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誼兒童動畫大獎兩位法國得主分享 站在兒童高度是創作重點
信誼兒童動畫獎得主Augusto Zanovello 與Sophie Roze,在創作中除了援引自身經驗,關鍵是「站在兒童本位」,不藉動畫說教,但在影片中傳遞情感與價值觀。
Zanovello生於巴西,之後移居法國,畢業於路易斯盧米埃電影學校,曾於動畫學校法國哥布林視覺學校教授分鏡設計,曾獲法國電影最高榮譽凱撒電影獎的提名,首獎作品《Lola and the Sound Piano》(蘿拉的魔法鋼琴)已獲多項國際獎項肯定,講述Lola與5歲自閉症弟弟的故事。
Zanovello指出:「兒童動畫不是科普、不是說教,娛樂性很重要,要以小孩的視角、站在孩子的高度,傳遞讓孩子能理解的事。」本片談的是自閉症,設定受眾是7至10歲,片中的Lola是11歲,也符合兒童會追隨年齡略長同儕的習性。
Zanovello就有一位自閉症弟弟,也有一對朋友兄弟以各種器具玩音樂,因而形成本片架構。困難之處在於定格動畫有實際物件,一格一格拍攝很花時間,人偶的製作也相對困難,要想辦法以物件去傳遞人的情感。但他笑說,自己曾拍過真人電影,有一次只是想調整演員的位置,演員卻說:「不要碰我,我不是黏土人。」所以他更喜歡能掌握的動畫。
法國導演Sophie Roze以《The Drifting Guitar》(吉他漂流記)在本屆北中南親子播映會後獲兒童票選最受歡迎獎,講述一隻黃鼠狼如何藉由友誼和音樂找到自我的定位,也已獲得多項國際大展。
「這部影片是我首次有意識地放進個人經驗。」Roze小時一直無法正確發出黃鼠狼法文「fouine」的讀音,父親覺得很可愛,就以此為女兒的小名,但父親在她20歲時過世,她將這部片獻給父親。父親是會計師,Roze覺得他不愛這個工作,就像片裡的黃鼠狼一樣,「我父親一生都沒有找到定位,所以黃鼠狼是父親也是我。」
Roze擅長使用定格動畫、木偶和剪紙技術來創作,她並不排斥3D電腦動畫,但自己需要與媒材直接接觸,寫劇本時常常就會開始做手作,腦中即出現很多分鏡。
作品獲得兒童喜愛,Roze分析:「我覺得是因為我有幸福的童年。」除了自身經驗,她也會偷偷錄音或筆記下兩個女兒與朋友的聊天,這些會成為她的靈感來源。就是這樣的創作理念,Roze的作品有娛樂性,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傳遞價值,她希望小朋友們在影片中看到友情,願意給予善意、願意接納,也只有遇到對的人,才能幫助自己發展出對自我的認知。
信誼基金會
最新文章
-
舒淇首部自編自導電影《女孩》入圍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全新視覺設計亮相
2025/07/23 -
設計品牌舟舟物物周年展 一張三角凳與六件藝術作品的對話
2025/07/22 -
港片迷注意!杜琪峯親臨開幕、20部經典之作8、9月影視聽中心輪番上映
2025/07/22 -
椅子樂團《愛的對白》數位發行!久違台語作品回歸、早期民謠再現
2025/07/18 -
2025屏東夏日狂歡祭7/19登場!0度冰宮、13米冰雕溜滑梯免費暢玩
2025/07/18 -
張碩尹攜手英國藝術團隊推新作:一部關注「家」的互動短片,觀眾移動決定觀看視角
2025/07/17 -
伊日藝術計劃兩大展覽《房間裡的大象》、《The Magical Journey》7月展出
2025/07/16 -
走進MoCA「山/市」!專訪建築大師Peter Cook:我仍保有童心,仍然喜歡玩
2025/07/15 -
「漢聲五十五:本來.未來」展覽 一場獻給台灣老中青三代的文化行動
2025/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