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4K數位重映:33週年溫故知新你必須看過的侯孝賢台灣影史經典
《悲情城市》33週年4K數位版重新上映,男主角影帝梁朝偉在多年之後,再度公開訪台參加首映會,與當年大部分的主創及演員們一起站上台,33年後,又為這部台灣最重要的電影之一,本身已經是傳奇的作品,再度創造了一個新的歷史畫面。
大時代之下,台灣人的生命風景
1989年9月,《悲情城市》在威尼斯影展首映,之後拿下金獅獎。這是台灣第一座世界三大影展首獎的作品,也是台灣第一部公開描述二二八事件的電影。1945年,日本政府投降撤出台灣,台灣光復;1949年,大陸棄守,國民政府全面遷台。《悲情城市》透過一個瑞芳山城家族的視角,講述日軍投降,國民政府尚未全面遷台,彷彿主權真空那四年的故事,從一個動盪大時代下的家族興亡,看進近代台灣的蒼涼與風雨。
《悲情城市》無論在當時或現在,都難逃被當成政治籌碼或角力工具的命運。當時才是剛解嚴第二年,蔣經國逝世隔年,在歷史資訊有限的當時,侯孝賢並不意圖透過《悲情城市》還原史實,更遑論替歷史寫下定論。二二八事件的確是電影背景關鍵的時間點,也是扭轉劇中人物生命史的重要轉折,從旁探究,但不直接拍攝事件本身,電影要呈現的,不是蓋棺論定的唯一解答,而是大時代之下,台灣人的生命風景。
4K數位版滿足無法被清楚看見的細節
4K數位版的上映,滿足了許多之前在畫質上無法被清楚看見的細節,包括暗部影像的表現,以及細緻的演員表演等等,這是一部同時兼具了「台灣感」與「電影感」的重要作品,九份山城四季的霧氣、陽光、芒草、風和雨,在侯孝賢著名的長鏡頭下,都像是一幅幅的定格景色,也是這麼遠遠地看著事件,和身在其中的人物,才能產生那樣旁觀者的情緒。時間的短和長,距離的近和遠,都成了閱讀事件的方法。
「我,台灣人!」
《悲情城市》裡有關係錯綜複雜的人物和時代背景,無論是主線的林家四兄弟,以及林家與日本、本土幫派、外省上海幫,或左派知識分子之間的關係,在侯導的敘事裡,都以平靜的視角,舉重若輕的幾句台詞帶過。角色的出生、病弱、婚嫁、死去,來來去去的人物命運,往往也都以一兩場戲、字幕、寬美的日記、信件或口白交代過去,像是什麼都沒說,又好像什麼都說了。
事隨人走,事件就是角色們長長人生的其中一個片段,但侯孝賢對角色的建立又足夠豐厚,他的角色總不多話,是以當陳松勇以他中氣十足的煙嗓大聲講出:「咱本島人最可憐,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國人,眾人吃、眾人騎、就是沒人疼。」全場觀眾的耳朵都被震得一同嗡嗡作響;而梁朝偉飾演的瘖啞青年,在整部電影中唯一的台詞,那句同樣發自肺腑的:「我,台灣人!」振聾發聵,則成了電影與角色的定音槌。
曾經是全台灣第一部同步收音的電影
聲音與語言,在電影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悲情城市》是全台灣第一部同步收音的電影,全片靈活重現了光復初期,混雜了南腔北調的台灣語言日常,台語、北京話、粵語、上海話及日語,甚至梁朝偉因語言關係飾演瘖啞人的沈默,都有其獨特意義。電影一開頭,畫面還在黑暗之中,便是以日本天皇的敗戰宣告廣播,搭配嬰兒的呱呱啼哭降生起始。中段不時穿插政宣廣播,陳儀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的廣播內容,人物們得知自己身處的情境與未來,都只能透過遙遠縹緲的放送;電影中出現各種語言的歌曲,包括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日本童謠〈紅蜻蜓〉、德國民謠〈蘿蕾萊之歌〉,到京戲、布袋戲,台灣歌謠〈春花望露〉、〈悲情的運命〉等等。大時代下人浮於世、悠悠轉轉的心慌無奈,以及片尾響起,由日本新世紀音樂組合S.E.N.S.譜寫的主題音樂,都透過細膩的聲音運用,傳遞到觀眾心裡了。
大銀幕重映的尋寶樂趣
《悲情城市》珍貴之一,還有留下許多已離世的國寶級演員在大銀幕上的身影,以本片拿下金馬影帝的「勇伯」陳松勇,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矮仔塗、雷鳴、以及阿匹婆等人。這同時也是飾演寬美的女主角辛樹芬演員生涯的最後作品,身為侯導最喜歡的女主角,她在完成《悲情城市》之後,從此離開影壇,消失在大眾視野之中。彩蛋演員們,還包括了飾演知識青年的詹宏志、吳念真、張大春、謝材俊(唐諾),林家大嫂陳淑芳,短短獻聲唱歌的蔡振南和蔡秋鳳、金士傑,當時還是臨演的邰智源,國師唐綺陽等人,替大銀幕重映增加了許多觀影的尋寶樂趣。
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
「一個繁榮富裕的國家,才有自信去緬懷過去的貧窮憂患。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才有自信去省視過往的歷史。」這是1989年9月6日,《悲情城市》代表台灣電影出征威尼斯影展當天,刊登於報紙的廣告文案。33年後,在4K數位版首映上,朱天文轉達侯孝賢導演的發言,有兩個重點,一個關於「時間的長短」,另一個則是:「坦誠相對,留有餘地,共同完成。」時間過去了,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能夠真正坦承相對?多年之後,電影與時代,又奇異地有了巧合的時空呼應。
《悲情城市》4K數位版2/24日上映。
最新文章
-
雀雀/戲劇性,是共通的國際語言:許光漢話題韓劇「無路可走:輪盤賭」
2024/09/07 -
潘光中/話題劇《唐朝詭事錄》 打破熱門IP與流量演員迷思
2024/08/31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友善複利在人間:JIAMI呷米
2024/08/25 -
正港分局/雀雀劇評:台劇豪華陣容同樂會 木曜4超玩認真演
2024/08/24 -
飲食作家葉怡蘭/再偏遠也總能尋出一個所在:到處喝咖啡
2024/08/18 -
雀雀劇評/科技來自人性 台劇「Q18」與觀眾一起歷經人生課題
2024/08/17 -
藝術收藏家姚謙/透過肖像畫,閱讀別人也閱讀自己
2024/08/15 -
鬼才之道/塗翔文影評:台灣類型電影 展現成熟樣貌的里程碑之作
2024/08/13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有特色的「城市迎賓列車」 帶給觀光客美好的第一印象
2024/08/12 -
雀雀/追星追到下輩子!「我推的孩子」揭秘演藝圈生態
2024/08/10 -
Ying C. 陳穎/台灣真的需要更多米其林主廚嗎?論基礎訓練與專業認知的重要
2024/08/08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或者安醬:隨遇而安的選擇 將美感美食注入科技生活圈
2024/08/04 -
她的日與夜/雀雀劇評:大人系初戀感 引領跨世代觀眾族群共鳴
2024/08/03 -
袁永興/拍謝少年「噪音公寓」:重溫過往時間軸 搖滾人生繼續邁進
2024/07/30 -
從《巴黎,德州》到《我的完美日常》——論德國名導文溫德斯的追尋旅途
2024/07/29 -
誰是被害者2/雀雀劇評:台式懸疑犯罪劇迎戰第二季 眾星鬥戲引話題
2024/07/27 -
藝術收藏家姚謙/畫作「西瓜」:對應盛夏,精神上也需要降暑與安撫
2024/07/26 -
政壇旋風/潘光中劇評:當戲劇比現實還「真」 政壇殊死鬥反諷現實
2024/07/2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