啟一段和自己對話的心靈旅程。...

來場與自己內心的對話!美學大師蔣勳最新書畫展《祇樹給孤獨園》即日起中央書局登場

2025/06/18
2025台東光祭6/13開展!3大亮點、12件藝術裝置打造知本溫泉區的夏夜幻境。...

2025台東光祭6/13開展!3大亮點、12件藝術裝置打造知本溫泉區的夏夜幻境

2025/06/18
臺文館第二個臺北據點「臺灣文學糧倉」修復完成、正式啟用。 圖/文化部提供

「臺灣文學糧倉」亮相!歷史建物大跨度木桁架現身、兩大特展同步登場

2025/06/17
《少女》胸像與黃土水專室。圖|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太平國小博物館7/3對外開放!在百年校園閱讀大稻埕的藝術與在地記憶

2025/06/1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