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10部2024年度必讀之作

2024/12/11 編輯|詹筱苹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於11月1日公布最終得獎名單,2024年共293部作品角逐,最終由平路《夢魂之地》2024金典獎年度大獎。2024臺灣文學獎得獎者,總計7部金典獎得主、3部蓓蕾獎新人作品,包括5部題材殊異的小說,3部顛覆框架的詩集,2部田野史料扎實厚重的非虛構書寫。評審們認為,由於文學邊界不斷擴大,文類的跨越與融合也蔚為趨勢,作家們不斷尋找說故事的嶄新方式,在情節塑造、語言運用等各方面,都展現獨到見解與深刻感受。7部金典獎得獎作品,文類多元,題材各異,卻又互文相涉,交織出奇妙的對話氛圍,反映作家對當代臺灣共時而異相的觀照。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10部2024年度必讀之作
。Photo by Fallon Michael on Unsplash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10部2024年度必讀之作 。Photo by Fallon Michael on Unsplash

金典獎年度大獎|夢魂之地

作者|平路、出版社|木馬文化

《夢魂之地》在寫作技巧及想像力的豐富度上獲得高度認可。伊格言說:「這本就有『行險』!文字密度和難度都夠高。作者能經營高級的懸疑感,吸引人一直讀下去,文筆華麗但不冗贅,故事也好看。父子關係對家國處境的隱喻是核心所在。」廖玉蕙說:「比起歷史描述,人際的掙扎與人性中的困厄,才是這本小說最重要的部分。台語、通靈儀式,還有宮廟語彙流利穿梭;從民間到統治階層、轟動的社會事件都囊括其間。可見小說技術日新月新,入乎其內而出乎其外。」即使每個人對歷史的詮釋視角不同,但皆同意小說描述情感細膩之處,令人動容,而民俗和通靈題材則非常接地氣。

金典獎02|小說|山鏡

作者|張郅忻、出版社|九歌出版

以鏡為喻,寫同居一山的族群混雜境遇、原住民及客家族群身分矛盾的課題。這種課題在30本入圍作品中一再被書寫,詩裡、小說裡、非虛構文類裡,儼然是現下最受關注的熱門題材。張郅忻以多重視角敘述生命的抉擇,用近乎推理的懸疑推進劇情,催出閱讀者一口氣看完的興味,在寫作策略上最值得稱道。

評審認為《山鏡》不僅好看,整體結構和技術性都很鮮明;作者同時駕馭好幾條敘事軸線而不紊亂,透過不同視角,處理複雜的原漢問題。用說故事而非說教的方式,使人理解原漢衝突;語言節制,情感豐沛,內心的描述非常細膩。乜寇說:「我常和泰雅族相處,裡面說話的方式與對白,真的就是那個族群的人。在臺灣創作一定要跨族群,否則很封閉;好壞不是落在特定的族群,小說是描述一種生存,我很喜歡裡面的空間感。」

金典獎03|詩集|幸運的罪

作者|隱匿、出版社|雙囍出版

以幽默摹寫現世的荒謬,從日常擷取題材,寫貓時,深情款款;以生活細節刻劃母親時,曖曖含光。隱匿以有限文字將生命的獨特經歷煉化出無限,幾篇台語詩的寫作,流利靈動,頗令人驚豔。

金典獎04|小說|甜麵包島

作者|鹿苹、出版社|印刻文學

用詩意盎然的文字摹寫流離的故事,氣氛氤氳,似幻還真,堪稱「怨而不怒、哀而不傷」,展現了深厚的生命關懷。書中瀰漫著的熱帶風情與異國情調,使作品肖似翻譯的精美外國小說,在入圍的14本小說裡,獨樹一幟。

黃宗慧說:「後殖民議題作為刷淡的故事背景,讓個體命運從中鮮明地浮凸出來。」廖玉蕙則說,她很被裡面的漂流意識吸引,「文字流暢,以一種老派的筆法傳達對鄉土的懷念。」李屏瑤則描述本書猶如「一支長鏡頭的紀錄片」,有舒暢的閱讀體驗。

金典獎05|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

作者|簡永達、出版社|春山出版

有500餘頁,關照外籍移工處境。作者以帶有自覺的書寫,真正住進田野,浸泡到「成為他們的一分子」,使報導的人物更為立體,展現移工多樣性及臺灣社會更真實的樣貌。尤其逐年增加的移工已經是臺灣一分子,作者以第一人稱視角,帶領讀者隨著文字運鏡身歷其境,照見移工政策、個人故事乃至國際仲介下的各種變化,讓人看見臺灣有這樣一個由東南亞文化構築的世界,是臺灣人應該要看到的作品。

金典獎06|小說|暗路

作者|李金蓮、出版社|九歌出版

大體刻劃人生中不為人知的困境與失落。敘事節奏悠緩,無論是描繪青春物語、代寫情書的惻惻戀慕、家庭關係的疏離、有志難伸的悵惘、婚姻中的孤寂或乏人傾聽的老後,千迴百轉的心事都轉進深沉綿長的伏流裡,如此內斂收束,婉轉迤邐,堪稱老派愛情的典型。

評審則一致認同《暗路》是一本語言流暢、文字樸素,卻用字精準的小說。它凝視了一種難以言喻而騷動的東西,細膩捕捉每個角色所處的時代脈絡與精神創傷;其完整的人生被一一安放在每篇小說,完成度很高,表現平穩。作者誠懇地說故事,不炫技,彷彿人物在透鏡裡,凸顯作者精雕細琢的手工藝,橫跨不同年代的生命困境,抓住人心。

金典獎07|詩集|噢,柯南

作者|唐捐、出版社|雙囍出版

以嬉笑怒罵包裝,顛覆慣見的現代詩框架,追求奇譎痛快與幽默出奇的諧趣。時事哏、戲仿無所不在,融冶古代經典與最夯的現代網路現象與語言於一爐,亦莊亦諧中,除趣味橫生,也飽含哲理。

羅毓嘉說唐捐能把「dirty」的東西變得「得體」,「寫人所不能寫,各種葷素不忌、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東西都能有詩意。」讀的時候,若像鯨向海所言能「忍住不笑,就會出現莊嚴氣氛」,這本詩就有這種氛圍。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得獎作品。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得獎作品。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蓓蕾獎01|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

作者|梁廷毓、出版社|游擊文化

700多頁,寫族群和靈異傳說,增加族群間的彼此理解,梁廷毓是首次由藝術界跨足文學界的新手,同時獲得金典獎及蓓蕾獎。

評審認為,作品田野紮實、材料豐富,作品的文學性表現在如何將踏查訪談、史料和臆測彼此穿插得宜,令人敬佩。有別於漢人中心的視角,從自身族譜拉出歷史的縱深,凸顯原、漢衝突的邊界感,讓人驚豔。乜寇特別說道:「它把整個地方生態、自然和地理向度穿插在歷史爬梳之中;透過親身踏查、參照文獻,讓知識產生與空間交錯融合。沒有特別凸顯哪個族群,呈現出原漢的整體生態;對於相關主題的書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式。」

蓓蕾獎02|詩集|骨鯁集

作者|黃璽、出版社|雙囍出版

這是黃璽第一部漢語詩集,懷抱強悍的生命力思考身分認同。用迥異於慣見的語彙和方式,敘說現下年輕原民生活在解殖政權下的實境,創意十足。寫流失、寫哀悼與死亡,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但容或已勇敢直面相對,卻仍哀傷不減,令人閱之悵然。

乜寇推薦從原住民部落視角書寫泰雅族的詩集《骨鯁集》,該書讓讀者看到一個泰雅詩人如何回到自己身分、語言以及部落的主體,展開風格獨特、近乎實驗性,同時兼具批判、詼諧的創作,打開了關於詩的不同視野。黃宗慧提及書中展現豐富哲思和強悍生命力,而由身分認同開展的相關思考,更值得重視。羅毓嘉認為,它充滿我們不熟悉但新奇的東西,或許正在發明另一種「詩」的模樣。

蓓蕾獎03|小說|變成的人

作者|許恩恩、出版社|木馬文化

以作品留下屬於特定世代的社運記憶。敘寫太陽花運動前後的抗爭經過,從校園異議性社團的養成,直寫到親自參與抗爭行動的心路歷程;其間穿插個人與同儕的相互砥礪、切磋,出國參訪倡議團體,甚至情感關係及工作、生活,完整刻劃社會運動者的樣貌。許恩恩首次出書,就產出這樣豐實誠懇的作品,後勢最被看好。

周芬伶推薦《變成的人》「一個新人處理運動議題,情感有打動我,第一本書就有這樣的成果,顯示她是有未來性的。」李屏瑤也覺得這部作品高度還原了當時運動的空間感和氣味,很不容易;羅毓嘉認為作者以長篇小說留下臺灣的世代記憶,值得推薦。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得獎作品。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得獎作品。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最新文章

臺文館第二個臺北據點「臺灣文學糧倉」修復完成、正式啟用。 圖/文化部提供

「臺灣文學糧倉」亮相!歷史建物大跨度木桁架現身、兩大特展同步登場

2025/06/17
《少女》胸像與黃土水專室。圖|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太平國小博物館7/3對外開放!在百年校園閱讀大稻埕的藝術與在地記憶

2025/06/16
奈良美智「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主視覺。圖|中華文化總會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6/16
詩人鄭愁予辭世,他的詩句「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寫下遊子情懷。本報資料照片

詩人鄭愁予91歲辭世 「達達的馬蹄」成絕響

2025/06/16
《歌舞的我們》記錄下屏東三地門部落裡多元性別族群——牧凡與陳薇的故事。

在豔陽高照的南方,看見成長中必經的陣痛——導演盧盈良與《歌舞的我們》

2025/06/15
謝銘祐|來自台南的音樂唱作人,自稱「府城流浪漢」,以音樂創作與實際行動關注社會議...

生活在一座躁動之島——音樂人謝銘祐與《偏南》

2025/06/15
離島 蘭嶼

走訪台灣鄉鎮與離島,用居民的視角拍攝/攝影師 水島貴大

2025/06/14
台北 西門町

是台灣魅力,還是視覺文化偏見呢?/攝影師 鄭弘敬

2025/06/14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將於6月14日至10月12日於國立...

81件作品來台!大都會博物館x故宮《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名作展》登場

2025/06/13
盤點2025下半年日本六大藝術展覽活動。
 圖/TARO NASU Tokyo...

走進日本藝術現場!一次盤點2025下半年六大必看展覽活動

2025/06/12
「這是一個不會讓大家失望的藝術團體!」Bluerider ART藍騎士藝術全新展...

Bluerider ART台北敦化新空間亮相!首展聚焦臺灣「悍圖社」50+精彩之作

2025/06/11
莫內展區的巨幅日本橋壁畫,會成為民眾的打卡聖地。記者王聰賢/攝影

印象派6/11富邦美術館開展 莫內真跡在台灣

2025/06/11
全美首藏莫內《睡蓮》美術館珍藏來台 6/11富邦美術館盛大開展。
 圖/富邦美...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展覽登場!莫內《睡蓮》領銜、一次飽覽52件真跡

2025/06/11
鄭雙雙一路征戰超級偶像、星光大道等大小比賽舞台,累積十年經歷,今年以首張專輯《T...

靈魂女聲鄭雙雙蟄伏十年首張專輯《Time》闖入金曲獎!成功提名最佳新人

2025/06/10
安卓藝術15年特展「生命樹」邀請畫廊長期代理與合作的台灣、亞洲與歐洲的15位藝術...

安卓藝術15週年特展「生命樹」邀15位國際藝術家一展植物與時間風景

2025/06/06
2025 C-LAB年度大展從語言出發開展多樣的想像與討論。
 圖/藝術家安利...

C-LAB年度大展「如果我們的語言是……」集9國、22組藝術家探索語言想像

2025/06/05
全台最Chill的音樂祭「秋OUT音樂節」10/11-12登場!邀樂迷漫遊台北公...

「秋OUT音樂節」10/11-12台北公館登場!澀谷系音樂教父睽違七年再度來台

2025/06/04
「TFAI 童心電影院」新一季主題為「恐龍大戰機器人」。圖為《歷險小恐龍》劇照。...

恐龍大戰機器人!TFAI童心電影院第二季熱映 經典《歷險小恐龍》重磅回歸

2025/06/0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