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貞/緬懷敦南誠品之餘,更該思索書店存在的意義
編按:誠品敦南店因租約到期,將於5月31日歇業,陪伴讀者30年的閱讀據點正式落幕。同時,誠品書店因應企業內部策略,2020上半年預計會有六間書店陸續熄燈。本文由獨角獸計畫發起人李惠貞撰寫,在緬懷和告別之餘,思索這個時代書店存在的意義。
今天去敦南誠品,一看到倒數四天的裝置,心情比預期得還要感傷。
跟我同輩的讀者,都是從敦南誠品還在仁愛路圓環地下室舊址時期,就和它建立了友誼。如今告別的感覺,不只是一間書店的結束,而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長期作為台北市地標、不論國內外都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書店,被房東國泰集團收回改為商辦大樓,這樣的思索和決定,令人感慨。記得當年誠品被迫從仁愛路圓環撤走,還不確定能否在現址落腳時,當時的台北市長陳水扁告訴大樓持有者新光集團,「台北不缺一間百貨公司,但不能沒有誠品書店。」一句話成就了敦南誠品現址25年的光景。
前兩天我在自己臉書談過對此事的看法,我說,「在這樣的時代,世界前幾大科技公司早已意識到需招攬具人文背景的人才,我們在各自的行業和世界觀的建立上,領先別人的立足點是什麼?
技術本身的價值有限,能如何運用以推動一整個世代的前進,其思索才是競爭力的根源。而這些深層的思索,沒有書及書店的輔助、沒有更多人乃至全民的參與,難以達成。這是敦南誠品的消失真正令我嘆息的原因。」
今天走進敦南誠品,各方面感觸較前兩天又更加刻骨銘心。或許是想太多。但走在書店裡,我意識到的是整個人類世代的轉變。什麼是進步?什麼是競爭力?什麼是未來?當愈來愈多人把單獨、緩慢、專注的閱讀活動摒除在日常以外,我們就已經在為我們的未來投票。
然而有多少人意識到,什麼是我們想要的世界?我們每日的言行,是讓下一代更靠近這個理想還是更遠離?
我認為閱讀者必須要能去回應這些提問,在熱熱鬧鬧的閉店活動及緬懷之餘,我們更應該去思索這件事內在與外延的意義。
如果我們無法說服身邊人重拾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每個人探索自己的方法而非功成名就的捷徑,等到書店一間間消失再來感嘆,那將會是很深很深的遺憾,以及挫敗。
我們看待閱讀的方式,會影響「學習」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影響教育的方式,一個國家的國力。
我在心裡許願,有一天,在我們的土地上,會有一家具魄力和遠見的企業,在市中心最好的位置,無限期支持一間書店的生存。
我知道會有另一間24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但它畢竟和有30年以上歷史的敦南誠品不同。謝謝敦南誠品。如果台北市有人文精神可以標榜,敦南誠品永遠在這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經授權轉載,原文請見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叔環島的理由:即便是漫無目的漂泊,也有其意義
2023/05/26 -
Ying C. 陳穎/無麩質飲食會是翻轉傳統米食沒落命運的救命稻草嗎?
2023/05/23 -
自由記者廖芸婕的以巴蹲點日記:笑我們如此需要田野
2023/05/20 -
雀雀/「和平歸來」與「疫起」:同為SARS封院故事 是互文還是平行宇宙?
2023/05/20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走進台灣家常的川味:李雪辣嬌
2023/05/19 -
藝術收藏家姚謙/花季未了:關於男人的浪漫與溫柔
2023/05/15 -
芮塔/「造后者」打造韓國女性平權世界,選戰攻防宛如「行銷公關教課書」
2023/05/13 -
《人選之人—造浪者》共同編劇簡莉穎:承認無知、問對問題,故事才能長出對的細節
2023/05/11 -
雀雀/「不良執念清除師」:讓執念與世界和解的方式 笑淚兼具的青春奇幻台劇
2023/05/06 -
雀雀/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寫實入骨碰觸政治社會議題 更對台灣影迷胃口
2023/04/29 -
文化觀察家李清志/城市文化的歷史櫥窗:老街建築保存與再生
2023/04/28 -
Ying C. 陳穎/明星光環無敵?反思主廚作為品牌的經營挑戰
2023/04/25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認同的媒介:方政倫 鄒築園的索恩納
2023/04/21 -
藝術收藏家姚謙/用藝術回味一趟旅行:澳洲當代年輕藝術家Juan Ford試圖確認人類與土地的關係
2023/04/17 -
把工作交辦給AI?出版工作者李惠貞:我為什麼要放棄體驗,把它外包出去
2023/04/16 -
設計師葉忠宜:把ChatGPT當成就業諮詢中心,輔助你轉型
2023/04/14 -
雀雀/摸著良心的「模範計程車2」:韓劇宇宙永遠的不二王道
2023/04/14 -
地下電影/2023坎城影展主競賽:破紀錄的女性影人入選,名導回歸大開明星派對
2023/04/1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