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談畫家米力新作《緩慢是風景的名字》——詹偉雄:因為緩慢,世界在我們眼前開顯

2024-03-06 18:34 詹偉雄

要理解萬物,你必須長入萬物之中,也讓它們在你之中生長。

To know things you have to grow into them, and let them grow in you.

——Tim Ingold,《Making》, 2013

即便我們都不是專業的藝術評論家,但我們很早就明白:一位風景畫家(landscape painter)在她/他的畫布上所再現的,並不是那一片地景,而是當事人心中洶湧的情感。

畫家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上世紀歐洲藝術從後印象派轉向象徵主義的關鍵人物——生命的後三十年,都住在法國南部、馬賽港北方的一座小城艾克斯普羅旺斯(Aix-en-Provence),從他的住所往日出的東邊看去,挺立著一座海拔一千米出頭的聖.維克多山(Mont Sainte-Victoire)。這座山引發他無數的情緒,因而在他有生之年,為它留下了超過三十張的畫作,這是藝術史上的一樁著名的公案:一位天才畫家,為什麼要重複地為同一個地景作畫?

但是看看畫家自身的告白,我們也許不是那麼全然理解,至少可以共感地同意:畫下這些作品,有助畫家的心靈健康:「看看聖.維克多山,它多麼熱切,多麼渴望陽光,但到了晚上,當所有這些重量落回地面時,它又多麼憂鬱。⋯⋯這些大塊物質是由火組成的。火仍然存在於它們之中。黑暗和日光似乎都在恐懼中從它們之中退縮,顫抖著。我們頭頂上就是柏拉圖的洞穴。看,當大片雲朵經過時,它們在岩石上投下的顫抖的影子,彷彿被燒焦,突然被火吞沒了(註1)。」

米力的畫冊與散文集《緩慢是風景的名字》之所以誕生,我相信理由和塞尚的一樣,她/他們行走在高地起伏的地形中,呼吸著冷冽或燥熱的空氣,脈搏加速、汗液迸流,當事人感受到身體慢慢與地球的拓墣結構結合為一,她/他們心想:這宛若天啓、決定的瞬間必定要被捕獲留存,所以拿起彩筆,把剛剛知道的事畫下來。

和一般透過閱讀、演講、思考而得到的「理性的知道」不一樣,步行者(wayfarer)憑藉著雙腳,蜿蜿蜒蜒,探入荒野,爬上高山,穿越風雨,或潛入海洋,獲得的是身體接獲大自然開顯的——或可這麼說——「存有的知曉」,陡坡、森林、飛鳥、崩崖、苔蘚、雲霧、泥塘、獸徑、冰晶⋯⋯以其包羅萬象、時間與空間尺度都凌駕於人的灌注物,浸泡了我們整個生命。步行者因為這種「知曉」而深深亢奮,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Merleau-Ponty)用一種鮮活的比喻形容這種交鋒的喜悅:這是世界「攻進」了我們(of invading us),以及我們怎麼面對這場「進攻」(of meeting this invasion)。荒野以其任性或蠻橫,逼迫行路人必須與地形協商,咀嚼風險,也同時激發他即興的身手,它是一種能量,吹拂並穿透受折磨者的存在,於此,最深的痛苦和最強的快樂並存,因為一個更新、更有智慧的自我浮現了。

一本風景畫冊的出現,究其竟,其實是一位畫家無數個新生自我誕生的過程。

米力是新近和我一齊爬山的山友。在我的山友中,形形色色,但她的特別之處是第一次爬山就上癮。有人爬山是為了拍出美麗照片,上社群媒體分享來擴展社會資本,但上癮的人不是,她/他領略了登山這種行為中最神聖的奧秘:我們開始用身體,而不是用大腦來思考,這種獨處的激情只能自我把握,無法分享。

當爬上一道綿延不見盡頭的上坡,接下來再面對俯衝式的下坡,我們是用身體認識了山,而不僅是看地圖上的等高線,可以輕鬆地聽著爵士樂來把握和理解。在運動中思考的獨特之處,並不是思維的流動是動態的,而是思維本身就是動態的。一棵山巔的樹,當我們把它當作前景走向它,與我們走過它後面對一頭鹿,這種時間上「趨近(coming to)和「離開」(going from)的接續經驗,使我們在行路過程中目不暇給;行路正因其緩慢,不僅讓登山者知道得更多(know much),也讓她/他知道得更好(know well)。

米力有次說:上山下來,大腿的肌肉還在痠痛,她就馬上開始作畫。這經驗我也有過:順著山徑,事件一一發生,目擊被記錄下來,生命像蓓蕾一般被翻開了。

《緩慢是風景的名字》,作者、繪者:米力,新經典出版。圖/新經典提供
《緩慢是風景的名字》,作者、繪者:米力,新經典出版。圖/新經典提供

米力畫展 「緩慢是風景的名字」

展覽日期:2024年3月15日~3月24日(週一二休館)

展覽時間:

2024.03.16 (sat.) 11:00~14:00

2024.03.17 (sun.)~2023.03.24(sun.)11:00~19:00

展覽地點:森³ sunsun-museum(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45巷18號1樓)

註1:引用自 Susan Alyson Stein,《The Annenberg Collection: Masterpieces of Impressionism and Post-Impressionism》, 2009

圖片提供:新經典文化提供、米力繪製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終於來了!奇美博物館《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盛大登場!200年首度來臺,從拉斐爾到...

奇美博物館《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登場!4大主題、10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4/05/01
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即將於7月27日到8月10日在法國拉維特園區(Parc de ...

「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顏伯駿操刀主視覺!22組表演囊括妮妃雅、阮劇團

2024/04/30
繼2018年的「∞ 無窮」後,安卓藝術再度邀來印尼藝術家薩伊夫.加里波第(Sya...

「之間」薩伊夫.加里波第個展安卓藝術登場!「菌絲體」創作掀視覺衝擊

2024/04/30
2024春潮集於屏東潮州鎮建基老街登場。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2024春潮集4/27屏東潮州!以5大潮主題攜手藝術家打造建基老街新風貌

2024/04/29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於4月27日推出「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展覽...

「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 MoCA Studio登場!一探城市底層生活真實樣貌

2024/04/26
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 (Rona Pondick) 橫跨15年創作品個展「羅娜...

受卡夫卡《變形記》啟蒙!紐約雕塑家羅娜 · 龐迪克展覽5/11路由藝術登場

2024/04/25
富邦美術館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首度大規...

富邦美術館5/4開幕!倫佐.皮亞諾在台首作亮相,首展羅丹、印象派同步登場

2024/04/24
《在車上》、《邪惡根本不存在》音樂大師登台即興配樂!影展現場專屬限定體驗只在20...

2024台北電影節獨獻「濱口竜介導演 X 石橋英子配樂」創作計畫《GIFT》

2024/04/24
威廉.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首個展5月北美館登場。
 圖...

「威廉.肯特里奇」5月北美館亮相!聚焦「素描創作」以90+作品探索南非

2024/04/22
「極度日常」花房櫻作品《終於見面了》14呎巨型貓成為看海美術館新地標。圖|原物創...

極度日常屏東展8大亮點!看海美術館78件作品帶來貓狗溫暖日常

2024/04/22
出道超過 15 年的黃玠,一直擁有大批忠實粉絲支持,是台灣流行民謠音樂的代表性人...

民謠才子黃玠新專輯《一切平常》:令我焦慮的不是改變,而是如何保持不變

2024/04/22
七層樓高的藝術牆由GUCCI藝術家創作文字、並將由台南在地藝術家手繪完成。圖/G...

GUCCI ANCORA特展登陸南美館 聯手國寶級繪師顏振發打造7樓高藝術牆

2024/04/19
紅球臺南展出10天,最後一天4月7日在大南門。 圖片來源/紅球臺南 RedBal...

紅球臺南:10天10場限地藝術體驗,人們帶走了什麼?

2024/04/19
2022島作「陶作集」台北現場。 圖/島作提供

市集的重量——孫明華談島作:創造出「橫向的互看」,支持創作環境而不只是每一次買賣

2024/04/19
在台中中央書局舉行的週三讀書會已進入第五屆。邀請講書人根據不同單元,深度討論經典...

第五屆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啟動 詹宏志:希望年輕人不要錯過讀書的好

2024/04/15
16屆以生活日常、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的「台灣街頭招牌」為主題,仔細觀察可發現展場...

讓書法成為一種生活風格!專訪第16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4/04/15
©BIRD STUDIO/SHUEISHA

鳥山明的元氣彈——整個地球的讀者都投注了一小部分的生命

2024/04/12
為響應4月23日聯合國世界閱讀日,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北據點——臺灣文學基地,自4月...

臺灣文學基地「春日文學提案」母語舞作演出、手作市集4/20接力登場

2024/04/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