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居住成未來趨勢,游適任:關鍵不在創新,而是整合
永續發展成為近年顯學,很多人以為這只是環境或環保議題,其實不然,它還包含貧富差距、性別平權、海洋生態和永續城市等不同面向。2012年,我跟夥伴創立顧問企劃服務公司「Plan b」,以永續發展策略規劃為核心,一路從企業顧問、都市再造、設計策展,直面許多大小社會議題,幾年下來我們開始思考:都市展現了人類的文明,而住宅是城裡最小的生活空間單位,加上人的一生(含睡眠)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家中度過,若談論永續發展是為了達到理想生活,我們能否透過「居住」創造更多價值?
全世界的不動產產業在70年內沒有太多變化,它不像金融業或科技業,隨著時代有顛覆性的改變。但這個產業可以強大到,幾乎世界各地都有獨立的廣告體系,台灣稱為代銷,美國是agency。它的慢造就它的必然性,居住是剛性需求、是生活必需,搭上戰後人口爆炸,總體經濟和金融科技發展,誰都可以消費,造就它的價值開始不同,不管好或爛都有價值,價值甚至可以一直往上突破。
每個年代都有一種居住形式,回應那個年代的需求。新世代要的是什麼?19至39歲被稱為「斜槓世代」,他們的多重身份連帶影響了生活方式,這群人追求體驗、也願意花錢體驗,基本需求已經無法滿足他們。而同時,全世界的年輕人都一樣,他們愈來愈難在市區找到理想住所,各種新型態居住模式因而出現,包含共用所有空間的「coliving」(共居),以及部分共享、更注重空間品味的「share living」(共生公寓)和商務導向的「service apartment」(酒店式公寓)等。新舊模式沒有誰取代誰,只是服務不同的TA。
從生活產業跨入住宅生意,最有名的案例是MUJI。2000年MUJI House成立,接著MUJI HOTEL在亞洲幾個城市陸續開業,他們跟都市再生機構合作改造日本集合住宅、與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作打造員工微型公寓。每一年做MUJI Survey針對不同居家型態、坪數大小、公共空間需求做調查。除此之外還有更多例子,例如IKEA旗下的未來創新實驗室「SPACE10」,以及歐美的酒店公寓或設計旅店開始轉型,提供共享住宅租賃服務。
為什麼世界各地的企業和品牌開始跨界提供居住產品?在共享居住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的狀況下,居住的發展關鍵或許不在於創新,而是整合。
時代變化太快,傳統的分工和定位,恐怕很難解決現在或未來的問題。Apple到底是3C產品公司,還是科技服務公司?為何SONY要在三年前重新定義自己,宣布從3C產品公轉型成娛樂服務公司?過往在A領域得到的理所當然的答案,很有可能是B領域一直沒有得到的解決方案。要能回應時代需求且提出解決方案,得盡可能跨領域,並且重新定位。
回應共享居住,我們提供一個觀點:不動產產業應該要重整為內容產業,租金的價值除了物件(屋況或地點),還能否涵蓋其他服務?歐美日本已有企業深入研究、提供整合性的產品,台灣能如何發展?或許是可以思考的問題。
最新文章
芮塔/「我們的藍調時光」:每一個人生,都有需要「和解」的習題
2022/05/28飲食作家葉怡蘭/民宿之魅:我想住「這樣的民宿」
2022/05/27樂評人左光平/「水逆」:在變化中找進化 鄭宜農的奮力破繭
2022/05/22文化觀察者于國華/真正的「原味」,是生命原本的味道
2022/05/20旅日作家張維中/與疫情共存的日本國內之旅:生活依舊,旅行繼續
2022/05/17樂評人袁永興/舒米恩「詠歌者」 :阿美族語的吟唱,行進猶如穿越於山林,柳暗花明又見溪谷清泉
2022/05/15創意人李擴╱旋鈕轉動一切:「21世紀的Walkman」iPod成了懷舊對象,難忘實體觸感回饋
2022/05/13影評人塗翔文/「你好,李煥英」:讓觀眾笑淚交織不敗元素 靠 「精準安排」恰到好處
2022/05/08雀雀/《來吧!營業中》:「不完美」的樸實親切感、藝人接地氣 疫情下的一場台綜及時雨
2022/05/07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陽明山「草山小鎮」OLD TOWN 喚醒兒時美軍眷村回憶
2022/05/06美食作家陳慶華/疫情下嚴酷考驗:封控是一記重拳,上海餐飲業從高處墜落
2022/05/05旅日作家張維中/踏進別人的家:日本家宅的生活切片 透露著日常起居真實模樣
2022/05/04韓劇「我的出走日記」:那些不足掛齒的煩惱,刻畫「厭世」的現代人日常
2022/05/04樂評人王祖壽/這個世界,《我記得》:疫情讓人焦慮疲憊,一個聲音、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 找到心靈出口
2022/05/01芮塔/韓劇「三十九」: 向最真誠的友誼致敬!生命重質不重量 珍惜所有、活在當下
2022/04/30飲食作家葉怡蘭/燒肉千秋:燒肉之魅,在於一餐中品嚐多樣產地、部位、型態、調味
2022/04/29地下電影/《南國啟示錄》:窺探東南亞三大城市,檳城、清邁與河內的百種姿態
2022/04/29陳穎Ying C./你和追蹤者們「互動」了嗎:思考「社群經營」目的,在眾聲喧嘩中走出自己的路
2022/04/2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