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謙
音樂人、作詞者、作家、藝術收藏家。歷任臺灣 EMI、Virgin、Sony唱片公司總經理,30年來於創作與管理兩面行者,熱愛藝術、文學、電影、旅行。近年積極參與專欄、小說、電影等工作。

藝術收藏家姚謙/亂世中簡思:純粹而動人的畢卡索作品
在我喜歡的藝術家名單之中,一直都沒有畢卡索;也許是我個人的偏見吧。然而在我的收藏裡,還是收了一件畢卡索的作品。從一個藝術家的一生作品去平均判斷其好與壞,其實是不合理,也是一件很難下判斷的事。因為任何一個人在他的人生中,自有高低起伏的反思、也有正反不同的行為;因為只要活著,都是在面對著眼前的選擇,所謂的生存或者是面向內心的創作。...

藝術收藏家姚謙/在這流量為王的時代裡,堅持「審美的自覺」
「審美」是一個人沿著生命所閱讀、經歷與思考的漸進總和,特別是在閱讀上,透過許多別人的作品裡,發現到與自己不一樣的思維角度、或與自己相近卻不易表達的領悟,在他人的作品裡高度的審美所生的欣賞與羨慕,也間接...

藝術收藏家姚謙/花季未了:關於男人的浪漫與溫柔
這三年的疫情,把我的雙城生活架上了一些限制的關卡,每一個來回都得付出隔離代價,這成為這三年來昂貴的金錢與時間成本,一年最高紀錄得住上兩個兩周酒店隔離和一周居家隔離,來回一趟就有六周失去人身的自由。現在...

藝術收藏家姚謙/用藝術回味一趟旅行:澳洲當代年輕藝術家Juan Ford試圖確認人類與土地的關係
完全沒有想到,2023年2月去了一趟澳洲和紐西蘭。這麼多年以來,在年年規畫的旅遊計畫之中,澳洲一直都不在名單之上,總有其它更吸引我去的國度;之所以忽然決定去澳洲,其實算是個倉促又沉重的決定;源起於20...

藝術收藏家姚謙/關於這時刻聽他們談著性 藝術家Thukral & Tagra 感受生動寫照之創作力
藉著這次紐澳的一個人自駕之旅,在漫長地駕駛途中,車內放著音樂之外,我刻意選了幾個台灣年輕播客的節目陪伴,沿途風景美好風和日麗;而我也趁機補充這些年來台北、北京雙城居住而忽略掉的一些台灣變化的細節。...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隻偷書貓:小雕塑作品 窺見藝術的意義
當AI技術已經快速進展到取代了許多人可以完成的行為,甚至在許多特性上遠遠的超越人的能力,恐懼看似從放大的趨勢,漸漸走到最終得到一個真實結論:AI再怎麼厲害,它可以更細化、更快速,但是它還是沒有人的創造力。而「創造」這是一個正面詞,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清楚:「AI不會說謊。」;AI它必須有憑有據地從複雜的資料中整理,然後有序地完成論述;只要有電力AI就可以不休息,且遠拋開人類肉身極限的限制,可以不斷地在量與速上往輕便普及發展,這些論述都是來自人輸入的龐雜資料而成,AI到目前為止依然不懂無中生有,而人有,這還是AI可望不可及的部分,特別是說謊。...

藝術收藏家姚謙/悲傷的夾竹桃
對我來說,感動更多是對於別人生命中、對世界感想的一次感嘆,我更多的感動是存在於欣賞、感謝的意思;畢竟,我們的生命相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都如同蜉蝣般的短暫,因為其短暫,所以感受才珍貴,當這樣的感想透過藝術的方式存放在物件上,藉由高於當下常態的技巧和獨特的個人性格思維,傳遞到我眼前,它激發了我的想像和思索,特別是瞬間的感動,往往就會激起了我留下此物的想法,這是一種自私的占有欲望。...

魯冰花 後來的故事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因為是陰天台北的冬天總是如此。果然不出預料;昨晚連續醒了三次。每回醒來腦子就開始琢磨11月13號那天我在北京時的天氣、和那天我在做了些什麼,然後接著想著那時候的台北和他人生的最後一天是什麼天氣,和他想了些什麼。...

藝術收藏家姚謙/陳昭宏畫作:瞳孔中對視著的半身剪影,映照我的自問
更多人對陳昭宏理解的是他在八十年代興起的照相寫實浪潮中,他高超多變的繪畫能力。讓大眾幾乎不太知道他青年時期、照相寫實之前的這一段創作。那是一段和後來大家熟知的寫實繪畫極大不一樣的。六十年代「扁平繪畫」創作(當時日本扁平繪畫說詞未興起,早於村上隆、奈良美智三十年),一種傾訴高於表現的一段時期。...

藝術收藏家姚謙/鯰魚:一件親切、平等觀望生命的作品
素人藝術是藝術裡面比例偏少數的非主流派,但是它是一種在藝術表現上可以容易辨識與定義的一種系統;之所以稱為素人,明確表達繪......

藝術收藏家姚謙/跨過了時空界限的相互影響:「信號」,一次冷眼的微笑
曾經聽不只一個朋友這麼形容過:收藏的人都有點孩子氣。一開始我並不是太懂這個說法,後來算想明白了;的確是,收藏好像是人天生的一部分,拿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小時候收藏過郵票,大一點之後喜歡上電影便開始儲存看過的電影票,再大一點就收藏藝術了,彷彿收藏是對應著自己看過、想過、做過後的一個實體句點。...

藝術收藏家姚謙/小夜雨:小方寸內有大世界 能感動人心就是藝術真諦
看看自己收藏的一些畫作,許多是尺幅特別小的,不知道為什麼,觀看畫時總喜歡已很近的距離閱讀:眼與心在小小的尺幅裡仔仔細細地遊走,遇到好作品容易流連忘返;有時候看畫就如同看一篇好文章、看一部好電影一樣,讓自己心靈沈溺其中暫時放下生活,往往小尺幅的畫就有這樣的力量。多年前,與兩位藝術圈的先進前輩聯合策展了常玉畫展──「細看常玉」,這個展覽名稱是我取的,只因為我總是一再流連在自己收藏的那張小常玉畫作裡,順著他的線條看得我久久神遊其中。...

藝術收藏家姚謙/日本波普藝術大師岡本信治郎創作 宛如一本「昭和直男史」
不曉得你看過「Andy Warhol Diaries」這套紀錄片沒?透過AI技術模擬Andy Warhol的聲音自述自己的大半生,透過這位美國波普藝術之王的人生去瞭解波普藝術於美國。波普藝術其實算是一個概括名詞,面對大眾的一種美術形式,它因地因目的而有不一樣的面貌,最早出現在東歐與俄羅斯是理想化的政治工具,呈現出某種煽動性極強的藝術力量;六○年代轉換到美國則是隨著經濟興起的商業傳播力,波普藝術總是在對應時代而留下當時的文化紀錄。...

藝術收藏家姚謙/煙雨對照人心「暮雲麥樹」:看不清楚遠方,亦不能亂了自己行腳
在台北待了近六個月了,全天出太陽的日子屈指可數,不知道是氣候變遷的原因,或者是我的記憶模糊了;印象中春、冬的台北的確多煙雨濛濛的時候,這也是我少年時嚮往居住台北的一個原因;童年的台南氣候明確、少曖昧,要不烈日要不暴雨。台北的煙雨就有一言難盡的唯美頗似詩意。但是經年累月的大段煙雨的日子,就並不如想像了。加上疫情又起和準備不充足之下強行與病毒共存的常態,人心惶惶之際,這片煙雨對照著人心,絕多是望不見藍天的哀傷,只能借藝術閲讀去悼念煙雨美景。...

藝術收藏家姚謙/收藏是種緣分: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裡,暫時代為保管的一種緣分
收藏絕對是一種緣分,我一直覺得收藏只是在我們自己有限的生命裡,暫時代為保管的一種緣分,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讓作品進入到你的生活裡,以一個知己的視角很靠近地長時間閱讀,這才是收藏的意義。...

藝術收藏家姚謙/「Present Time當下」:時時提醒身為「人」的重要座右銘
與大部分的人很相近,一開始主觀以為藝術就是繪畫為上,所以對藝術的認識經常是從平面繪畫展開;雕塑雖然同時間地存在在我的藝術閱讀裡,但是往往對於我的打動經常不及於平面繪畫。我常想這個問題,因為在我身邊有少數幾位朋友更容易從雕塑作品中得到閱讀上的滿足與共鳴;直到遇到Antony Gormley的作品之後才有所改變,並且在多年後,開始在自己的收藏裡增加了立體作品這方面內容。...

藝術收藏家姚謙/漆器與月季:華人女藝術家 丘堤
這回想跟大家分享一位我特別喜愛與關注的華人女藝術家丘堤。聊到丘堤前,不得不跟大家分享,我一直很好奇和持續延伸閱讀關於女藝術家的作品和歷史;如果說刻意地把女性藝術家提出來,似乎也暗示著在我所有的收藏過程裡面,幾乎把男性藝術家視為中心。...

藝術收藏家姚謙/偉大和細膩:害羞內向的藝術家,用一輩子慢慢描述心中唯一主題「海洋」
一直喜歡讀別人的遊記,這幾年更是特別關注自然山川的旅行文章;前兩天讀了一位攝影師在北極、格陵蘭、冰島的旅遊文章,不禁想起前年的一趟北極旅行。對於大自然的力量,只有身在其中面對時,才能深刻的感覺到它的偉大和細膩。在他人的文章、音樂、藝術作品裡也多有這樣的描寫,好的作品除了讓閱讀者有親臨其境感之外,更能借景感應到作者的內心波動,而自我對照這則是創作者與閱讀者最可貴的部分;在我的藝術收藏作品中就有一件這樣的作品。...

藝術收藏家姚謙/「嗨」黃楫:藝術是自由的對照,就像一首眾人吟唱各自感想的歌
黃楫先生離世的消息是在多日後才知道,像一個延遲的提醒,帶著低迴不散的感嘆。許多人認為台灣的文化產業是在八○年代興盛的,無論電影、廣告、音樂、藝術與出版業相繼互動的蓬勃而起,直到二○○○年。文藝圈總是在經濟起飛時若有好的共振的結果,那時期出現了恰當的機緣,有才華的人較容易被發現和發展,那時的台灣藝術家中,黃楫是其中一位。...

藝術收藏家姚謙/以繪畫謳歌:巴黎畫派畫家杜菲
這一次在分享我的收藏前,先從大家比較熟悉的台灣前輩藝術家廖繼春說起,廖繼春先生歐遊後煥然一新的創作節制又精妙,以有限色塊如音符般的編排,在看似抽象卻又描述出我們所熟悉的具體景觀,把繪畫這創作特質推上了高度;這與歐遊時期接觸的後印象派的緒多新繪畫思維有關;我認為與廖繼春創作更直接對照的,應該是巴黎畫派畫家杜菲(Raoul Du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