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冒險】感官創造記憶,旅行帶來新知
嚴格來說,每個經驗都是一次新經驗,因為人不可能有兩次相同的經驗。我們可能會一次又一次經歷同樣的外在物,同樣的刺激,例如每日漫步途中的同一批建築物,可是和這些實物的每次相遇都是獨一無二的經驗。
熟悉經驗的衝擊很讓人平靜、安心,它們能強化、更堅定我們已經知道的。不熟悉的經驗則會令人興奮不安,它們能擴展我們的知識,且常會改變我們自以為知道的。我們在國內發生的大部分事情能確認我們的假設,證實我們對世界的直覺。我們在國外發生的許多事情會挑戰我們的假設,削弱我們的直覺。出國不適合那些膽小或固執己見的人。
最後,我們應該要了解,新經驗並不侷限於旅行,置身於新環境。按照定義,我們隨時隨地都有新經驗,無論是在全然熟悉的環境或者不熟悉的環境中。旅行的不同之處在新經驗的量和多樣性,實際上是其他人類活動難以比擬的。「這正是旅行的精髓,」艾列克.華在《熱帶國度》一書中提到:「與其說我們透過旅行來看這個世界,不如說我們可以藉此獲得別無『他法』可贏得的一連串新的感動。」
如果感官經驗確實能創造記憶,而記憶創造感知,感知又帶來知識,那麼在適當時候,新經驗——旅行的精髓所在,將可以帶來新知識。而新知識無可避免地將會帶來更深的同情與理解,所有人類探索活動中最高貴的一種。
本文摘自《旅行的意義:帶回一個和出發時不一樣的自己》,作者:克雷格.史托迪、譯者:王瑞徽,時報出版
最新文章
資深企畫葛大為:為自己的人設負責,讓創作成為他人的動能
2021/03/04Clubhouse熱潮下,創作者過度關注「當下」的危險
2021/03/04旅法作家陳穎Ying C./甜點與酒的甜蜜邂逅:台北這些地方推薦給酒迷
2021/03/03樂評人袁永興/聲音傳播新面貌:同步共感、深度參與的Clubhouse
2021/03/02文化觀察者于國華/來自市場的情味:在台東 Icifa 感受從自然到餐桌的食材旅程
2021/02/28文化觀察者李清志/社區的客廳:街角咖啡店
2021/02/25飲食評論家高琹雯/第一代法國美食家布西亞.薩瓦蘭: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怎麼樣的人
2021/02/25策展人梁浩軒/你青春裡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來過了嗎?
2021/02/23旅日作家張維中/語音社群 Clubhouse 讓我想起的事:Twitter 崛起前的日本社群軟體 mixi
2021/02/18美食作家張聰/AKAME新品牌MATHARIRI是一間餐廳,還是一個趨勢的開始?
2021/02/15創意人李擴/疫情時代,人們何必守在擁擠城市?宅家經濟再定義
2021/02/15張家齊/把愛人還給她的家人,是一種現代的體貼
2021/02/09【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談薩古魯智慧:從日常開始練習回應的能力,那就是一種自由
2021/02/07【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葉肇元:善用AI,也能讓人類智慧更精進
2021/01/30旅法作家陳穎Ying C./經此一疫,甜點店是未來餐飲業新希望?
2021/01/29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談大和頓物所、驛前大和旅社:屏東咖啡香與老建築再生
2021/01/29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被低估的農業國家隊,走訪西螺延平老街「永豐米糧行」
2021/01/29策展人梁浩軒/藝術與潮玩:「大人的玩具」與「小孩的收藏品」
2021/01/2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