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走進尼德蘭繪畫時代!奇美博物館以4大單元揭開《畫師們》創作祕辛

2024/10/25 陳宜慧

想體驗400年前的藝術流行風潮,全新《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特展,於10月26日至2025年8月31日在奇美博物館登場!此次展覽以四大單元展出近60幅奇美精選的珍藏畫作,不只結合數位動畫、裝置、空間等多種面向展示,更透過更為輕鬆友善的互動體驗拉近藝術迷與畫作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公開了當時藝術家的訓練模式,並邀請大家一起掀開科學檢測的面紗,揭開畫作底下尼德蘭畫師們所隱藏的創作祕密。

奇美博物館全新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是奇美歷時12年的研究成果,亦為「臺南400」壓軸大展,此次展覽分享的不只是畫作,還有尼德蘭繪畫的獨特時代背景,也邀請大眾從藝術的角度,重新認識400年前世界彼端的文化。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奇美博物館全新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是奇美歷時12年的研究成果,亦為「臺南400」壓軸大展,此次展覽分享的不只是畫作,還有尼德蘭繪畫的獨特時代背景,也邀請大眾從藝術的角度,重新認識400年前世界彼端的文化。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進入展場前!先聊聊什麼是尼德蘭繪畫時代?

尼德蘭在早期歐洲的概念裡,其實是個地區性概念,因16、17世紀的尼德蘭因貿易發達、經濟繁榮,帶動中產階級興起,藝術不再是皇室貴族的專利,家家戶戶都有賞畫、買畫的需求,因而造就供不應求的藝術市場,當時許多人紛紛投入畫師行列,他們如同現今的職人一般,不但追求美學表現,也必須考量市場需求和商業利益,進而發展出多樣且彈性的作畫模式。而此次展覽集結奇美12年來的研究,引領大眾回到這個經貿繁榮的大航海時代。

近代早期與跟現在的尼德蘭對照。 圖/Chris Chen提供
近代早期與跟現在的尼德蘭對照。 圖/Chris Chen提供

四大單元亮點一次看

▧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一揭大航海時代的富饒繁盛

從地理環境與政治局勢切入,介紹16、17世紀尼德蘭的社會背景與藝術發展。展覽入口處以古今地圖對照,讓觀眾一目了然近代早期的「尼德蘭」指的並非「荷蘭」單一國家,而是涵蓋今日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與法國北部等地;接著,以帆船與海為前導意象,指出大航海時代迎接前所未有的繁盛。此單元展出〈世界向阿波羅致敬〉、〈全家福〉等畫作,從中可感受當年豐盈富饒的輝煌榮景。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以帆船與海為意象,指出大航海時代帶來當地的繁盛。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以帆船與海為意象,指出大航海時代帶來當地的繁盛。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以古今地圖對照,讓觀眾了解「尼德蘭」的位置。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以古今地圖對照,讓觀眾了解「尼德蘭」的位置。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其中值得關注的〈世界向阿波羅致敬〉,由太陽神阿波羅坐在紅布華蓋中,然後來自四大洲的擬人化人物,分別是頭戴高頂盤帽手持香爐的亞洲、拿著珠寶的歐洲、手捧珍珠的非洲,以及頭戴羽毛的美洲。這件作品可與另一位畫家法蘭斯佛朗肯二世的〈皇帝查理五世的退位〉相互連結,也是揭開尼德蘭地區輝煌富足的代表創作之一。此外,〈全家福〉創作中以輕鬆的家庭日常,透過畫中元素悄然烘托許多寓意,其中包括像是男主人腳下的小狗代表婚姻忠誠,桌上葡萄、紅酒、麵包則是紀念耶穌受難的聖餐連結。特別是,作品內的牆面亦掛有好幾幅繪畫,因當時經貿繁盛家戶都把畫作當成裝飾品,也會邀請友人至家中欣賞作品,討論其中的意義。為此突顯出當時有市場即有需求,才有一堆人爭相想要投入畫師行列。

〈世界向阿波羅致敬〉。 圖/Chris Chen提供
〈世界向阿波羅致敬〉。 圖/Chris Chen提供

〈全家福〉。 圖/Chris Chen提供
〈全家福〉。 圖/Chris Chen提供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學徒熬成師傅SOP大公開

此展區主要公開當時藝術家的SOP訓練模式與工作坊的運作,讓大眾認識到畫師們的職人之路。先從一幅描繪工作坊的畫作製成數位動畫〈油劃的創造〉動畫版,呈現學徒、畫工與師傅的分工與養成。同時,當畫師們為追求產量,工作坊亦發展出許多高效生產的技巧,展覽亦介紹了其中相當關鍵的「轉移草稿」技法,包括描圖法、印花粉轉印法、分格法等,讓大眾了解畫師們如何兼顧效率與品質去完成精美的作品。此外,展場內也分享了當年畫作交易情況,比如當街賣畫、以書店結合畫廊的複合經營策略等,體現其市場的運作模式。

其中像是楊.荷賽特作品〈聖母子〉 (仿)則為16世紀仿照15世紀法蘭德斯大師羅伯特.坎平畫風的作品,因其所開創特有的聖母子圖像類型,是不少後人所仿效的風格。至於透過〈聖母子〉(仿)楊・荷賽特作品,以大面積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的銅元素分布圖,亦可發現到當時的畫師採專業分工,其繪製順序多由風景畫家先出手,再由人物畫家接力完成。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以畫作搭配科學檢測圖像,呈現畫作底下的祕密。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以畫作搭配科學檢測圖像,呈現畫作底下的祕密。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展場一隅。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展場一隅。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透過數位動畫呈現學徒、畫工與師傅的分工與養成。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透過數位動畫呈現學徒、畫工與師傅的分工與養成。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將〈聖母子〉(仿)楊・荷賽特作品進行科學檢測,可以發現到當時的畫師採專業分工,其繪製順序多由風景畫家先出手,再由人物畫家接力完成。 圖/Chris Chen提供
將〈聖母子〉(仿)楊・荷賽特作品進行科學檢測,可以發現到當時的畫師採專業分工,其繪製順序多由風景畫家先出手,再由人物畫家接力完成。 圖/Chris Chen提供

「聖母子」是基督教中最歷久不衰的圖像主題。 圖/Chris Chen提供
「聖母子」是基督教中最歷久不衰的圖像主題。 圖/Chris Chen提供

像比較早期的作品,用X光去照射它時,會看到其材料都是木板,而這件〈聖母子〉即以正面與反面的呈現展現出其木板畫的本質。此外在X光照射時,也會發現到這件作品使用了木頭榫接的方式拼組而成。
 圖/Chris Chen提供
像比較早期的作品,用X光去照射它時,會看到其材料都是木板,而這件〈聖母子〉即以正面與反面的呈現展現出其木板畫的本質。此外在X光照射時,也會發現到這件作品使用了木頭榫接的方式拼組而成。 圖/Chris Chen提供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題材多元豐富、飽含寓意

此區展現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多元豐富」的重要特色,囊括「風俗、靜物、風景、肖像、歷史寓意」五個主題。有趣的是,這些作品經常「畫中有話」,不只增添其神性與警世意涵的元素,也讓畫作擁有更多值得玩味的細節。

在風俗的部份,比如說楊・斯汀即是以風俗畫著稱,他的畫作中經常飽含各種諷刺意味,其作品構圖相對凌亂,畫中人物也都呈現享樂、歡愉的氛圍,像是〈酒館內的嬉樂人群〉也透過畫面前方的牡蠣,象徵性愛,而酒杯則有酒後亂性的意味,至於〈在儲食間布滿食材獵品的桌旁調情的一對男女〉,則是結合了生食靜物與男女互動,奇怪的是,為何女子手上要捉拿著「鳥禽」呢?原來在荷蘭文中「鳥禽」有交媾的意思,因此女子這一舉動更揭示了兩人不只放縱口慾同時也耽溺情慾之意。

而來到靜物,從亞德里安.寇爾特的〈紅醋栗〉精緻晶瑩果汁感飽滿的形態,即可充份展現出畫家的功力。此外,在風景的主題中,〈風車前的旅人〉則描繪了典型的尼德蘭村落景致,其中畫面中的風車也具有雙重寓意,既代表經濟繁榮、生活理想,也暗諷夢想不用工作即可富裕的愚蠢之人。

不得不說,展場內的作品標示都沒有過度高大上的描述,更多是以相對日常、甚至是充滿趣味性的小知識。因此即便是對尼德蘭時代不甚熟悉的觀眾,也能在一步步的引導下,感受到觀展的樂趣。

〈酒館內的嬉樂人群〉。 圖/Chris Chen提供
〈酒館內的嬉樂人群〉。 圖/Chris Chen提供

女子右方為〈在儲食間布滿食材獵品的桌旁調情的一對男女〉。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女子右方為〈在儲食間布滿食材獵品的桌旁調情的一對男女〉。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紅醋栗〉。 圖/Chris Chen提供
〈紅醋栗〉。 圖/Chris Chen提供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以畫作搭配科學檢測圖像,呈現畫作底下的祕密。此為〈風車前的旅人〉。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以畫作搭配科學檢測圖像,呈現畫作底下的祕密。此為〈風車前的旅人〉。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展現多元豐富的尼德蘭繪畫,此為風景主題。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展現多元豐富的尼德蘭繪畫,此為風景主題。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展現多元豐富的尼德蘭繪畫,此為肖像主題。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展現多元豐富的尼德蘭繪畫,此為肖像主題。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展現多元豐富的尼德蘭繪畫,此為歷史寓意。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展現多元豐富的尼德蘭繪畫,此為歷史寓意。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以科學檢測挖掘背後祕密

此展區邀請觀者從博物館研究人員的角度,共同思考研究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並深入淺出地介紹博物館如何採用科學檢測研究作品。本區藉由大量科學檢測圖像與作品的對照,揭開畫作底下隱藏的祕密,〈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竟然曾經「換臉」?而看似完整的〈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其實是由兩幅作品拼接組成;另外,被譽為北方達文西的范.克雷夫向來以獨有聖嬰飲酒圖像設計聞名,但透過科學檢測會發現,此次展出的作品〈聖母子〉是採用鋅白為顏料,但鋅白卻是19世紀後才開始廣泛使用,因此可以斷定此作並非出自范.克雷夫與其工作坊之手。

台夫特畫派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科學檢測的鋅元素分布圖,推測其面部修改應是使用含有鋅白的顏料,但鋅白在19世紀後才廣為使用,可見此修改應為後人手筆。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台夫特畫派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科學檢測的鋅元素分布圖,推測其面部修改應是使用含有鋅白的顏料,但鋅白在19世紀後才廣為使用,可見此修改應為後人手筆。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作品〈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透過科學檢測發現,黃色標示出來的區域與環串果實靜物屬於不同畫布。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作品〈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透過科學檢測發現,黃色標示出來的區域與環串果實靜物屬於不同畫布。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此作〈聖母子〉經科學檢測後,同樣發現到,不太可能出自范克雷夫或是其工作坊,也不太像16世紀尼德蘭地區的作品,因顏料中含有大量的鋅,而鋅白則是19世紀後才廣泛使用的顏料。 圖/Chris Chen提供
此作〈聖母子〉經科學檢測後,同樣發現到,不太可能出自范克雷夫或是其工作坊,也不太像16世紀尼德蘭地區的作品,因顏料中含有大量的鋅,而鋅白則是19世紀後才廣泛使用的顏料。 圖/Chris Chen提供

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邀請民眾可以透過互動裝置,察看作品影像與隱藏在畫作底下的細節(左),同時亦可走進「光學體驗區」光學長廊,觀察光譜的變化。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邀請民眾可以透過互動裝置,察看作品影像與隱藏在畫作底下的細節(左),同時亦可走進「光學體驗區」光學長廊,觀察光譜的變化。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透過燈箱互動展示,認識紅外線、紫外光、X光等光線特性,了解科學檢測的方法。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透過燈箱互動展示,認識紅外線、紫外光、X光等光線特性,了解科學檢測的方法。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展場一隅。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展場一隅。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透過六大互動體驗近距離觀察畫作

為了使觀眾更輕鬆吸收知識、深入了解展覽內容,《畫師們》特別規劃6大互動體驗區穿插於各單元中。「轉移構圖」技法體驗區,能依據簡單的格子線條模仿描繪,領會畫師們如何利用「分格法」來「複製」畫作,了解工作坊提高效率的祕訣。「繪畫材料與繪畫步驟」體驗區,可近距離觀察畫作的基底材、打底層、底稿、底色、顏料層等,還能親手觸摸每一層材料的不同質感。

「木卡榫體驗區」可以了解大型畫作如何用數片木板組合而成,並且直接動手操作看起來「天衣無縫」的卡榫裝置。「木紋觀察體驗區」提供放大鏡,讓您審視木材年輪,感受研究人員如何運用木紋分析判斷畫材的年代和產地。「風俗與靜物」自拍區,則能走入畫作、變身主角,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專屬作品。「光學體驗區」指引民眾走進約三公尺長的光學長廊,觀看光譜的變化,另透過燈箱互動展示,端詳紅外線、紫外光、X光等不同光線的檢測特點,了解科學檢測的方法。

無論是純粹以審美的角度欣賞,或是從時代的脈絡切入,皆能感受到《畫師們》所展現的不只是畫作本身,同時也是透過400年前的藝術縮影,讓大眾得以穿越時空走進另一種文化視野。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裡提供「木卡榫體驗區」讓大家可動手操作不同的卡榫裝置。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裡提供「木卡榫體驗區」讓大家可動手操作不同的卡榫裝置。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木卡榫體驗區」可動手操作不同的卡榫裝置。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木卡榫體驗區」可動手操作不同的卡榫裝置。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裡的「繪畫材料與繪畫步驟」體驗區,可觸摸基底材、打底層、底稿等每層材料的不同質感。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裡的「繪畫材料與繪畫步驟」體驗區,可觸摸基底材、打底層、底稿等每層材料的不同質感。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裡的「繪畫材料與繪畫步驟」體驗區,可觸摸基底材、打底層、底稿等每層材料的不同質感。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裡的「繪畫材料與繪畫步驟」體驗區,可觸摸基底材、打底層、底稿等每層材料的不同質感。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裡的「木紋觀察體驗區」提供放大鏡,可以審視木材年輪,感受研究人員如何運用木紋分析判斷畫材的年代和產地。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裡的「木紋觀察體驗區」提供放大鏡,可以審視木材年輪,感受研究人員如何運用木紋分析判斷畫材的年代和產地。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在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裡特別設置了「風俗與靜物」自拍區,歡迎大家也能走入畫作、變身主角。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在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裡特別設置了「風俗與靜物」自拍區,歡迎大家也能走入畫作、變身主角。 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展出地點:奇美博物館 特展廳

展覽日期:2024年10月26日-2025年8月31日(週三、除夕休館)

展覽時間:9:30-17:30

票價資訊:全票400元、優惠票350元、雙展套票(常設展+特展)450元

售票通路:奇美博物館官網、奇美博物館售票櫃台、Klook、KKday、ibon售票系統、易遊網、Trip.com

活動:配合《畫師們》特展,奇美博物館規劃一系列學習活動,讓參與者化身學徒,體驗昔時學徒的工作坊日常。每場名額有限,售完為止。

官網:www.chimeimuseum.org

最新文章

「靜 • 物」展覽以靜物為主軸,展出9組藝術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錄像與空間裝...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以9組藝術家作品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

2025/03/21
國際舞壇新星王宇光新作《人之島》,以舞蹈漂泊歐亞島國 串起人和島嶼的力量。
 ...

王宇光《人之島》3/22-3/23衛武營登場!以舞蹈串起人與環境下的島嶼詩篇

2025/03/21
「誠品行動圖書館」滿載逾1,500本圖文書,今日起繞行全台鄉鎮。
 圖/誠品文...

「誠品行動圖書館」出發了!2025全新書車以1500本圖文書繞行全台鄉鎮

2025/03/20
2025第14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將於11月1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登場!...

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邀全球54位藝術家共探思慕之境

2025/03/20
《祇樹給孤獨園》畫中是佛陀在樹下講金剛經的故事。圖/蔣勳基金會提供

都市叢林裡的靜謐庭院 在樹影鳥鳴間體會蔣勳作品「祇樹給孤獨園」

2025/03/20
超人氣《WITCH WATCH 魔女守護者》動畫前3集搶先大銀幕播映 !滿滿動畫...

YOASOBI獻唱主題曲!《WITCH WATCH 魔女守護者》台北首映從頭笑到尾

2025/03/19
主視覺以「時尚・無盡」為核心概念,共同推動全循環永續時尚。圖/文化部提供

臺北時裝週如何推動永續時尚?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分享「全循環」讓時尚無限延續!

2025/03/18
新富有樂市《跟神明溝通這件事》於3月22至3月23日在新富町文化市場登場!以市集...

新富有樂市《跟神明溝通這件事》限時開市!占卜、香氛、命理一次滿足

2025/03/18
呂忠翰&陳敏佳攝影展。圖|裏山URAYAMA

呂忠翰&陳敏佳攝影展3/14裏山開展!《巔峰之外》深探影像背後的真相

2025/03/17
戲劇型沉浸式體驗《愛情城市》,邀請你踏入派對,一窺愛的掙扎與抉擇。 圖/驚喜製造...

驚喜製造全新力作!戲劇型沉浸式體驗《愛情城市》Belle’s in Taipei登場

2025/03/17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特展,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形容:「這是值得來看三次...

巨型蜘蛛震撼現身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 布爾喬亞大展 館長翁美慧:值得來看三次的展覽

2025/03/15
巨型蜘蛛雕塑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台灣首次大型個展,3/15富邦美術館盛大開展。...

開箱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展覽!三大展區、巨型蜘蛛雕塑一次看

2025/03/14
《梁祝的繼承者們》舞台映画由路嘉欣、趙逸嵐等多位資深舞台劇演員,以充滿戲劇張力的...

《梁祝的繼承者們》舞台映画3/22起誠品電影院獨家放映!導演座談再加碼

2025/03/14
《我想再次當個小孩》特展。圖|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我想再次當個小孩》特展!從奈良美智、村上隆等7位藝術家視角重探童年記憶

2025/03/13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6月登台 80件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亮相

2025/03/13
文心藝所創辦人葉曉甄(左),感受到自己和皮耶雨格(右)的作品之間有化學作用。圖/...

探索真實與虛幻的邊界:皮耶.雨格的當代藝術世界

2025/03/12
2025 新營藝術季《水水三重奏》即將盛大舉辦,一起來和藝術跳一支舞吧!
 圖...

2025新營藝術季《水水三重奏》3/29登場!市集、國內外精彩演出一次看

2025/03/11
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德利亞.梅達爾(Andreea Medar)在台首次個展「從你的...

以發光之窗一窺羅馬尼亞百年記憶!安德利亞.梅達爾個展關渡美術館登場

2025/03/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