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男子的生活日常】疫情文宣也能是一封溫暖、有質感的信:來自英國首相的白信封
3 月 23 日,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正式宣佈嚴格的封城政策,一夜之間,倫敦成為空城。牛津街(Oxford Circus)、皮卡迪利圓環(Piccadilly Circus)、倫敦橋地鐵站(London Bridge)等繁雜喧鬧的觀光景點頓時空寂,以往月台上擠得水洩不通的地鐵線全都只留給了擔任重要崗位的人(key workers)搭乘,以乞討為生的街友被倫敦市長安置在飯店內。唯一被遺落的,要屬街上的鴿子,牠們就從不見蹤影且面臨飢餓危機。
大部分的人聽從政府指示居家防疫,就在強生宣佈確診 COVID-19 後的幾天,全英國約 3000 萬家戶陸續收到來自唐寧街 10 號的一只白信封,裡面是印有強生簽名的信,以及四折頁的防疫教戰小冊。信中強調,為了不讓 NHS(英國健保)超出負荷,我們必須延緩病毒的散播,因此大家「必須」待在家裡,如果違反規定,警察有權開罰並解散任何群聚團體。全英國上下宣導防疫的標語便成了:待在家裡、守護 NHS、拯救生命(Stay home, protect the NHS and save lives.)。
這封信政府是可以不用費工寄出的,因為從印刷到寄送總共花了國庫 5600 萬英鎊,許多人會說,現在有電視、有推特,誰還寫信呢?但政府還是做了。全英國有將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不使用網路,其中 65 歲以上更佔了八成,而這些銀髮族又是 COVID-19 的高風險族群,因此也不難理解,這封信,這份傳統紙張的溫度,對於收到的人來說有多麼重要。幾天前出門買菜,看見了不少家戶的門窗上貼了大大的彩虹標語,那是英國對醫療人員打氣的象徵。在數位時代下,除了在推特打上幾個 hashtag 之外,傳統信封、宣傳單和蠟筆塗上的彩虹圖畫,這些是待在家裡的我們,所能感受到最直接的溫暖。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資深企畫葛大為:為自己的人設負責,讓創作成為他人的動能
2021/03/04Clubhouse熱潮下,創作者過度關注「當下」的危險
2021/03/04旅法作家陳穎Ying C./甜點與酒的甜蜜邂逅:台北這些地方推薦給酒迷
2021/03/03樂評人袁永興/聲音傳播新面貌:同步共感、深度參與的Clubhouse
2021/03/02文化觀察者于國華/來自市場的情味:在台東 Icifa 感受從自然到餐桌的食材旅程
2021/02/28文化觀察者李清志/社區的客廳:街角咖啡店
2021/02/25飲食評論家高琹雯/第一代法國美食家布西亞.薩瓦蘭: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怎麼樣的人
2021/02/25策展人梁浩軒/你青春裡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來過了嗎?
2021/02/23旅日作家張維中/語音社群 Clubhouse 讓我想起的事:Twitter 崛起前的日本社群軟體 mixi
2021/02/18美食作家張聰/AKAME新品牌MATHARIRI是一間餐廳,還是一個趨勢的開始?
2021/02/15創意人李擴/疫情時代,人們何必守在擁擠城市?宅家經濟再定義
2021/02/15張家齊/把愛人還給她的家人,是一種現代的體貼
2021/02/09【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談薩古魯智慧:從日常開始練習回應的能力,那就是一種自由
2021/02/07【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葉肇元:善用AI,也能讓人類智慧更精進
2021/01/30旅法作家陳穎Ying C./經此一疫,甜點店是未來餐飲業新希望?
2021/01/29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談大和頓物所、驛前大和旅社:屏東咖啡香與老建築再生
2021/01/29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被低估的農業國家隊,走訪西螺延平老街「永豐米糧行」
2021/01/29策展人梁浩軒/藝術與潮玩:「大人的玩具」與「小孩的收藏品」
2021/01/2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