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在豔陽高照的南方,看見成長中必經的陣痛——導演盧盈良與《歌舞的我們》

2025/06/15 撰文/謝璇

離家二十年,盧盈良仍帶著正宗南部氣口,操起台語輪轉度不減,快五十歲了,有時卻覺得他骨子裡還是那個在鄉間掙扎拚搏的少年。他曾被認定一生抾捔(撿角),遠離原生家庭二十年,他帶著攝影機,以導演的身份回家,試圖找回兒子的定位。

再賭一次——攝影機在場,見證時光彷彿凝滯在盧盈良離家當時的節點。嗜賭的父親仍在命運與機會的刺激中浮沉,縱使他再也沒有翻身。安分守己的母親日日操持家務,循著曆法供奉敬拜神明,見著現實難解,只好往信仰裡去。姊姊認真工作守著老家,帶天命的哥哥偶與玄天上帝溝通,為鄰里解惑,但似乎解脫不了自己的困境。盧盈良將嘉義老家的故事拍成《神人之家》,一個家庭記事,愛恨交織、糾結難解的盧家全員登上大銀幕,所有的家務事都有那麼一點寫實的共通性,但添了一些神性就玄妙了起來。

盧盈良|紀錄片導演、攝影師,出生嘉義民雄,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熱愛真實電影。紀錄長片《牧者》拍攝台灣第一間友善多元性別社群的教會,記錄自家故事的《神人之家》獲台北電影獎最高榮譽百萬首獎肯定,最新作品《神人之家》製作中。照片中為盧盈良與哥哥盧盈志。
盧盈良|紀錄片導演、攝影師,出生嘉義民雄,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熱愛真實電影。紀錄長片《牧者》拍攝台灣第一間友善多元性別社群的教會,記錄自家故事的《神人之家》獲台北電影獎最高榮譽百萬首獎肯定,最新作品《神人之家》製作中。照片中為盧盈良與哥哥盧盈志。
盧盈良離鄉二十多年、返回嘉義老家拍下《神人之家》。
盧盈良離鄉二十多年、返回嘉義老家拍下《神人之家》。

《神人之家》成為二〇二二年最撼動人心的紀錄片之一。從瑞士真實影展起步,繞了世界一圈回到台灣,榮獲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入圍金馬獎兩項大獎,票房成績反映觀眾的感動值與淚水量,還相對帶動了盧哥那陣子的小番茄生意。

《神人之家》巡遊了幾年,去年底還在巴黎院線上映。盧家的故事持續播映,盼望捲起更多迴響,召喚每個人心底或許對家人又愛又懼的渴望。電影有散場的那一刻,但生活持續向前。盧爸走了、盧媽老了、盧姊還是在那間藥房工作、盧哥的小番茄生意並沒有從此如日中天,偶爾還得換種其他經濟作物;姪子念了大學,就讀影像科系。導演阿良還是住在北部,但比較常回家了,更像一個兒子。

相遇南國來的孩子[註]

阿良常說紀錄片是「用生命影響生命」。離家之後他遇見了電影,學院畢業之後拍了幾年廣告,最後轉向紀錄片創作。他把自己掏出來,用紀錄片為家人留下一點什麼,找回血脈之間的聯繫;回到曾經養育又背棄他的南方,找回自己。他與他的攝影機途經之所似乎都會遇到故事,早於《神人之家》,阿良碰見了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牧者》紀錄了台灣首間支持性別平權的基督教會何以成為同志基督徒的庇護所,也讓他遇見《歌舞的我們》核心人物——牧凡與陳薇。

那是二〇一八年,牧凡與陳薇在《牧者》的映後座談現身,宣傳兩人共同參與籌劃的「Adju阿督音樂節」。阿良與兩人一拍即合——這回比嘉義更南,他走進了屏東三地門鄉三地村,牧凡與陳薇的家,一座排灣部落,記錄下部落裡多元性別族群的故事。

《歌舞的我們》記錄下屏東三地門部落裡多元性別族群——牧凡與陳薇的故事。
《歌舞的我們》記錄下屏東三地門部落裡多元性別族群——牧凡與陳薇的故事。

用生命影響生命

那五年,正巧碰上了牧凡與陳薇從青少年逐漸長成大人的階段。阿良大兩人二十歲,像大哥也像朋友,那幾年的陪伴,推開了無數道大門。阿良跟他的攝影機,走進豔陽高照的島嶼南方,在雲影流動、風吹沁涼的山邊停駐;兩人的家門為他開啟,看見了家人以及每一張面孔底下百轉千迴的心,那些難以說出口的話語,用影像代替。《歌舞的我們》以吟唱、舞蹈為輔,在美麗的伴奏之下,試圖看見多元性別者在成長歷程中必經的陣痛,是抽高茁壯的苦,有影像陪伴,冀望化為動人的結晶。

拍攝三地村收穫祭典的那天,陳薇的阿嬤為劇組每個人都準備了族服背心,是一種接納、一份認同。儀式上歌舞昇平,慶祝一整年的豐收與祝福未來,看著舞台上奮力展現亮麗自我的牧凡與陳薇,還是那句「用生命影響生命」,當創作者關照他者的生命歷程時,同時也回望了自己。時間不再線性趨前,而能在影像裡往復,甚至逆鱗再重生,從一部紀錄片伊始至謝幕,生命將持續流淌。

在豔陽高照的島南方,阿良用《神人之家》找回了家與自己,又遇見了更往南的山村中,年輕的故事。耀陽底下旱土有時、豐盈有時,當生命折射為影像用以灌溉,則是醍醐灌頂的通透沁涼。

《歌舞的我們》工作照。
《歌舞的我們》工作照。
《歌舞的我們》劇照。
《歌舞的我們》劇照。

[註] 本句引自歌曲〈南國的孩子〉(2009)歌詞。詞曲:張懸(焦安溥),收錄於專輯《城市》。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34「打開台灣感性,走向南方世界」

台灣感性風靡韓國,日本雜誌接連製作台灣特輯,歐美對台灣政經文化投以關注⋯⋯這些好奇眼光中,無不隱含了一種對南方的想像。同時,島上越來越多人選擇南漂或回鄉,來自南方的創作茂盛生長,台灣也正在重新想像自身的南方。本期專題從「南方的台灣,台灣的南方」展開,蒐集國際視角與在地經驗,探索一種偏南的生活質地與情感。

◎圖片提供:飛望影像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34

是台灣魅力,還是視覺文化偏見呢?/攝影師 鄭弘敬

是台灣魅力,還是視覺文化偏見呢?/攝影師 鄭弘敬

2025/06/14
走訪台灣鄉鎮與離島,用居民的視角拍攝/攝影師 水島貴大

走訪台灣鄉鎮與離島,用居民的視角拍攝/攝影師 水島貴大

2025/06/14
生活在一座躁動之島——音樂人謝銘祐與《偏南》

生活在一座躁動之島——音樂人謝銘祐與《偏南》

2025/06/15

最新文章

在舞蹈中人類化為鹿靈,引導祖靈回到人間與送返冥界。

日本鹿舞:人鹿神融為一體,在夜裡和諧地像場夢

2025/09/06
倪瑞宏|1990年生於臺北,領有仙女證書的藝術家,創作橫跨書寫、繪畫、雕塑、裝置...

女神就像溫暖長輩,共鳴與陪伴身為女性的自己——倪瑞宏

2025/09/06
基隆主普壇,開龕門、豎燈篙、主普壇開燈至中元普度等重要儀式皆在此進行。

雞籠中元祭:從對立到和諧,映照人心與時代

2025/09/05
出國時喜歡跑廟看神明,圖中為日本京都的晴明神社。

神性就是相信內在智慧,不向外去尋求——Misc林佳齡

2025/09/05
邁克爾‧穆勒(Michael Müller)個展《關於繪畫的思考》於爍樂畫廊台北...

邁克爾 ‧ 穆勒《關於繪畫的思考》爍樂畫廊展出!一睹沒有邊界的畫布創作

2025/09/05
《Natural Blue藍色企劃》一場當代創作者的藍色收藏提案,於9/2 - ...

「Natural Blue藍色企劃」NOKE忠泰樂生活展出!一睹當代創作者藍色收藏

2025/09/04
「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臺灣首次大型女性書藝研究展橫山書法藝術館登場。
...

臺灣首次大型女性書藝研究展「自由自在」橫山書法藝術館登場

2025/09/04
「2025 Camping Asia」重磅啟動!
 圖/各單位

2025 Camping Asia 11月登場!以舞蹈為語言、5檔精選表演節目一次看

2025/09/03
双方藝廊十週年聯展《非双》於9月13 日至10月25日展出12位跨世代藝術家之作...

双方藝廊10週年聯展《非双》集13位跨世代藝術家一展時代縮影

2025/09/0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