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家姚謙/用藝術回味一趟旅行:澳洲當代年輕藝術家Juan Ford試圖確認人類與土地的關係
完全沒有想到,2023年2月去了一趟澳洲和紐西蘭。這麼多年以來,在年年規畫的旅遊計畫之中,澳洲一直都不在名單之上,總有其它更吸引我去的國度;之所以忽然決定去澳洲,其實算是個倉促又沉重的決定;源起於2022年11月上旬一場社區隔離之災後,當我匆忙返回台北,在台北生活一周中,焦慮不安地看著世界各地新聞,北半球在疫情延伸至的混亂,內心疲憊的發現,這個世界變得讓自己有些招架不住了。所以去了南半球,世界最大的島國澳洲。
回台後找出多年前所收藏的一件澳洲當代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回味這段旅程。Juan Ford,這位在墨爾本出生受教育的藝術家,學的是觀念藝術卻有著超高的寫實繪畫技巧。之所以當時收他作品,就是因為他的繪畫功力先說服,接著又被他傳遞出的內核所打動,所以在完全不了解澳洲任何藝術背景下,仍衝動收藏,作品是他一直企圖表述的關係,科技進步的當代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畫中一把尤加利樹枝被紅色塑膠帶給包紮,而在清澈的藍空背景之下,很快地就可以感受到關於人為與大自然之間的衝突感。收藏後的延伸閱讀中,更了解他的作品中所呈現的物件,幾乎都是帶著澳洲特有的植物或當地人日常使用的物件。而背景輕灰感的藍天,當我在澳洲時更是驚訝其準確度極高的還原,在乾旱大陸旁、南迴歸線上下的晴天色溫,從不同的植物到人,分別被不同顏色的人工塑料包紮,塵土之上的真實。那是藝術家在那段時間常用的手法,以最直白易懂又不煽動危言的表達,既是可懸掛展示美感的畫作,又很強烈地突顯出澳洲人的公共意識與環保意識的自覺。
而旅行中也感知到,這樣的思維似乎在澳洲已成為平常所見;澳洲是個各方面都富裕的國度,人口不多、卻有相當高的經濟以及知識的素養;經濟與儲存的素養從這次的疫情,政府嚴格與周全並蓄,並且周到的執行,因為疫情封城等各因素而造成的人民損失與不便,政府都是真超前部署,我認識旅居墨爾本的朋友告訴我,他們這三年除了出行不便之外,補助金與物質從未遲到過,也從未排隊等待過,即使居家工作或待業家中,他們的經濟入帳也絲毫未減,不因地區政黨差異而不同。
井然有序是澳洲行我最強烈的感受,澳洲人沒有大部分歐美國家的外表和炫耀,這種在北半球似乎只有在少數城市才有的樸素姿態,在墨爾本、雪梨這樣的繁華大城市是清晰可見的。在美術館中所見的澳洲藝術家們作品,也明顯的呈現著同樣的氣息。
可惜在舊館就待足六小時,而無法參觀由妹島和世設計的新南威爾斯美術館新館,這件百分之百回收建材,達到世界上最高綠能的建築物,除了創建者是亞洲人外,館中永久展示的大型作品也包括了許多澳洲以外的亞洲當代藝術家和原住民作品,其中包括台灣藝術家李明維,這似乎也表達了這個國家從心懷英國跟隨美國的思維中,再確認自己與亞洲土地的關係,以及塵土之上的尊重之意。
最新文章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
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2025/01/2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