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隆/激情過後,運動產業需要恆久的熱情
運動,做為一門產業,終究得回歸、仰賴市場機制,也就是一個國家的運動人口、消費環境條件──除非我們要走向中國的極端例子。
說個小故事。18年冬奧,43歲的我在紐約念運動管理研究所,當年收視率在美國突然大掉──因為美國滑冰意外未能奪牌;然後又突然奇蹟式攀升──因為一個連美國人大都從未聽聞的運動「Curling」(冰壺),竟然奪下金牌。美媒也不免與台灣一樣,一窩蜂大肆報導這個運動,這些平常工作是調酒師,利用下班時間自行訓練,最後奪牌的勵志故事。
運動管理理論的教授在台上問同學們:「國家是否應該成立體育推廣相關部門,撥大筆預算去推廣這些冷門運動?均衡發展我們的各項運動。」台下美國同學一面倒,對教授這問題提議完全不領情。
運動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休閒文化,是商業體制,不該用政府力量去干籲。總結同學的意見大抵如是。
回到林昀儒赴中國聯賽一事(請中國教練來台灣當個別指導是另一回事),台灣有符合林選手實力等級的高水準職業聯賽嗎?趁現在「桌球熱」希望很快會有。對比,台灣運動人口相對更多、選手素質更為整齊的羽球,幾次私下與戴爸爸閒聊請益,感嘆台灣是有實力、環境相對成熟的,可惜並無職業聯賽,更別說職業聯賽再更進一層級的──企業競標選手代表該企業出賽的商業機制模式。
但至少,今年起,台灣總算有兩個運動職業聯盟──棒球中華職棒與籃球P.League+。當這次種種奧運爭議事件落幕,希望大家可以繼續保有熱情,多多以行動支持台灣運動產業發展,無論買票入場或電視收看,都是對台灣運動產業健康發展有所貢獻。不只運動產業,若要稱之為產業──出版、影視、流行音樂⋯⋯我始終相信台灣民間的活力,比起仰賴政府的奧援,更是關鍵。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藝術收藏家姚謙/煙雨對照人心「暮雲麥樹」:看不清楚遠方,亦不能亂了自己行腳
2022/06/28影評人馬欣/《尋人啟弒》:被「社會」遺忘的人們 繁華幻象中令人刺痛的底層現實
2022/06/26飲食作家葉怡蘭/自由不羈、熱鬧多端:一路進化的「台味義大利麵」
2022/06/24地下電影/《嬰兒轉運站》:偷窺之後的真實,是枝裕和的不法之徒揭示了「家庭」意象
2022/06/23美食作家陳慶華/絕妙的饗宴:台北米其林指南的最大遺珠 非「他」莫屬
2022/06/23陳穎Ying C. /有了3D印表機之後,我們還需要甜點師嗎?
2022/06/21樂評人王祖壽/學生樂團登大人的蛻變與衝撞:你喜歡怎樣的「理想混蛋」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地下電影X方郁婷、李沐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重點就在括號裡X郭文頤、王渝屏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一頁華爾滋X朱軒洋、陳姸霏
2022/06/20雀雀/百無禁忌《良辰吉時》:串流擁抱各類作品 打開台灣影劇的可能性
2022/06/18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觀看基隆的方式:「水路」服務更浪漫
2022/06/17旅日作家張維中/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等待某種奇蹟的場域
2022/06/14影評人塗翔文/電影「必勝球探」:「節制」風格卻熱血感動 用影像傳達對籃球的滿懷熱愛
2022/06/12雀雀/《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不只是喜劇,也是拍給台灣醫護的一封情書
2022/06/11創意人李擴╱元宇宙裡的市集 虛擬新消費時代商機無限
2022/06/10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內的水族館:安靜深呼吸,欣賞有如異星宇宙的蔚藍世界
2022/06/03陳穎Ying C./出國念廚藝學校就能一舉圓夢嗎?釐清「真實目標」再決定
2022/05/3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