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工作者齊子涵/劇場不能當主餐,多重副業支撐理想
如何可以肯定自己是一個「劇場演員」?或是更廣義地說,「表演藝術工作者」?是不間斷的身體與聲音訓練、一場又一場的演出與排練行程填滿在行事曆上;或是擁有每檔演出必到的廣大粉絲群?
演員/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定義太難了。但如果要以收入的大宗作為一個界定自己職業的方式,那可能會產生很多誤解。至少我,與身邊許多表演藝術工作者的朋友,在「表演者」的身分之外,還有需要必須要用來維生的專長:早餐店店員(跟下午晚上演出或是排練時間剛好錯開)、咖啡店員、展場展示人員、家教、瑜珈老師、婚禮主持人等等各式各樣的業外收入,而往往業外收入或許比自己認定的職業「表演者」還要來得大方。
也有一些由表演專長擴充出去的收入來源:學校的表演藝術講師、社團指導、影像表演訓練,或是在劇場裡案接得比較順利,跨界到影像領域,打開知名度可以開設表演、舞蹈、肢體或聲音課程的朋友。但無論收入來源有哪些,若是希望以「演出」作為主要收入,並且足以養活自己,甚至有餘力照顧家人,除了要非常努力,也很需要緣分。
跨入螢幕,表演者職業的最高點?
許多劇場演員並沒有把跨足螢幕當成是最終目標,但是現實層面來說,不論是家人與親友對自己工作的理解與肯定,或是收入與時間的比例,躍上大螢幕成為了許多人不得不的選擇。一檔嶄新演出所需要花費的排練時間,依劇情長短與複雜度區分,需要的排練時間從20到60個時段不等(音樂劇就更多了),一個時段的排練費大多在200元到300元之間。而車馬費、獎金或是三節獎金,在台灣大多數的演員合約裡,是沒有的。劇場演員的演出主要薪資,來自單場演出費,而科班畢業有演出經驗的演員,跟藝人的單場演出費用,價差可以達到十倍以上。
演員需要自己創造票房價值。參與所費不貲的工作坊除了學習更多樣的表演技巧,同時也是開拓工作上的人脈。演出能力與票房價值,在大多劇團仍然需要依靠政府與基金會補助才得以持續經營的現在,後者的優勢往往大過前者。努力,在這個職業裡不是成功的必要手段,但不努力則不太可能有機會。
熱情會燒盡,但著迷不會
曾與許多同為表演工作者的朋友聊起退休生活,大家近乎有志一同的說「隨遇而安」、「且戰且走」。我們往往會為了新聞與媒體上被看見的劇場人使勁喝采,然後繼續過著排練時數高、不穩定的接案生活。沒有上班族的勞健保,多數表演藝術工作者是以自雇者的身份加入工會,或是跟著家人保健保,努力追著每個月必須的消費支出,投資或是退休是一個想下去會很焦慮的問題。
為何還是願意繼續留下來,作為一名表演藝術工作者?當燈光暗下來,大幕揭起,你知道有人很專心的聽你分享,願意花時間與你交流,好的壞的,你在角色裡掏心掏肺,而觀眾的不留情與誠實也都是真心。那些在創作裡與自己對話、跟世界對話、去放棄或是堅持某些生活與價值觀,無時無刻認識自己又遠離自己的拉扯與融入過程,富有極大的魅力。熱情是會被現實消磨掉的,但著迷不會。
最新文章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
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2025/01/2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