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隆/運動賽事凝聚認同,台灣將蛻變重生
精彩的運動賽事,為何總有股魔力,令人深深著迷;本屆東奧,又為何如此令全台灣同胞為之瘋狂?
在紐約研讀運動管理研究所時,某堂運動行銷心理學課,教授在台上向全班開了個玩笑:「為何在我們生活中,每當聊到比賽時,我們總是習慣稱──我們洋基隊?我的天啊,我們?難道我們全在洋基隊的40人選手名單裡嗎?」台下同學們聽了,全露出會心微笑──不管球員名單有誰,我在紐約,洋基隊就是我們隊。運動切割、團結了敵我──你們與我們。
消費者願意不計代價搶票進場,或付費收看,在運動行銷心理學上,逃離現實(escape)與自我認同(identity)是兩大主要動機。台灣全島瘋迷本屆奧運賽事的現象足以應證。
隨著奧運開幕,台灣疫情也跟著逐步解封,經歷過兩個多月,全島一起撐過意外失誤的抗疫下半場,此時,奧運賽事正好提供我們一個解放、逃離的機會,透過觀賽,大家暫時逃離、忘記這段期間心裡的鬱悶;而當台灣在國際疫苗取得上,處處因現實情勢受阻,運動賽事給了我們一個宣洩的出口,更別提現實國際情勢上,長年受各種國際組識排除在外的累積委曲⋯⋯這些種種現實,在運動賽事上,特別是標榜平等的奧運賽會,讓我們得以從現實中獲得平反的機會,進而將長年鬱積心中的委曲,轉化為掦眉吐氣的驕傲──運動,讓我們暫時逃離現實人生。
相信這幾天下來,很多人第一次覺得台灣國旗歌好好聽;訝異當「中華台北奧會」會旗升起時,竟然眼眶泛紅;當NHK主播在開幕典禮台灣隊入場時稱「台湾です」一瞬間,「台湾です」在臉書上瘋狂洗版;昨晚男雙羽球冠運點挑戰重播,結果in的畫面,瞬間讓台灣網友發揮無限的創意,將其製作成國旗等各種週邊⋯⋯種種種種,均解釋了我們透過運動賽事,追求自我認同,不管升的是什麼旗,唱的是什麼歌,又以什麼隊伍名稱參賽(這些我們曾經多麼討厭或無奈之事),全台灣之所以如此奮力著迷其中,甚至接連瘋狂地出現楊太太們、國民女友、台灣金孫等等角色,再再證明了一件事──我們土生土長、認同的地方叫台灣──運動團結了我們所認同的「我們」,共同反抗「他們」。
歷經這段全島一起團結抗疫的艱困,奧運全島瘋狂榮耀與共的洗禮,相信台灣將從中徹底蛻變重生,對這塊土地有更加堅定團結的認同。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樂評人王祖壽/「陶子,終於征服小巨蛋」:陶晶瑩世代混搭兒女共演 姊唱的是30年來鍥而不舍
2022/08/07創意人李擴/為「典型玩家」而生的主機:Steam Deck集軟硬體創意於一身
2022/08/05美食作家陳慶華/「世界50最佳餐廳2022」:倫敦高溫下的團圓宴 在最艱難時刻將世界廚師凝聚起來
2022/08/04當布萊德彼特換上裙子、羅密歐貝克漢穿高跟鞋 我們離真正的「多元包容」又更近了一些嗎?
2022/07/31馬欣/「永別了,柏林」:搭上歷史的失速列車 見證悲傷唯美的傾城之戀
2022/07/31芮塔/「非常律師禹英禑」:另一種打開世界的方式 用溫暖取代同情與偏見
2022/07/30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老派科技的逆襲「捍衛戰士:獨行俠」:這個世代的人重情感,也看重人與人之間的圓滿
2022/07/29地下電影/2022威尼斯影展主競賽:串流大軍壓境,豪華的明星派對隱含傾斜不均的隱憂
2022/07/29除了因為九○復古熱影響之外 《少年吔,安啦!》到底如何能在30年後讓跨世代影迷為之瘋狂?
2022/07/28影評人塗翔文/「七人樂隊」:曾經美好的舊時代 拍給香港人和所有港片迷的一頁情書
2022/07/25陳穎Ying C. /高溫下的商機:結合不同甜點技法 看見台灣冰品的世界潛力
2022/07/25雀雀/《媽,別鬧了》:舞台式喜劇的實驗創新 挑戰當代影視潮流敘事方式
2022/07/23飲食作家葉怡蘭/偶爾不想吃套餐
2022/07/22美食作家陳慶華/「世界50最佳餐廳2022」:疫情下時隔3年的重聚,讓人格外珍惜
2022/07/21旅日作家張維中/又下雨了:東京氣候的「熱帶化」變遷
2022/07/19地下電影/《分手的決心》:朴贊郁是個壞壞的浪漫胚子,從死亡幽谷的情深中說著「我愛你」
2022/07/19樂評人袁永興╱王宏恩「Muskun kata 一起我們」:22年的都市打拚 用族語寫新歌是一份傳承的使命
2022/07/17文化觀察者于國華/粿婆的黏性 米食文化的人情味
2022/07/16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