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玟|華語時尚雜誌開創年代裡的傳奇 不斷解鎖人生的總編
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讓所有時尚雜誌的總編輯都有了刻板形象,但是當楊玟揹著大大的瑜伽包走來時,卻是風風火火走出另一種明快。
這位從《ELLE》和《Marie Claire》(《美麗佳人》)在台草創年代快速晉身「娃娃總編輯」,又是到大陸廝殺後依舊屹立不搖的時尚媒體人,信念如一:「我人生跑得比較快一點。我熱愛我的工作。人生就是不斷解鎖的過程,解鎖新的工作、新的技能。」
進入時尚圈的文青
站在時尚最前緣,楊玟來自台中烏日傳統的農村,「在文學、文藝創作或時尚方面,我並沒有家族的背景。」但因為所處的年代,她就讀的台中女中、哥哥讀的台中一中,都有很多自大陸撤退來台的優秀老師,帶來很好的文化滋養,兄妹倆都喜歡文學。
哥哥楊渡,作家、記者,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中時晚報》總主筆。楊玟笑說:「我們兄妹感情很好,但是年輕時,我非常不喜歡被稱作楊渡的妹妹,因為我們兩人雖然都在媒體,卻走著不一樣的路。」
當年,她從法國拿到符號學的碩士學位回來,已在翻譯小說、也寫寫書評,正好《美麗佳人》在籌備進軍台灣。楊玟說:「我對於時尚媒體毫無瞭解、也毫無興趣,本來覺得手上有枝筆的話,要寫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連哥哥也說:「做這種風花雪月的事,妳的人生能有點意義嗎?」
楊玟在1992年雜誌創刊前一年考進去了,她的法文能力在這本法文刊物中尤被看重,「我真的像一張白紙,除了一枝好筆之外,其他都沒有。我不是學時尚的,但我能寫,我喜歡採訪,雖然時尚上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但進去之後,幫我打開很多可能性。」
娃娃總編輯
因團隊小,所以楊玟什麼都參與,也就什麼都學到了,主要工作還是寫長篇報導。當時《美麗佳人》隸屬《時報周刊》,有很大篇幅的報導文學,周刊那些前輩記者就成為楊玟的老師。
「這些幫我累積很多面向的可能,也造就了我不到30歲就到《ELLE》當總編輯。」楊玟在《美麗佳人》不到四年坐上報導總監,被挖角去當總編輯,年輕大無畏,走馬上任,「他們說,我就是娃娃總編輯。」
《ELLE》時尚屬性較強,楊玟在這裡遇到了她視為「生命中的恩師」項傳德(Jane Xiang)。Jane是第一代在紐約的華裔超模,也是唯一在美國任時尚總編輯的華人,當時已半退休,回亞洲擔任雜誌的顧問。
楊玟說,Jane很嚴格,訓練了她對時尚的所有理解,特別是美學、時尚攝影、時尚符號和模特這一行的理解。有名師引進門,楊玟能快速抓到其中精髓,「她是我的mentor,是我當時最好的老師,影響我很深。」
楊玟記得,那時章子怡剛因《臥虎藏龍》冒出頭,來台北拍封面,而Jane早已是在紐約時尚圈呼風喚雨的女人,卻當場蹲下來幫章子怡穿鞋,展現出對於時尚editor這個工作的敬業與熱愛,不論咖位。楊玟說:「從她身上,你看到時尚不是穿著漂亮參加記者會、拍漂亮照片,而是真正熱愛時尚。」
楊玟在《ELLE》做了四年,以總編輯兼集團的編輯總監離開,回《美麗佳人》,先當社長,又升為董事總經理,這一次鳳還巢,她進入管理職,建立整個團隊,同時緊抓編輯內容,一做又七年。
在《美麗佳人》任內,楊玟辦了很多活動,包括做出亞洲版本的「美麗佳人大賞」,將兩岸三地聚集起來,且雜誌在台灣媒體聲量夠大,加上團隊相處愉快,是楊玟念念不忘的一段經歷。
「我遇到的是非常好的年代。」楊玟分析,1996、97年正是台灣的經濟發展年代,「我們算是第一代的時尚媒體人,大家都年輕,有非常好的機會可以去學習和發展。」
前進大陸 高速運轉
「我在每一個階段看中的不是位置,而是我能解鎖新技能。」對楊玟來說,2008年接下大陸媒體集團拋出的橄欖枝,也是同一道理,她看中的新技能是對於一個龐大市場的理解。
例如,二月要出刊,南方已經短袖短褲夾腳拖,北方還在下大雪,即使時尚媒體是跟著國際潮流走,但是發行、行銷等等,都要考量到地理上、市場上的廣闊。
楊玟在赫斯特集團待了七年,最後頭銜是集團CEO,全盛時期所有員工近七百人,管理八、九本刊物,其中,收益最大的還是《ELLE》,她到任時,一期廣告頁數已到八、九百頁,後期破千頁,所以她做了一些變革,包括拆成兩刊、變成半月刊。
楊玟定居在上海。現在回想,當年就是一到大陸就衝了,沒有時間思考適應與否,這裡的人年輕、優秀,都是出身清華、北大、復旦,很拼很競爭,她要做的就是「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及對品牌的認可」。
楊玟說:「做時尚刊物很核心的是conviction,對刊物本身的熱愛跟認同非常重要。」因為媒體的核心是其價值觀,包括文化、社會和美學的價值觀,這些建構了媒體的獨特性,如果工作夥伴認同這個價值觀,那大家就能共同照著這個體系走。
所以她到任後,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建構《ELLE》的價值體系,這樣一來,才能打動人,跟消費者做最好的溝通,達到最好的表現,廣告也才能進來。同時,楊玟在任期間辦了很多大型活動,很享受「玩耍」的過程。
至於兩岸一些文化的衝擊,楊玟以「共情」來對應,包括對岸青年的競爭性與「躺平族」形成的歷史與社會原因。也許正因這種共情能力,讓楊玟能融入那個社會。
事實上,多年來台灣時尚與媒體圈前進大陸者不少,但逐漸都退回台灣,楊玟是少數屹立不搖的例子。她認為,這是因為大陸已經培養出優秀的媒體人、精品圈的人,「所以這也是考驗台灣人能夠融入那個社會多少,看你到底能夠創造多少價值。」
50歲的第二人生
楊玟說:「我是快跑型的人,很快就跑到一個點。」50歲那一年,她停了一下。
「過去在時尚媒體時,我是一個工作狂,可以一天睡五小時。」楊玟熱愛她的工作,喜歡快速看到不同領域、接觸不同人事,但她同時也是三個女孩的媽媽,她愛孩子。「工作與家庭,不是取捨,而是如何更好地雙向支撐。」她說,建立起支持系統,才能全心投入,對孩子,她更看重的是相處時間的質量,一起旅行、一起看電影,認真地一起對話。
50歲那一年,楊玟有一些想法。小孩馬上要去念大學,她回顧過往,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這個當媽的大概只參加過四次學校家長會;而同時,在大集團裡,除非她要往國際走,不然職務也做到了頂。
還有第三個考量。在她這個世代、以及再年輕十歲的世代,趨勢是工作50年,可能75歲才退休,所以人生不是一個延綿不斷線狀型跑到75歲,該有不同階段性。於是她在生日之前,提了辭呈。
彼時媒體開始下沈,數位、微信、自媒體興起,楊玟也覺得應該交給更年輕的人來奮鬥,「我對於時尚媒體也不感興趣了,做25年了,可以了,想畢業了,我一心想解鎖人生的下一步。」
「我確實很認真在這25年裡專心做一件事,我覺得我是個匠人。」楊玟承認當時沒想好接下來要幹嘛,也沒有太多嗜好可做,因為她的嗜好就是工作。話雖如此,她還是休息了一年多,讀書、旅行、陪孩子,也終於可以好好享受做飯烹飪的樂趣。
2018年底,超過百年歷史的時尚媒體WWD(《女裝日報》)來敲門。觸動楊玟的是,從面對消費者的to C媒體,轉向面對產業與企業商業發展的to B媒體。特別是當代時尚產業正進入一個新階段,無論是市場與品牌的全球性變化、永續發展對於產業變革的決定性影響、中國從供應鏈轉向以設計與品牌發展的契機、消費者心智的變化、科技對於產業的影響,都是楊玟關注的議題。於是她與資深媒體前輩劉炳森、傅玲、張大川(Johannes Neubacher)合作,將這個美國媒體引進大中華市場。
對於媒體的一些文化觀察
楊玟30年的時尚媒體經驗、跨兩岸的地理空間,同時又有國際視野,以及對消費端與產業面的深入理解,她懂這一行。
對於小至單一時尚刊物、大至整個紙媒,楊玟不同意將媒體的衰落全歸疚於年輕人不看文字,「重點不在於年輕人不在乎你,而是你能不能快速、淺顯、易懂、有條理、有啟發性,這個才是重點。」
她認為,年輕世代有太多平台、自媒體可以選擇,時尚雜誌已不是唯一參考、不見得是心目中唯一的聖經,時尚媒體不再擁有權威性。同時,楊玟也看到時尚媒體本身的問題,愈來愈迫於商業,使得內容高度商業化,可讀性急速下降,沒留下足夠的篇幅給媒體的文化價值、美學價值、社會價值與情感價值,媒體不再像當年那麼有影響力了。
楊玟說,像《金融時報》、《紐約時報》還能堅守內容的原則,靠訂戶支撐,讓媒體本身的價值不可取代時,就還有生存的空間,「但如果你不斷跟自媒體趨同,內容一樣,原本賣的是8000元的佛跳牆,現在跟著去賣肉羹,只因為年輕人喜歡吃肉羹?你放棄了自己原本的位置,而進入另一個屬於自媒體的紅海裡去競爭。」
但傳統媒體怎麼辦呢?楊玟提出想法,這就是媒體發展的態勢,如果預見營收規模就是這樣,該縮編就縮編,同時回歸核心,如果是內容,可以試著創造明星主編、明星寫手,簽約合作。
終於開始享受生活
2、30年的高強度生活,楊玟樂在工作,有一套特別的療癒與紓壓方法:凌晨兩、三點回到家,就坐在餐廳「看」食譜,不煮,就是神遊一道道美食,切斷原本在想的事,進入放鬆的世界,就很美好。
而身處花花世界,楊玟守得住,「我愛時尚,但喜歡並不一定要放在家裡。我也喜歡翠玉白菜,我不能拿回家吧。」她只收藏一些如清代老髮簪等老東西。
楊玟愛看別人穿得好看,但穿衣風格很個人,Balenciaga的oversize西裝配Uniqlo的褲子,只要自己喜歡就好,但建議買一件好衣服,勝過淘來的衣服一大堆,這也是她現在關心的永續議題。
現在的楊玟過的是很平衡的生活,「我在50歲時就決定要過斜槓人生,希望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在75歲之前還能做很多事。」在WWD負責策略工作,時間自由,也許繼續做媒體、也許寫書,或者有自己的頻道,也考慮NGO,邊走邊看,維持動能。
回看來時路,楊玟說:「對我來說,上班是相互布施的過程,付出也收獲,是快樂的交換過程。工作和興趣能結合,這是多麼可遇不可求的事。女兒問我每天上班做什麼,我說我去玩。」每天都很新鮮,每天都有創新,做媒體讓她每天都有新能量,因人生有三分之二時間都在工作,如果不當成有趣的事,那也太悲慘,所以為什麼不轉換心態,活出當下?
像她,從小編輯做起,自己開創出一片大世界,成為華文圈最具代表性的時尚媒體人物。「我是超級幸運的人,生在超級幸運的時代,遇到一群非常願意信任我的人,讓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可以跑百米的速度往前跑。」楊玟說:「這樣不斷打開的眼界,讓我看到我的人生很好玩。」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最新文章
-
汪正翔/藝術家自營空間,在這裡,暫時擱置跟創作無關的事情
2024/09/14 -
馮馨談「立方計劃空間」:從研究策展到音樂祭,在灰色地帶滋養聲響文化
2024/09/14 -
探索藝術新邊界:從市場櫥窗到拍貼機,全台五個新獨立藝文空間
2024/09/13 -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朱銘美術館登場!集20位國內外藝術家精彩之作
2024/09/13 -
張培仁/永遠要回到小的場景,那是音樂出發的地方
2024/09/13 -
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藝術對談:正是冒險精神推動我持續創造藝術!
2024/09/13 -
《與夢前行 宮﨑駿》紀錄片10/10台灣首映!動畫巨擘創作歷程全揭密
2024/09/12 -
走進台北大安巷弄!日目247Visualart陳普:享受每次回家都不走同一路徑的過程
2024/09/12 -
廖小子操刀主視覺!2024臺北白晝之夜11/2-11/3全新時段席捲大安區
2024/09/11 -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9月登場!RAN Focus首邀7組臺灣藝術家呈獻多元展演
2024/09/10 -
「大安‧好日祭」9/15登場!「泊人ANKR」策展攜多組跨國音樂人輪番上陣
2024/09/10 -
《考古混響》高美館登場!江凱群╳陳絲穎以藝術呈現臺灣史前文明遐想
2024/09/09 -
「威利‧希伯:巴洛克珍珠」藍騎士藝術登場!感受抽象藝術的動態美學
2024/09/06 -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東京展出!「甘露水」等58件臺日經典再現百年風華
2024/09/05 -
柯智豪談「電音教授」fish.the:台灣電子樂港口,一路Hardcore到底
2024/09/05 -
安卓藝術李政勇,談藝術家石晉華:他讓我想起每個「第一次」的自己
2024/09/04 -
2024金馬影展開幕片楊修華《默視錄》亞洲首映、方序中操刀威秀聯名影廳
2024/09/04 -
2024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曾令理、偶然設計翻轉欄杆打破邊界
2024/09/0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