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炎亞綸《我願意》多套精品穿搭「突破往例」談起 台劇服裝為何一直無法像韓劇一樣與時尚品牌緊密合作?
近期炎亞綸在其主演的台劇《我願意》中飾演人氣巨星費慕淇,從第一集開始就可以看到他換穿了多套國際時尚精品服飾,華麗行頭可說是台劇中難得一見的。據了解,他的造型師Rina向LV、VERSACE、FENDI、Sandro、MSGM、Bvlgari、Tiffany&Co.等品牌借了服裝、珠寶配件等,總金額超過1500萬台幣,已是目前台灣「時裝劇」服裝部分的頂級配置代表。
談到台灣戲劇的服裝造型,其實裡頭大有學問,操作的難處也很多,無論是整體製作環境或是市場因素等等,一直以來都讓戲劇造型師不容易向精品商借衣服,更是難以做到如同韓劇那樣透過戲劇炒出「爆款」商品的情況。到底這之中是有什麼困難?
台劇拍攝、後製時間長 商品會過季
台灣戲劇在製作上因為資金到位速度不一、整體製作環境人員精簡(後製公司尤甚)問題等等影響,從前期製作到真正拍攝、剪接後製完成到播出,經常已經是一年、兩年甚至更久之後,這對季節替換快速的時尚品牌來說,完全無法達到當季商品曝光的需求,所以這方面會是品牌們會有所猶豫的重點。相較之下,製作速度很快的韓劇比較沒有這類的問題。
以炎亞綸在《我願意》中的造型為例,大多是品牌「經典款式」或是有經典元素的設計,能讓過季問題帶來的影響變小,這樣一來因角色而對商品感興趣的顧客,至少還是買得到一樣或是類似的商品。
戲劇曝光方式未必能滿足品牌需求
和過季問題息息相關的就是曝光方式,品牌需要的曝光管道和戲劇的曝光管道有很明顯的不同,戲劇除了播出期間,大概就是在上映後相關的劇照曝光和片尾秀出的協力單位名稱。但品牌更需要的是即時、有互動的宣傳,像是社群平台的照片發文、新聞、穿搭解析文章露出等等,這樣對拉抬商品的買氣才有實質的幫助。
據了解,炎亞綸此次在拍攝期間特別選擇以局部、特寫方式在個人IG為品牌露出穿搭,避免帶到劇中場景提前讓戲劇曝光,但也能顧及品牌當季的露出,這也是一種解法。
考量劇本類型、有無偶像明星陣容
台灣近年來製作的戲劇像是《俗女養成記》、《想見你》、《斯卡羅》、《茶金》、《華燈初上》等等,從戲劇類型上看來本身上就不是適合精品的「時裝」、「都會」劇種,甚至很多是需要另外製作服裝或是要去古著店張羅衣服的「時代劇」。要說近期真正有以現代服裝造型成功掀起話題的時裝劇,大概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賈靜雯的各種OL風襯衫,還有《誰是被害者》張孝全的後背包,這些物件也都跟角色特質、個性、職業有很深刻的連結,才能在劇情中跳脫出來被觀眾注意到、引發討論,甚至是有吸引力,讓觀眾忍不住詢問「他/她用的是什麼品牌?」
這次炎亞綸在《我願意》中的角色就是明星,跟他本人的形象其實落差不大,所以不太受到劇種限制,而他本人也備受時尚品牌喜愛,這也是另一個本次他可以成功在戲劇中與時尚精品合作的原因,協力造型的幾乎都是與他長期友好合作的精品品牌。
此外,明星號召力也有很大的影響,韓劇的操作經常是為了某某偶像明星訂製出一套戲劇,這樣的模式在一開始就更容易吸引資金、品牌贊助,畢竟人人都想透過大牌藝人來提升商品能見度。據了解,在韓國關於韓劇相關的穿搭文也已行之有年,因為粉絲們對於偶像穿的品牌往往求知若渴,這也促成了韓國盛行拆解戲劇服裝網文、IG專門分析戲劇穿搭帳號的風氣。
劇組造型師VS.藝人造型師操作方式不同
戲劇的造型和藝人平常的造型從操作上來說是有很大差異的,各自專業也不相同。曾為張震、蔡依林、持修、許光漢等人做過造型的知名時尚造型師Edie Lai表示,他們平常在為藝人打理穿搭時著重的是「凸顯個人特色」,但劇組造型師追求的是合理性和呼應故事、角色需求,比較不需要太強的「造型感」。
一般來說戲劇會有劇組專門的造型師,從一開始就需要讀劇本、理解角色設定、劇種風格等等,再去準備服裝。但有時也會有單一藝人專屬的造型師參與其中,他們也會需要先了解劇本,但平常工作就較頻繁跟精品有來往,自然商借起來相對容易,就像這次炎亞綸在《我願意》中的狀況,Rina是他個人的造型師,再加上炎亞綸本次在戲裡「扮演明星」這樣的設定,理所當然可以依循平常的造型模式去處理。
目前的韓劇已經發展到有專門的編劇處理置入商品曝光的細節,其實綜觀所有的原因,歸納出台劇最重要的問題其實還是整體製作環境不夠成熟,光是後製公司人力精簡就會大大影響到拍攝到播出的時間差。而偶像明星文化的斷層也是需要改善的,台灣當然可以不用只做偶像劇,但要做到能與精品產業互相拉抬的雙贏局面,還是得要靠偶像的流量、粉絲經濟才能建構。一旦這樣的模式做起來,往後商借、談置入也不再會是問題,現代、都會類型劇種的精緻度也能有所提升。
最新文章
-
于國華/「靠鵝養大」返鄉創「鵝舖子」:餐桌上的向天歌
2024/10/14 -
雀雀/「黑白大廚」:動人廚師故事與華麗對決 讓韓食文化推向國際
2024/10/12 -
Ying C. 陳穎/法國知名老店為何接連陷入困境?談體驗行銷與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
2024/10/10 -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
雀雀/艾蜜莉在巴黎4:在對的時間問世「你的巴黎不是你的巴黎」
2024/10/05 -
雀雀/台劇「今夜一起為愛鼓掌」演技派掌舵 直面觀眾談性談心
2024/09/21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迎接,餐飲「小」時代
2024/09/16 -
雀雀/大陸古裝偶像劇「度華年」 隱含當代既視感與警世意味
2024/09/14 -
Ying C. 陳穎/麵包產值巨大、商機無限?淺談獨立麵包店的危機與前景
2024/09/12 -
雀雀/戲劇性,是共通的國際語言:許光漢話題韓劇「無路可走:輪盤賭」
2024/09/07 -
潘光中/話題劇《唐朝詭事錄》 打破熱門IP與流量演員迷思
2024/08/31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友善複利在人間:JIAMI呷米
2024/08/25 -
正港分局/雀雀劇評:台劇豪華陣容同樂會 木曜4超玩認真演
2024/08/24 -
飲食作家葉怡蘭/再偏遠也總能尋出一個所在:到處喝咖啡
2024/08/18 -
雀雀劇評/科技來自人性 台劇「Q18」與觀眾一起歷經人生課題
2024/08/17 -
藝術收藏家姚謙/透過肖像畫,閱讀別人也閱讀自己
2024/08/1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