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桃源獎於2025年3月26日公布最終得獎名單,得獎作品與11件入圍作品於3月26日起至5月18日在桃園展演中心免費展出。首獎由泰國四人團體以作品《紅鷹 桑摩拉哥:他的故事裡再無英雄》獲得,另外10件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作品來自臺灣、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比利時,作品涵蓋平面創作融合空間裝置、影音與互動式作品、以及計畫型創作等多元類型,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除了展現當代藝術創作異質的形式面貌,主題更回應當代社會的諸多徵候,促成各地文化景觀的交織。
▍桃源國際藝術獎是什麼?
「桃源國際藝術獎」前身為「桃源創作獎」,自2001年起舉辦,當時與臺北美術獎、高雄獎並列為臺灣三大當代藝術創作競賽。2018年美術館成立後,獎項改為雙年展形式,提供藝術家更充裕的創作時間,歷經20屆、25年發展,已成為桃園重要藝術資產,更在去年榮獲國際專業藝術媒體Ocula評比為近年最具潛力之亞洲藝術獎項。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競爭有多激烈?
初選獲得83個國家的參賽者熱烈響應,1161組藝術家踴躍投件,為歷屆最高,自2021年轉型為國際型徵件以來,廣泛得到國際藝術領域專業人士與創作者的關注,以11件入圍作品入選,角逐決選獎項。經過複審國際評審團審慎的評選後,於3月26日揭曉最終得獎名單。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亮點
首獎01|紅鷹 桑摩拉哥:他的故事裡再無英雄
藝術團隊|泰國,朱拉亞農.西里彭+卡薩馬彭.薩恩蘇拉坦+阿金.通永功+格隆蓬.朗卡賓
Chulayarnnon Siriphol、Kasamaponn Saengsuratham、Arjin Thongyuukong、Krongpong Langkhapin
以泰拳運動為載體,奠基人類學研究方法與藝術創作的結合,透過身體表演及影像創作,揭開冷戰政治與民族主義對社會的形塑,同時觸及泰國泛文化潮流中「英雄」形象建構及其意識形態的潛移默化。評審團主席魯本.基漢認為:「這是一件巧妙融合了紀錄片、文獻,以及表演性手法的作品,同時兼具藝術性與民族誌的特質,並以超越紀錄片的形式引起觀眾的共鳴。」針對其展示手法、藝術表現,以及團隊多方專業的協作方法,評審團一致給予高度評價。
遊藝獎02|像魚一樣睡覺
藝術團隊|太認真,佘文瑛+郭柏俞
以海廢物及相關拾得物作為媒材,運用印尼漁工的建築技術,將展場打造成一處臨時的心靈居所,悄然回應全球移工面臨的危機。
優選獎03|克制的祈聲(編碼)
藝術團隊|美國,凱文・科爾科蘭Kevin Corcoran、豪爾赫・巴赫曼Jorge Bachmann
為兩位長期合作即興音樂、環境錄音與多媒體裝置的美國藝術家凱文・科爾科蘭和豪爾赫・巴赫曼所共同創作的四聲道聲音作品,從美國加州實地聲音採集展開聲景計畫、以臺灣冷戰期間的流行情歌檔案進行AI音訊生成,並透過軍事通訊編碼的意圖,想像一段加密的聲景敘事。
優選獎04|雞教
藝術家|馬來西亞,李迪權
以仿古物的平面創作、偽紀錄片短影音的編纂,建立一項虛擬的「宗教」,回應當代媒體龐雜且快速流通的徵狀,亦展演著當代生活的荒謬情境。
優選獎05|寓言的寓言<野貓>
藝術團隊|日本,couch宮崎大樹+淺尾怜子
運用狹縫動畫技術搭建的一座動力裝置,訴說圍繞著「野貓」與其他物種的多層寓言故事。
作品06|下次回來再見你See you next time
藝術家|臺灣,蔡昱廷
人們居所的遷移,是本次參展藝術家關注的主題之一。運用多屏影像裝置與現成物的搭配,以河川作為隱喻,探索居所與社群邊界的關係,串聯臺、泰、緬甸三地交織的地理敘事。
作品07|當奇蹟再次發生
藝術團隊|桃園在地,空城現場-林彥翔、王正祥
長期關注航空城土地開發議題,作品以田調及走讀行動試圖回溯與重組地過往的故事,開啟地景的另類想像。
作品08|歡迎來到菲爾德卡佩爾Welcome to Fieldkapelle
藝術團隊|比利時,羅貝.梅斯、雷諾.德金佩Robbe Maes, Reynout Dekimpe
以「家」為主題,透過微縮模型與攝影,打造出一座想像中的小鎮,帶領觀眾進入似曾相似的記憶家園,沉浸於懷舊氛圍的同時,也幽微指向難以復返的過往。
作品09|社會選擇與其敵人-v2
藝術家|日本,魚住剛Goh Uozumi
當代媒體與大眾文化的諸多徵狀亦可在本次展出的作品中窺見。藝術家創造一套線上投票系統,邀請觀眾與作品進行互動,通過展覽期間的參與式計劃,探討當代媒體所形塑出虛擬與真實世界的界線。
作品10|煽動者:7 Demagogues: 7
藝術家|加拿大,艾爾德姆.塔斯德倫Erdem Taşdelen
以限地製作為方法,將展覽場地作為創作領域,透過攝影與文字的編纂,凸顯當代媒體傳播虛實的交織,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力。
作品11|黃皮Yellow Peel
藝術家|近藤愛助 Aisuke Kondo
人與人、人與非人的互動也是藝術家們關懷的主題。藝術家轉化自身旅居歐洲的經驗,透過動態影像與平面作品,從全球疫情的視角切入,探索種族隔閡的歷史衝突與當代徵狀。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評審團
初審委員|由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首席策展人陳暢、澳洲昆士蘭美術館策展人魯本.基漢、韓國首爾善宰藝術中心藝術總監金宣廷、臺灣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王柏偉,以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副教授呂佩怡組成。
複審會議|由桃園市立美術館代理館長張至敏擔任召集人,邀請陳暢、魯本.基漢、呂佩怡、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鄭大衛(David TEH)、以及鳳甲美術館館長葉佳蓉進行評選。
針對本次參展作品,評審團認為:「『協作』的合作模式近十年內在當代藝術場域中不斷增長,不同背景的合作可以更好地解決複雜且不斷變化的問題意識,而這個現象也顯現在本屆藝術獎的輪廓中。我們很高興看到全球投件者對桃源獎做足準備的企圖,從中也能觀察到藝術家對於這個國際舞台的渴望。此外,在當今數位技術飛快發展的今日,藝術家比以往更關注對『真實性』的概念探索,並有責任去抵抗被塑造的真相。」代理館長兼獎項召集人張至敏則表示:「桃源獎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創造藝術家與國際頂尖評審直面答辯的機會,而聘請不同背景的專家評審的意義,旨在從各個切角瞭解藝術家的原始意圖,因此,每組作品將不斷被多重評析和觀看,而這樣的對話空間恰恰是桃美館希冀展現對藝術包容度的體現。」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
日期|2025年3月26日至5月18日
時間|9:00至17:00,週一休
地點|桃園展演中心一樓,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1188號
如何前往桃園展演中心?
台北市府轉運站9005客運、台北捷運劍潭站/捷運圓山站9023客運
至「中正藝文特區」站步行約4分鐘抵達「展演中心一樓 A 門」,車程約45-50分鐘。
最新文章
-
noii noii個展《慢速記憶法》小島裡登場!以陶藝、插畫、裝置回溯旅行記憶
2025/04/18 -
許哲瑜個展「災變論」洪建全基金會登場!以影像探索靈魂、肉身與災難關係
2025/04/17 -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
日常的累積成就獲獎的驚喜!專訪第17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5/04/09 -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