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芳光導演回顧展」7/13-8/18高雄獻映!16部經典電影一次看
信仰文學的人們,總是期待在影像中,尋求對文字篇章的未解之謎。向來被譽為文學改編大師的森田芳光(1950- 2011),繼1981年首部執導電影《之類的東西》,即獲橫濱電影節最佳電影與最佳新進導演獎,此後更以多部文學改編電影站穩影壇地位。繼2023年高雄電影節策劃森田芳光大師回顧單元後,高雄市電影館今年再度攜手日台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推出台灣至今規模最大「森田芳光導演回顧展」。影展自7月13日至8月18日於高雄市電影館及內惟藝術中心獻映,一次囊括《失樂園》、《家族遊戲》,及森田導演擅長的文學改編電影《其後》、《廚房》、《未來的回憶》和《宛如阿修羅》等16部經典跨時代傑作。
從夏目漱石到吉本芭娜娜!極其出色的文學改編
在日本新浪潮後,森田芳光承襲了前輩導演的社會寫實與關心,但又避免了過度的歷史包袱。相對於批判社會的使命感,他更注重故事情節的通俗共鳴和對人性的細膩描繪。他的作品中常常能見到對家庭、愛情以及日常生活中微妙情感的探索,這些題材不僅深受觀眾喜愛,也贏得了專業評論的肯定。
出色的文學改編電影是森田芳光創作的一大特點,包括其改編自夏目漱石作品的《其後》、改編吉本芭娜娜的《廚房》,以及改編藤子‧F‧不二雄漫畫《未來的回憶》和向田邦子的《宛如阿修羅》等。除了文學改編,森田芳光在偶像劇和商業電影的領域也有出色表現。如《澀柿隊:男孩與女孩》不僅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同時也保持了對個人創作風格的忠實。
橫跨30年焦點作品!回顧其生涯跨界多元創作
策展人黃晧傑表示,森田芳光導演「出道即巔峰!」1981年開始拍攝長片《如此這般》,1983年拍出《家族遊戲》、1985年推出《其後》,爾後他在1990年代再攀高峰,拍出轟動一時的《失樂園》,2000年之後也有佳作,包含家族片《宛如阿修羅》、情色片《海貓》還有偶像電影,由年輕的本木雅弘主演的《澀柿隊:男孩與女孩》。其影片類型很多元,有大眾文學改編,也拍武士時代劇,他一生不斷地嘗試各種他感興趣的題材。
森田芳光導演的遺孀,亦為他的長期製片夥伴三澤和子表示,森田導演生前曾來過台灣兩次,他很喜愛台灣的溫暖與熱情。而《藍色假期》和《我的夏日旅行》兩部森田芳光早期代表作,特別受三澤和子的喜愛,她將會出席這兩部電影的映後講座,與觀眾分享更多導演創作的歷程。
此外,影展不只選映16部森田芳光導演生前橫跨30年的焦點作品,回顧其生涯跨界多元的創作。同時也獨家製作套票專屬禮、限量100套的「森田芳光紀念帆布包」(可於7/13場次放映起開始兌換),以及高雄限定款「貼紙」,帆布袋上面共放了本次影展16部片的插圖,插圖是由日本插畫家Aya Hasegawa依照每部片繪製的小圖案,用於森田芳光全公開專書,以及70週年冥誕紀念,極具意義。
森田芳光導演回顧展
日期:7月13日—8月18日
地點:內惟藝術中心、高雄市電影館3樓經典影廳
售票:年代售票系統、內惟藝術中心、電影館櫃台
最新文章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
誠品電影院特企放映聚焦青年導演創作!耿軍導演《漂亮朋友》4/8放映
2025/04/01 -
2025清明連假全台15檔展覽推薦!從藝術家視角啟動觀察世界的新濾鏡
2025/04/01 -
專訪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看見人和樹木的一萬種可能
2025/04/01 -
童心看世界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台灣兒童創作組揭曉
2025/03/29 -
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誠品畫廊登場!以千里步行經驗畫出信仰之路
2025/03/28 -
蔣勳的《如果我聞:金剛經筆記》 以一朵花的寬度 滋養心靈
2025/03/28 -
一間沒有行銷同事的出版社——專訪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2025/03/27 -
不只以美醜定論——p.n.g.《招牌:》展,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
2025/03/27 -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03/27 -
展覽「陳美玲」登場!以橫跨1974-2025年15件作品剖析台灣母親群像
2025/03/26 -
電影《行者》系列台灣首次全放映募資啟動!限量10場、蔡明亮陪看互動
2025/03/26 -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
龐克迷沈奕:感受「我們」是一體的,樂團T-shirt牽起跨國緣分
2025/03/24 -
K-pop四大行銷術:透過周邊商品與服務,讓粉絲跟偶像不斷連結
2025/03/24 -
動漫迷羅湘妮:擁有周邊是喜歡的證明,只有自己知道的滿足感
2025/03/24 -
信誼兒童動畫獎頒獎 國內外件數創新高 董事長張杏如 期許養護出兒童動畫的沃土
2025/03/22 -
信誼兒童動畫大獎兩位法國得主分享 站在兒童高度是創作重點
2025/03/2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