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工作者齊子涵/劇場不能當主餐,多重副業支撐理想
如何可以肯定自己是一個「劇場演員」?或是更廣義地說,「表演藝術工作者」?是不間斷的身體與聲音訓練、一場又一場的演出與排練行程填滿在行事曆上;或是擁有每檔演出必到的廣大粉絲群?
演員/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定義太難了。但如果要以收入的大宗作為一個界定自己職業的方式,那可能會產生很多誤解。至少我,與身邊許多表演藝術工作者的朋友,在「表演者」的身分之外,還有需要必須要用來維生的專長:早餐店店員(跟下午晚上演出或是排練時間剛好錯開)、咖啡店員、展場展示人員、家教、瑜珈老師、婚禮主持人等等各式各樣的業外收入,而往往業外收入或許比自己認定的職業「表演者」還要來得大方。
也有一些由表演專長擴充出去的收入來源:學校的表演藝術講師、社團指導、影像表演訓練,或是在劇場裡案接得比較順利,跨界到影像領域,打開知名度可以開設表演、舞蹈、肢體或聲音課程的朋友。但無論收入來源有哪些,若是希望以「演出」作為主要收入,並且足以養活自己,甚至有餘力照顧家人,除了要非常努力,也很需要緣分。
跨入螢幕,表演者職業的最高點?
許多劇場演員並沒有把跨足螢幕當成是最終目標,但是現實層面來說,不論是家人與親友對自己工作的理解與肯定,或是收入與時間的比例,躍上大螢幕成為了許多人不得不的選擇。一檔嶄新演出所需要花費的排練時間,依劇情長短與複雜度區分,需要的排練時間從20到60個時段不等(音樂劇就更多了),一個時段的排練費大多在200元到300元之間。而車馬費、獎金或是三節獎金,在台灣大多數的演員合約裡,是沒有的。劇場演員的演出主要薪資,來自單場演出費,而科班畢業有演出經驗的演員,跟藝人的單場演出費用,價差可以達到十倍以上。
演員需要自己創造票房價值。參與所費不貲的工作坊除了學習更多樣的表演技巧,同時也是開拓工作上的人脈。演出能力與票房價值,在大多劇團仍然需要依靠政府與基金會補助才得以持續經營的現在,後者的優勢往往大過前者。努力,在這個職業裡不是成功的必要手段,但不努力則不太可能有機會。
熱情會燒盡,但著迷不會
曾與許多同為表演工作者的朋友聊起退休生活,大家近乎有志一同的說「隨遇而安」、「且戰且走」。我們往往會為了新聞與媒體上被看見的劇場人使勁喝采,然後繼續過著排練時數高、不穩定的接案生活。沒有上班族的勞健保,多數表演藝術工作者是以自雇者的身份加入工會,或是跟著家人保健保,努力追著每個月必須的消費支出,投資或是退休是一個想下去會很焦慮的問題。
為何還是願意繼續留下來,作為一名表演藝術工作者?當燈光暗下來,大幕揭起,你知道有人很專心的聽你分享,願意花時間與你交流,好的壞的,你在角色裡掏心掏肺,而觀眾的不留情與誠實也都是真心。那些在創作裡與自己對話、跟世界對話、去放棄或是堅持某些生活與價值觀,無時無刻認識自己又遠離自己的拉扯與融入過程,富有極大的魅力。熱情是會被現實消磨掉的,但著迷不會。
最新文章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來自市場的情味:在台東 Icifa 感受從自然到餐桌的食材旅程
2021/02/28文化觀察者李清志/社區的客廳:街角咖啡店
2021/02/25飲食評論家高琹雯/第一代法國美食家布西亞.薩瓦蘭: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怎麼樣的人
2021/02/25策展人梁浩軒/你青春裡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來過了嗎?
2021/02/23旅日作家張維中/語音社群 Clubhouse 讓我想起的事:Twitter 崛起前的日本社群軟體 mixi
2021/02/18美食作家張聰/AKAME新品牌MATHARIRI是一間餐廳,還是一個趨勢的開始?
2021/02/15創意人李擴/疫情時代,人們何必守在擁擠城市?宅家經濟再定義
2021/02/15張家齊/把愛人還給她的家人,是一種現代的體貼
2021/02/09【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談薩古魯智慧:從日常開始練習回應的能力,那就是一種自由
2021/02/07【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葉肇元:善用AI,也能讓人類智慧更精進
2021/01/30旅法作家陳穎Ying C./經此一疫,甜點店是未來餐飲業新希望?
2021/01/29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談大和頓物所、驛前大和旅社:屏東咖啡香與老建築再生
2021/01/29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被低估的農業國家隊,走訪西螺延平老街「永豐米糧行」
2021/01/29策展人梁浩軒/藝術與潮玩:「大人的玩具」與「小孩的收藏品」
2021/01/28飲食評論家高琹雯/宣揚餐桌樂趣,進化飲食論述:美食家的社會角色
2021/01/28【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許慧貞:從閱讀找到屬於你的答案
2021/01/25音樂人左光平/告五人《運氣來得若有似無》的新世代暖浪漫
2021/01/21旅日作家張維中/因《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再度蔚為話題的「澀谷站前交叉口」
2021/01/2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