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台北大安巷弄!日目247Visualart陳普:享受每次回家都不走同一路徑的過程
身兼設計師與藝術家兩種身份的日目247Visualart 創辦人陳普,擅長跨維度的視覺藝術創作,不只從事平面設計,亦跨足繪畫、空間設計及數位藝術,也曾為國立故宮博物院拍攝影片,參與過張惠妹《aMEI ASMR 世界巡迴演唱會》NFT,也經常從植物視角出發、結合數位技術,展現風格獨具的藝術生態系。不只今年為2024臺灣文博會台南概念展區,操刀兼具萌感與歷史脈絡的「巷仔Niau」,近期也受邀請前往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參展。
做為道地的台北人,陳普從幼稚園到小學四年級都跟著爺爺奶奶住在永康街,後來幾經搬遷,仍居於大安區;因此,他見證過大安森林公園從無到有的變化、度過沒有捷運必須仰賴公車、步行、腳踏車的日子,也經歷東門游泳池變身運動中心的過程;如今陳普一家四口與工作室也落腳大安區步登公寓,並在上下樓梯間,更貼近城市的居住調性。
對陳普來說,大安區不只是童年回憶,也是當下的時光;從建築罅隙有機攀爬蔓生的植物、街道裡各種文化參差林立的隨興自由,以及那股不言而喻的熟悉生活感,都是他習慣以步行觀察城市,並享受每次回家都不走同一條路徑的小小愉快。
但如果想要更深入瞭解陳普在藝術與設計背後的靈感所在,不妨走進潛移默化他的大安區巷弄一探究竟。為此,頂著烈日,我們從信遠齋旁的新生南路一段、臨沂街巷弄開始,一路穿街走巷,仿效班雅明的漫遊者思維,將微小、平凡無奇的景象精細地觀察、梳理,並在左顧右盼的張望間,順著步登公寓獨有的外牆紋理、窗框造型,洞見城市最初被創建的野心,也在張狂與有序並列的植栽妝點間,體會城市裡詩意的迷路感。
以步登公寓為線索,在巷弄裡遊逛
隨陳普在巷弄裡漫步,大量興建於1950至1960年代的步登公寓,是台北大安最直觀的建築群像。早年因國家居住政策,始以「無電梯的樓梯集合住宅」之姿出現在公眾視野,並成為台灣開啟垂直化居住的實踐。陳普表示,「台灣最早的步登公寓式建築即是位於大安區的光武新邨,因此,研究台灣建築的同好們也將大安區稱作步登公寓的發源地。」正如《台北步登公寓》一書的作者林君安所提到,「台北步登公寓的立面都是馬賽克或小口釉磚。釉磚的色彩和排列,與水泥鏤空花磚和半透明壓花玻璃的花樣,都常與傳統建築色彩及民俗圖像元素相關。」
於是當我們抬起頭,便能看到公寓立面的陽台圓窗,與一旁以小塊馬賽克磚拼貼而成的素雅色彩風景。向來習慣爬樓梯、喜歡公寓空間感的陳普認為,大安區跟人的生活相當緊密,「像是各種小違建的閣樓、外推陽台,都能展現不同人家各自發展的創意。」而邊走邊看之際,他也分享了步登公寓透過外觀材料悄然梳理的年代差異。
「比如洗石子是延續日治時期的仿石表面,而空心磚則讓樓梯呈現半露天的狀態,可以讓陽光進來、較為通風,可能會淋到一點雨,但也創造了植物在此生長的可能性,因此漫步在大安區時,可以發現植物跟建物之間產生極佳的融合感,這跟當時所選的建材有很大的關係。另外,因後期瓷磚燒製技術的提升,也會出現尺寸較小的瓷磚。還有像這些建築的轉角、具圓弧的造型、藥丸形狀的窗、磁磚花樣等,其實都有很多細節。」
特別是某些色彩獨特、經典、具變化性的磚紋,可能在約莫90年代至2000年期間,因窯廠外移至中國市場,從此也不復存在。不過陳普也坦言,小時候其實並沒有太仔細觀察,反倒是長大後,才發現步登公寓的立面材質變化,其實也巧妙呼應了城市的某種面貌。
在地人鍾情的老味道!信遠齋、東門市場米粉湯
在準備朝永康街方向前,嘴饞的陳普,忍不住到曾拿過「500碗」的70年老店信遠齋外帶一些冷滷味。他說:「小時候家裡大人在打麻將時,長輩都會買一大袋回家吃,像五花肉、燻鴨蛋、燻雞腿、素雞每樣都好吃。」其中,以黑毛豬切到極薄的五花肉,呈半透明狀,光是聞到煙燻滷汁香氣就止不住口水,陳普當場買了就直接嗑起來,略帶重口味的軟嫩滋味,相當涮嘴。
接著,步行來到東門市場黃媽媽米粉湯,這間是陳普童年時陪奶奶上市場買菜時必吃的一攤。尤其對平時經常到傳統市場購買生鮮的他來說,東門市場不只是情感回憶的連結,也是他的採買日常。從小看陳普吃到大的老闆娘還在顧攤,兒時養成早上吃熱食的習慣,也讓陳普經常在一早送完小孩上學後,便會跑來吃碗米粉湯、再配上黑白切當早餐。「小時候吃黑白切是種隨機感,隨便配都好吃,這也讓我理解到,很多東西未必一定要做出選擇,每樣東西都可以嘗試一下。」
因此,來到黃媽媽米粉湯,陳普的標配就是黑白切、油豆腐、米粉湯;純正黑豬肉大骨熬煮的湯頭,介於極細與極粗間的米粉,口感極佳,特別是爽脆的白管,到大腸、粉腸、生腸三種口感的咀嚼差異,以及豬胃(小肚)軟嫩的滋味,黃媽媽的黑白切內臟都清洗的非常乾淨,完全沒腥味,絕對是內臟控不能錯過的口袋名單。
以街道觀察美學投射的創作靈感
走到青田街時,這裡隨處可見不同類型的文化元素及符號,從新生南路上基督教的台北衛理堂、伊斯蘭教清真寺,到一旁的蒙藏委員會,與永康街上的茶館、畫廊、古玩店,皆隱約透露出較具文化氣息的場域調性。陳普表示,自己就是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被潛移默化,進而產生對美學與藝術上相對細微的觀察。同時,他也開玩笑說,這條街根本就是他的街,因為到處都在賣陳年普洱茶,每間店門口都有掛「陳普」的招牌。
他說:「我小時候經常在永康街周邊閒晃,當時是臺北市很早期發展的階段,所以我對城市的記憶跟印象,都是以公車、腳踏車,或走路在移動,是一直到有了捷運,出行的範圍才變得比較廣。」特別是,陳普認為在有了大安森林公園後,周邊居民的整個體驗感又完全變得不一樣,再加上後來金華街日式宿舍聚落的修復改建,以及師大美術館的啟用等,也慢慢在這裡產生了許多新的藝文空間。
特別是,「我覺得大安區也是隨時代有一些更新,然後當建築物慢慢老去以後,又跟城市建立起一個新的代謝關係。因此,這裡的居住氛圍一直維持著一種閒適悠哉感。尤其在街區、植物、建築與人的關係上,是相當親近舒服的狀態。特別是,這裡跟我小時候其實真的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我也不會覺得,什麼東西都非要最新不可,但新與舊本來就可以很自然的共存在相同的環境裡。」
不過在永康街遊蕩,會發現隱藏在金華街後方街尾,有一座名為「昭和町」的懷舊古物市場。這裡原先是「龍安市場」,陳普說在還沒有整理之前,這裡相對昏暗,一般人也不太敢進去。但現在彷彿就像市民活動中心一樣,旅人們既可在此安心尋寶,也能漫無目閒晃。而這些極具歷史背景、帶有符號性的器物,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在陳普創作上的某些視覺感,「我覺得它是不同面向的影響,比如回到繪畫狀態就是極為感受性,同時又能融合抽象與具象的符號,因而產生許多的想像空間,而這也是我作品裡比較有趣的部分。」
享受獨處、在城市漫遊!反芻內在的自我
不過談到小時候,以前就讀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時的他,放學後都會故意搭公車到敦化南路與和平東路口,再慢慢走回家,當時他會經過遠企、仁愛圓環、敦南誠品,沿著忠孝東路緩步走回後來遷至建國南路的住家。「因此,只要有時間我都很享受散步的過程,其實也沒幹嘛,就是走路。但我覺得,那個過程也跟我後來的創作,或體驗設計有所關聯性。因為我很可以跟自己獨處,而且從小不是在一個持續變動的狀態下成長,我認為那對整個人格養成是極具幫助的。」
也因為散步,他常會發現城市裡有趣的小空間,「這些建築一直都在身邊,有些人可能一年去東京5次,但如果沒有起心動念刻意繞行,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經過你家隔壁條巷子。因此,我很享受這種每次回家都不要走同一個路徑的過程,這可能是在大安區生活很特殊的一種狀態,因為這邊的巷弄都很適合步行,對我來說也是很棒的成長經驗。」
因為,在城市裡迷路向來是件奢侈又愉快的事,尤其在台北、在大安區,只要願意鑽進巷弄,無論走了多遠,繞了幾圈,都能察覺到某種質樸、不張揚的生活感,與一如既往雜揉而成的文化符碼不時浮現;這是陳普創作靈感的來源之一,也像是一道道能穿越內在的風景,將世俗浮躁的毛邊緩慢且安穩地熨平。
最新文章
-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
日常的累積成就獲獎的驚喜!專訪第17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5/04/09 -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
誠品電影院特企放映聚焦青年導演創作!耿軍導演《漂亮朋友》4/8放映
2025/04/01 -
2025清明連假全台16檔展覽推薦!從藝術家視角啟動觀察世界的新濾鏡
2025/04/01 -
專訪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看見人和樹木的一萬種可能
2025/04/01 -
童心看世界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台灣兒童創作組揭曉
2025/03/2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