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台北當代藝術館「混血人」展覽,跨國藝術家登爬奇拉雅山的身份追尋之旅

2023/08/21 文字編輯/林芷婕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混血人」展覽企圖透過展出作品媒材的多樣性回應主題,探討藝術家在面對個人身份認同時的意識,延伸至對於文化的想像,開展出混合且離散的文化視野,展覽將自8月19日至10月15日展出。由二位新銳策展人盧芛和段沐共同策劃,為台北當代藝術館與國藝會共同合作的「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提供跨領域策展實踐及創作者培力的支持。這次展覽匯集來自捷克的藝術家馬偕.馬哈切克(Matěj Macháček)、比利時藝術家王愛眉,以及臺灣藝術家林安琪、阮原閩、高安柏、羅聿綺。

爬登阿美族聖山奇拉雅山的身體經驗刺激靈感

策展人盧芛和段沐說明這次「混血人」策展計畫開始於2020年以花蓮的太巴塱部落踏查,來自不同國境與地區的藝術家與部落文化工作者的合作,一同爬登阿美族聖山奇拉雅山(Cilangasan)體驗成年禮的儀式,旅程中讓藝術家不僅回看自身文化外,也與這塊土地展開對話,探索部落中關於身份認同、飲食、性別、文化記憶和神話等主題。而在臺灣疫情嚴峻時期,策展人亦重新思考展覽的形式和持續踏查的可行性,故將踏查的路徑虛擬化建置了線上展區,讓觀眾可以體驗爬登聖山的身體感知遊歷其中。

展間中王愛眉作品《地臍》(左)與高安柏《奇拉雅山》(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展間中王愛眉作品《地臍》(左)與高安柏《奇拉雅山》(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展間中林安琪《她可能來至__社》與馬偕.馬哈切克(Matěj Macháček)作品(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展間中林安琪《她可能來至__社》與馬偕.馬哈切克(Matěj Macháček)作品(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從土壤開始聯繫著人的一切

前往聖山的路途中,土壤是成年禮儀式的重要導引,聯繫著人與人、人的前世今生、人的文明、人的身份,如同在展覽現場堆積的土壤引領觀眾踏入一段追尋之旅。首先是王愛眉作品《地臍》源自胡台麗教授紀錄片中,關於太巴塱祖屋(kakita'an)樑柱文化歸屬的提問。王愛眉將碎裂的陶片連結成一張網,不僅象徵族人使用的八卦網意象,也是登山的繩索;山徑連結到部落的路線,將人和這片土地連接在一起。網子在保護祖屋結構的柱子碎片同時,也成為另一種文化的網,保護了將被遺忘且日漸稀薄的記憶。

展間中王愛眉作品《地臍》(左)與高安柏《奇拉雅山》(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展間中王愛眉作品《地臍》(左)與高安柏《奇拉雅山》(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王愛眉作品《地臍》。|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王愛眉作品《地臍》。|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山水雲煙與火焰與神話的連結

高安柏《奇拉雅山》系列作品以水墨勾勒出阿美族聖山,神話中發光女孩(Tiyamacan)中出現的蛇、青蛙、烏龜、蜥蜴等生物,穿梭在一座座山脈中,透過霧氣繚繞的表現,構築出如迷魂陣般的山水世界。雲煙作為神靈們穿越時空的媒介,同時也作為傳說中洪水不斷流轉的過程,應證了曾淹沒於海中的聖山。羅聿綺《吞吐,然然,炭色的黑》以駐留在部落生活的經驗出發,展示碳燒後的食物雕塑作品,反思「烤火」過程中,木柴砍筏自山林間的樹木,柴燒成一道道食物,承載著不同的生命痕跡,回應著人、物、地之間的關係。

高安柏《奇拉雅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高安柏《奇拉雅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羅聿綺《吞吐,然然,炭色的黑》。|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羅聿綺《吞吐,然然,炭色的黑》。|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重新觀看不同文化帶來的影響

馬偕.馬哈切克(Matěj Macháček) 五件畫作以生動的脈紋筆觸和明亮強烈的色彩,在宣紙上描繪出聖山路途中的經驗以及待在潮濕島嶼的記憶,潤色後裱貼於畫布上,作品拼貼上藝術家旅行的片刻和跨文化的時空背景,同時跨越了現實與記憶的邊界。林安琪《她可能來至__社》引用部落女人社(Temahahoi)只有女性民族的神話,及部落耆老們流傳日治時期日本人贈送的黃銅鍋造成部分族人有不孕的事件,結合成裝置及雙頻道錄像作品,試圖以三個敘事脈絡來探討身份認同、性別、族群、口傳故事、土地流失和散離經驗。阮原閩作品《祢來了,之後》探討自身成長經驗中,部落受到基督信仰的影響下,所體現在文化、服裝和手工藝的種種變異,以《舊約》中以色列人與迦南原住民的衝突為參照,重新思考身份與部落的文化現狀,嘗試以不帶批判的觀點,重新詮釋不同文化間衝突、模仿乃至混合的可能性。

馬偕.馬哈切克(Matěj Macháček)作品。|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馬偕.馬哈切克(Matěj Macháček)作品。|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林安琪《她可能來至__社》。|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林安琪《她可能來至__社》。|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阮原閩作品《祢來了,之後》。|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阮原閩作品《祢來了,之後》。|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阮原閩作品《祢來了,之後》。|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阮原閩作品《祢來了,之後》。|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在虛擬空間中重現文化與身體路徑

MoCA Video「混血人:神話山徑」是策展人因應疫情所建置的線上展區,以抽象化的奇拉雅山為空間架構,中心的巨型生命樹貫穿了三個樓層,第一層的土壤將2020年初期展覽「混血人:來一場野性的餐會」作品數位化呈現。第二層的樹林延伸了實體展區的部分作品,最後第三層空間抵達神話山徑的終點,在歌聲之中來到了神話的終點與部落歷史的起點。策展人和藝術家們透過此虛擬空間,記錄了計畫期間的時間軸,逐步實踐出多條思考自身文化和具有多重身體感的路徑。

阮原閩 Siyat Moses_祢來了,之後 When the Gods came(左)、林安琪 Anchi Lin [Ciwas Tahos]_她可能來至_社_Perhaps She Comes From_To_Alang(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阮原閩 Siyat Moses_祢來了,之後 When the Gods came(左)、林安琪 Anchi Lin [Ciwas Tahos]_她可能來至_社_Perhaps She Comes From_To_Alang(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高安柏 Kao An Bo_奇拉雅山_線上展場(左)、羅聿綺 Lo Yu Chi_吞吐,然然,炭色的黑_Swallow, Burn, The black in the ashes(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高安柏 Kao An Bo_奇拉雅山_線上展場(左)、羅聿綺 Lo Yu Chi_吞吐,然然,炭色的黑_Swallow, Burn, The black in the ashes(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策展人介紹

盧芛、段沐皆為藝術家和策展人。分別於1994年生於臺灣屏東縣、臺灣新竹市,皆工作和居住於新北市。合作策展關注當代跨文化語境下,土地與身份流動如何作為藝術實踐的可能性。過往策展包含「混血人:來一場野性的餐會」(2020,好地下藝術空間,花蓮,臺灣)和「家:基地、壁癌、貼皮與組合屋」(2023,臺東美術館,臺東,臺灣),並於2023年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混血人」展覽將自8月19日至10月15日展出。|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混血人」展覽將自8月19日至10月15日展出。|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MoCA Studio「混血人」

展期:2023/8/19-10/15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MoCA Video

展覽網頁:https://mocatpe.tw/art04b76qq

2023展覽

樂高花藝咖啡屋信義誠品快閃2/1-2/14!新品「野花花束、乾燥花」上市,自然擬真細節花朵姿態

樂高花藝咖啡屋信義誠品快閃2/1-2/14!新品「野花花束、乾燥花」上市,自然擬真細節花朵姿態

2023/02/09
小泉悟信義快閃2/10-3/12!迪士尼米奇系列全球首發,5米高裝置佇立A13廣場

小泉悟信義快閃2/10-3/12!迪士尼米奇系列全球首發,5米高裝置佇立A13廣場

2023/02/13
花蓮「丘上的下水湯」丘丘‧森旅X島東譯電所以展覽形式打造獨特泡湯體驗

花蓮「丘上的下水湯」丘丘‧森旅X島東譯電所以展覽形式打造獨特泡湯體驗

2023/04/11

最新文章

楊德昌傳世經典《一一》全新4K修復版9/19重返大銀幕,預售票即可獲「坎城紀念版...

楊德昌《一一》全新4K修復版9/19上映!預售原文海報緊急加印1125 套

2025/08/29
《士林仙界大派對》8/30、31魔幻登場!北藝中心化身派對仙山,集結布袋戲、Si...

北藝中心化身派對仙山!2025 潮臺北《士林仙界大派對》8/30、8/31登場

2025/08/28
北師美術館全新展覽「亂流:半睡飛行夢」於8月29日至11月2日登場!現場展出來自...

亂流:半睡飛行夢8/29北師美術館登場!展館化身機場,反思「飛行」的意義

2025/08/28
日本創意混合單位NIKO NIKO TAN TAN(左)攜手台灣饒舌歌手POPO...

日本NIKO NIKO TAN TAN 攜新作ft.台灣饒舌歌手POPO J 8月登上台灣舞台

2025/08/27
「2025FOCASA馬戲藝術節」邀集各國特技高手,在三頂巨型馬戲篷日夜大車拼!...

2025FOCASA馬戲藝術節10月前進高雄!集結三頂巨型馬戲篷、101場演出

2025/08/27
以「如 如」為題,邀請兩位女性藝術家展出各自不同媒材形式的創作,並藉此體現出一場...

展覽《如如》Harper Ouk╳ 蔡宜芳以創作詮釋動靜間稍縱即逝的詩意風景

2025/08/26
國美館展出「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1943-1966」,探索藝...

席德進「履痕深烙」國美館8/23登場!百件作品深探台灣藝術發展軌跡

2025/08/26
關注生態永續的韓國當代藝術家Kim Sunwoo首度來台個展《Beyond th...

韓國藝術家Kim Sunwoo首次來台個展登場!走進渡渡鳥的奇幻冒險地圖

2025/08/25
藝術家Fulin首場個人展覽《Steam and hairball》以庸俗與獵奇...

藝術家Fulin首次個展《Steam and hairball》登場!將世俗「可愛」再解讀

2025/08/2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