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作家梁旅珠/走訪一座多重美感的城市,你今年「高雄」了嗎?
高雄真的不一樣了。
以往常被戲稱是「文化沙漠」的高雄,這幾年來市容大大改觀,出現了許多國際級的大型公共建設,儼然已成台灣近期最佳的建築與藝術輕旅行目的地。
2018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啟用,這個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所設計、擁有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綜合劇院,流線時髦的外觀成功吸引了國內外藝術愛好者與媒體的目光,不但成為一流表演節目的新殿堂,場館內外的公共區域和景觀園區也成了高雄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已經發展多年的駁二藝術特區,整體氛圍雖與台北的華山及松菸等文創園區類似,但因不斷擴充、持續展現新穎面貌,近年來一直是高雄最人氣時尚的休閒景點。如今駁二涵蓋範圍從鼓山區的哈瑪星,一路延伸到鹽埕區即將開幕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甚至擁有輕軌穿越其中,不論規模、藝術性與豐富度皆遠遠大於其他縣市的文創園區。
駁二特區內創意商店與美食餐廳林立,隨處可見裝罝藝術與塗鴉彩繪,其中還有登上CNN Travel的無關實驗書店,被譽為「不只是一家書店,更是一家藝術館」,燈光微弱的暗黑設計徹底翻轉了人們對書店傳統形象的認知。2020年開通的大港橋連結駁二藝術特區與蓬萊商業區,是全台首座水平旋轉橋,每天下午三點的旋轉時間吸引大量的遊客與民眾聚集觀賞,既像白色帆船又像白色水鳥的造型,真是美極了!
三月一趟高雄行,隨處滿溢的活力讓我深深感受到文化高雄的蓄勢待發。年初開館已27年的高雄市立美術館歷經半年多的整修後重新開幕,在現任館長李玉玲的擘畫下,大刀闊斧連結館區展覽空間與館外的內惟埤生態文化園區,將原本「教育展示機構」型的傳統美術館,轉化為融入城市空間之「美好生活的存在」,期待吸引市民輕鬆走入美術館園區,在日常生活中貼近藝術。
我從白天的館內參觀、中午的「抱一茶屋」用餐,到傍晚在館外的生態園區散步並欣賞落日,深度體驗高美館的「一日藝術生活圈」,享受了非常充實美好的一天。現在世界各地也難見像高美館這樣擁有如此寬闊生態腹地的美術館,自然之美是萬物之美的泉源,一個讓人能夠與日落日升共息的美好都市環境,再輔以文化養分的薰陶,市民品味自來。
文化力與美感品味絕非一蹴可幾,必須從環境中與生活中滋養。高雄近年的各項藝文規劃在有志人士的共同推動下,藝術不再曲高和寡,已成功做到了讓人想要親近的第一步。衛武營和流行音樂中心讓我欣賞到高雄的建築之美,駁二讓我感受到高雄的創意之美,大港橋讓我看到了高雄的港都之美,高美館則讓我沉浸於藝術生活之美。高雄能亮麗變身為一個讓訪客感受到多重美感的城市,身為長居台北的南部人,既欣喜也羨慕。
我相信假以時日,高雄也可自傲的以有靈魂、有內涵的方式發大財了!
最新文章
影評人馬欣/「片場風暴」:現實處境的難堪與無力反擊 看著一個人的血是怎麼冷的
2023/01/30飲食作家葉怡蘭/以為居住在京都──且談,京町家旅宿
2023/01/30雀雀/台劇「沙之書」:危險戀情的美妙糖衣 破壞婚姻關係永恆勁敵
2023/01/28雀雀/《第9節課》:選角各具特色、稜線分明 演出道貌岸然者比不倫戀更黑暗氛圍
2023/01/14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挽菓子的手,最溫柔的弧
2023/01/13藝術收藏家姚謙/悲傷的夾竹桃
2023/01/11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哥吉拉怪獸登陸台北 勿忘核能事件省思
2023/01/07雀雀/《艾蜜莉在巴黎》第3季:進入「巴黎女子圖鑑」階段 結局爆點發展仍令人懸心
2023/01/07魯冰花 後來的故事
2023/01/05汪正翔的「2022→2023關鍵字」:懷舊、未來
2022/12/31許育華的「2022→2023關鍵字」:樸素過日、離開中心
2022/12/31王瑋/Netflix紀錄片《哈利王子與梅根》:跨階級與種族的傾情大戲
2022/12/31飲食作家葉怡蘭/2022,外食餐桌這一年
2022/12/30雀雀/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輕科幻劇元素獨立故事 《曾賈府喜事》評析婚戀價值
2022/12/24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創業動力來自故鄉召喚:湯圓餡一樣軟燙的心
2022/12/23陳穎Ying C. /千年菓子的啟示:文化的形成來自付出心力守護傳統的良善立意
2022/12/21塗翔文/瘋狂富作用:「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高明的嘲諷針砭 拍出光怪陸離陸現象
2022/12/20芮塔/「財閥家的小兒子」不公平能逆轉勝?穿越重生彷彿走趟近代發展史
2022/12/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