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安卓藝術「羅馬尼亞藝術家、台灣藝術家雙個展」體現人與自然的感性探索

2024/08/02 文字編輯/陳宜慧

即將於8月9日至9月12日在安卓藝術登場的兩場個展,由羅馬尼亞藝術家伊萬‧德‧莫伊沙,以《相會於生命之始》為題展出30幅繪畫新作,而台灣藝術家楊寓寧則以近年完成的17幅水墨帶來《逃景》個展。觀者透過一次呈獻的東、西方美學觀點,正如鏡像裡參差的對照,既可從普世價值中,長出各自演繹的當代藝術,也能呈現出雙方以不同思維、媒材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感性探索及詮釋。

《相會於生命之始》個展預計展出莫伊沙新近創作的30幅繪畫,而楊寓寧的《逃景》個展則亮相其近年完成的17幅水墨。兩場展覽皆呈現出藝術家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感性探索,並以東西方的美學觀點回應了不同的繪畫發展。 圖/安卓藝術提供
《相會於生命之始》個展預計展出莫伊沙新近創作的30幅繪畫,而楊寓寧的《逃景》個展則亮相其近年完成的17幅水墨。兩場展覽皆呈現出藝術家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感性探索,並以東西方的美學觀點回應了不同的繪畫發展。 圖/安卓藝術提供

羅馬尼亞莫伊沙《相會於生命之始》個展

出生於1989年的莫伊沙來自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目前居住、工作在克盧日‧納波卡。他向來以風景和人物群像的繪畫為主題,其風景畫具有明顯的地理特徵,也同時隱喻人類生命經歷的內在片段,並作為他對「自我探索」的一種起點。

爬梳莫伊沙的繪畫,他向來以充滿情感的透視,關注圖像背後的意涵甚於表面結構,期望從繪畫步入精神的深邃領域,如同高更般地對生命提出永恆的詰問:「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將往何處去?我們如何會成為現今的自己?」

羅馬尼亞藝術家伊萬‧德‧莫伊沙。 圖/安卓藝術提供
羅馬尼亞藝術家伊萬‧德‧莫伊沙。 圖/安卓藝術提供

在2024年的〈告別〉裡,他畫下冷風吹拂的枯木與烏雲壟罩天空間的感性對話,捕捉了冬日雪地上兩人踩行的蕭瑟景象。據藝術家所言,這是一幅表達情感的風景畫,它描繪特蘭西瓦尼亞的典型嚴冬,並考量與羅馬尼亞接壤的烏克蘭仍在進行的戰爭局勢,同時這也是莫伊沙對歷史上所有因戰爭被迫離開家園的人們致敬的一件作品。而畫面右下方一小塊未遭白雪覆蓋的土地和其上的枝葉,除了透露大自然蘊含的生機外,或許亦為人類世界永遠存在不滅曙光的象徵。

而另一幅新作《生命樹》,則精確地傳達了莫伊沙一直以來強調的「生與死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循環過程。」畫裡一名男子身軀軟弱地倚在一棵花朵盛開的樹幹上,他的臉龐幾乎消融於其間,而黑白炭筆與藍色粉彩的筆觸流露出的一股靜謐詩意,則寓意著死亡的寧靜和美麗。透過其作品,我們將領悟死亡在生命輪迴中至關重要的意義,並認識到,通過死亡,我們最終是在宣告生命本身的永恆本質。

作品〈告別〉(左)與〈生命樹〉(右)。 圖/安卓藝術提供
作品〈告別〉(左)與〈生命樹〉(右)。 圖/安卓藝術提供

〈無名的足跡〉(左)與〈穿越褪色記憶的花園〉(右)。 圖/安卓藝術提供
〈無名的足跡〉(左)與〈穿越褪色記憶的花園〉(右)。 圖/安卓藝術提供

作品〈穿越痛苦記憶的花園〉。 圖/安卓藝術提供
作品〈穿越痛苦記憶的花園〉。 圖/安卓藝術提供

楊寓寧《逃景》個展

出生於1990年的楊寓寧,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目前居住與工作於台中。其近來創作聚焦於水墨媒材的新嘗試,她以宿墨和皮紙的交融,為水、墨與影像之間創造出嶄新的媒合關係,亦開啟了我們閱讀水墨的新視角。

此次個展「逃景」主要聚焦風景與植物的主題,並進一步地觸及記憶、風景、影像和想像在觀看與感受之間存在的微妙複雜關聯。對藝術家而言,記憶如同散落的碎片,與現實景象交織共構出一種獨特的視覺體驗。而藝術家在創作自述中提到,「那種不存在於所有⼈的記憶之中,卻能最有效地喚起所有⼈的記憶的景象,是存在的嗎?」也正因這樣的質疑,在楊寓寧的創作中,景象並非客觀的存在,而是經過主觀詮釋後的產物。一如當今的螢幕將世界裁截為圖景,這些圖景對我們產生意義,也同時隱藏了我們無法察覺的細節。

藝術家楊寓寧。 圖/安卓藝術提供
藝術家楊寓寧。 圖/安卓藝術提供

其中在她2024年的新作〈貝母與花松》中,則翻轉我們熟悉的瓶花植栽主題,在大片墨色為底與裁切下的留白空間,將花卉與器物安置其中,彷彿日常手機裡常見的靜物擺拍,成為生活記憶的切片。而描繪大海景緻的〈如海不變〉,則在舞動的枝葉與波濤海浪間,對話出表情豐富且情感高張的強大能量。然而什麼的影像能在超越個人記憶之外,又能喚起所有人共鳴?將是我們從中得以細細思考深思的議題。

作品〈貝母與花松〉。 圖/安卓藝術提供
作品〈貝母與花松〉。 圖/安卓藝術提供

作品〈櫻桃色的桌巾〉。 圖/安卓藝術提供
作品〈櫻桃色的桌巾〉。 圖/安卓藝術提供

作品〈如海不變〉。 圖/安卓藝術提供
作品〈如海不變〉。 圖/安卓藝術提供

作品〈我幾乎能看見( )〉。 圖/安卓藝術提供
作品〈我幾乎能看見( )〉。 圖/安卓藝術提供

羅馬尼亞藝術家伊萬・德・莫伊沙《相會於生命之始》個展

台灣藝術家楊寓寧《逃景》個展

日期:2024年8月9日-9月12日

時間:週二至週六13:00–18:00

地址: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1樓)

2024展覽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開展,8大玩樂攻略總整理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開展,8大玩樂攻略總整理

2025/06/17
2024南村有光「監測移轉」1/8開展!以AI即時分析打造光的穿越時空旅程

2024南村有光「監測移轉」1/8開展!以AI即時分析打造光的穿越時空旅程

2024/01/08
屏東穿山甲鳳梨田地景!以雙層巴士遊185縣道秘境

屏東穿山甲鳳梨田地景!以雙層巴士遊185縣道秘境

2024/02/07

最新文章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多重影子屋》Multiple shadow house,2010。圖片提供/臺...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Echoes of a Fold 摺色⁣〉(右耳) 賀羽薇陶展,於7月11日至...

賀羽薇陶藝展《摺色》朋丁登場!以平面繪畫手法融入全新詩意陶作

2025/07/11
被譽為「沉浸式藝術之父」紐約藝術家安東尼・麥考爾首次在台個展,7月富邦美術館登場...

倫敦泰特爆紅展覽!光之雕塑家安東尼‧麥考爾台灣首展富邦美術館7/26亮相

2025/07/11
綠美圖文化之森實景。臺中市立美術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參展藝術家亮相!邀
臺灣...

中美館12月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集70位藝術家共構藝術對話

2025/07/10
2025臺北藝術節將於9月11日至9月28日登場!今年以「超限動」(Reelin...

2025臺北藝術節「超限動」9月登場!8檔演出橫跨AI、生態神話多維度作品

2025/07/10
今夏最野感官派對!《身體藝術節》7月19日首度登場,FOCASA馬戲篷降落花蓮,...

FOCASA首屆《身體藝術節》7月花蓮登場!集馬戲、跑酷、市集一次體驗

2025/07/08
雅絲敏・瓦迪蒙舞團《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劇照。 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國際編舞鬼才雅絲敏.瓦迪蒙首登台!《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8月衛武營登場

2025/07/08
阿里山小火車駛進科博館!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7/2台中開展。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阿里山小火車駛進科博館!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7/2台中開展

2025/07/0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