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被海沒收之後——日本陸前高田海岸/廖昀靖

2025/05/30 文/廖昀靖

東北土地漫長的記憶裡,地震、海嘯不時給人類留下創傷,但人們總有能力,再一次面向大海。

我知道是祂了。此刻在眼前波光粼粼、溫吞搖曳的祂,當年卻毫不猶豫,一口氣帶走數以萬計生靈。

抵達仙台生活後,我一開始是看不見海的。但看見之後,祂卻成為心中的一抹無處不在,不時與我呢喃一些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距離仙台市區行車約半小時的松島,因詩人松尾芭蕉將此海岸景觀列為日本三大景而聞名。街上滿是遊客手持小電風扇,穿梭在烤海鮮、烤仙貝和仙台名產魚板之間。近海錯落許多小島,島上是姿態優雅的松。但人們大多只是以海為背景,盲目地尋找海鮮和冰淇淋。

觀光勝地松島,島上是姿態優雅的松。
觀光勝地松島,島上是姿態優雅的松。

驅車至更北邊的石卷,觀光客的身影淡去,社區與道路過於整齊,一種不自然的潔淨才悄然浮現,右手邊,一堵無盡的灰牆防波堤猛然矗立眼前,彷彿關著什麼野獸。那刻我才想起來——石卷是311大地震時全日本死亡人數最高的受災城市。

再往北途經氣仙沼,穿越宮城縣邊境,進入岩手縣最南的城市陸前高田。這裡整潔新穎地像初造好的片場,眼前所見的建築物都是在海嘯之後建立的。生活感需要時間累積,人的氣息也是,當初被大海收回的一切,在這裡非常明顯地坦露了傷口,但那傷口,竟然也是乾淨。

往海邊去,先看見東日本大震災津波傳承館,建築體本身低矮,與周圍環境融入,以近乎謙卑的姿態蟄伏海邊,進館前先經過追悼廣場,我瞥見放置鮮花的檯面,那裡有花。從花的面向看去,有一條長長的道路,銜接著能翻過防波堤的樓梯——海在那裡。我想。於是直往海那裡步行而去。

花是誰放的?什麼時候?當地人還來嗎?為什麼我此刻,竟有些害怕看見海?登完最後一階梯,吸氣、俯瞰,海面乖巧粉藍輕柔如絲,祂安詳地像在午睡,陽光灑在祂身上,一如灑在陸前高田居民身上,嗅不出一絲殘酷。但當年陸前高田百分之八十的建築物都被沖毀,市中心幾乎全滅。現在大海卻是那樣,一臉平淡。而我卻不知道該擺什麼表情。

「春天摘採海帶芽,夏天捕捉海膽,秋天是鮭魚,然後是鮑魚⋯⋯」傳承館裡曾被海嘯吞沒而倖存的人寫下了大海給予的日常,「直到地震來臨。」

那如末日般的記憶,竟也不是盡頭。傳承館建起來,店家開回來了。東北土地漫長的記憶裡,地震、海嘯不時給人類留下創傷,但人們總有能力,再一次面向大海。

陸前高田海岸在海嘯後重新種下松樹防風林,追悼廣場上設置了獻花檯。
陸前高田海岸在海嘯後重新種下松樹防風林,追悼廣場上設置了獻花檯。

今年3月11日那天剛好和朋友重遊松島。松島還是那樣,遊客如織,店家勤奮地做生意,觀光船劃過海面。但一切日常卻在下午2點46分全面暫停。那刻,車全停下來了,拿著公事包的男人流暢地將包包放置地上,伸手摘下帽子,轉身面對遠方的大海,他鞠躬。同時,耳邊響起海嘯襲來時的警報。我趕緊跟著低下頭,友人問我默禱該說些什麼?慌張中我說:「說謝謝。」

我不知道,那些被沒收重要東西的人們,能不能、該不該感謝。但我謝謝祂——讓我明白,我那麼渺小,生命那麼微弱,卻也那麼大。因為東北的海還在,而人也在。

陸前高田——造訪情報

✸ 佐佐木朗希的故鄉/陸前高田是棒球投手佐佐木朗希的故鄉,當年海嘯帶走他的祖父母和爸爸,才9歲的他跟著家人搬到更北邊的大船渡市生活。高中入學前,棒球名校紛紛上前邀請,但佐佐木卻婉拒了,他說他想和國中時陪伴他渡過難關的隊友,一起打進甲子園。

✸ 松樹與牡蠣/陸前高田有一顆有名的松樹,被稱為「奇蹟的一本松」——當年海嘯將高田松原的七萬棵松樹全數沒收,只剩下一棵。那一棵松樹被當地人視為希望的象徵。

最後,請答應我,來陸前高田或石卷,一定要吃牡蠣。

廖昀靖|文字工作者,暫居日本仙台。劇場愛好者,現在也是體育賽事和祭典的迷妹。
廖昀靖|文字工作者,暫居日本仙台。劇場愛好者,現在也是體育賽事和祭典的迷妹。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33「充滿力量的那片水域

研究指出,自然裡的水流聲能刺激副交感神經,帶來放鬆效果。通常水體越巨大,或流水動能越強時,療癒力更顯著。本期邀請創作者們分享在日常或記憶中,帶給他們力量的一片水域;從大海、溪流到湖泊,展開水中乘載的生機與故事,在與人互動中產生何種療癒和提醒。

◎圖片提供:廖昀靖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臺文館第二個臺北據點「臺灣文學糧倉」修復完成、正式啟用。 圖/文化部提供

「臺灣文學糧倉」亮相!歷史建物大跨度木桁架現身、兩大特展同步登場

2025/06/17
《少女》胸像與黃土水專室。圖|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太平國小博物館7/3對外開放!在百年校園閱讀大稻埕的藝術與在地記憶

2025/06/16
奈良美智「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主視覺。圖|中華文化總會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6/16
詩人鄭愁予辭世,他的詩句「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寫下遊子情懷。本報資料照片

詩人鄭愁予91歲辭世 「達達的馬蹄」成絕響

2025/06/16
《歌舞的我們》記錄下屏東三地門部落裡多元性別族群——牧凡與陳薇的故事。

在豔陽高照的南方,看見成長中必經的陣痛——導演盧盈良與《歌舞的我們》

2025/06/15
謝銘祐|來自台南的音樂唱作人,自稱「府城流浪漢」,以音樂創作與實際行動關注社會議...

生活在一座躁動之島——音樂人謝銘祐與《偏南》

2025/06/15
離島 蘭嶼

走訪台灣鄉鎮與離島,用居民的視角拍攝/攝影師 水島貴大

2025/06/14
台北 西門町

是台灣魅力,還是視覺文化偏見呢?/攝影師 鄭弘敬

2025/06/14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將於6月14日至10月12日於國立...

81件作品來台!大都會博物館x故宮《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名作展》登場

2025/06/13
盤點2025下半年日本六大藝術展覽活動。
 圖/TARO NASU Tokyo...

走進日本藝術現場!一次盤點2025下半年六大必看展覽活動

2025/06/12
「這是一個不會讓大家失望的藝術團體!」Bluerider ART藍騎士藝術全新展...

Bluerider ART台北敦化新空間亮相!首展聚焦臺灣「悍圖社」50+精彩之作

2025/06/11
莫內展區的巨幅日本橋壁畫,會成為民眾的打卡聖地。記者王聰賢/攝影

印象派6/11富邦美術館開展 莫內真跡在台灣

2025/06/11
全美首藏莫內《睡蓮》美術館珍藏來台 6/11富邦美術館盛大開展。
 圖/富邦美...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展覽登場!莫內《睡蓮》領銜、一次飽覽52件真跡

2025/06/11
鄭雙雙一路征戰超級偶像、星光大道等大小比賽舞台,累積十年經歷,今年以首張專輯《T...

靈魂女聲鄭雙雙蟄伏十年首張專輯《Time》闖入金曲獎!成功提名最佳新人

2025/06/10
安卓藝術15年特展「生命樹」邀請畫廊長期代理與合作的台灣、亞洲與歐洲的15位藝術...

安卓藝術15週年特展「生命樹」邀15位國際藝術家一展植物與時間風景

2025/06/06
2025 C-LAB年度大展從語言出發開展多樣的想像與討論。
 圖/藝術家安利...

C-LAB年度大展「如果我們的語言是……」集9國、22組藝術家探索語言想像

2025/06/05
全台最Chill的音樂祭「秋OUT音樂節」10/11-12登場!邀樂迷漫遊台北公...

「秋OUT音樂節」10/11-12台北公館登場!澀谷系音樂教父睽違七年再度來台

2025/06/04
「TFAI 童心電影院」新一季主題為「恐龍大戰機器人」。圖為《歷險小恐龍》劇照。...

恐龍大戰機器人!TFAI童心電影院第二季熱映 經典《歷險小恐龍》重磅回歸

2025/06/0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