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要對寫實繪畫有偏見

2025/07/02 姚謙

看完葉子奇先生的大型個展,不久之後也到上海看了陳逸飛的大型回顧展,我發現在展覽現場裡,年輕觀者似乎很少,這是一個讓我感到好奇的現象。其實陪我同行的另一位上海朋友,我也感受得到他只為了陪伴我而來,對展覽似乎沒有太高的興致;觀後納悶了幾天忍不住探詢了一些較年輕的藝術愛好朋友,或者對於美術活動積極參與的朋友們,他們的反應都是相近的;他們提不起興趣,幾乎都是因為具象寫實繪畫過時,及油膩、矯飾、直男審美的迴避(這點和二十世紀初印象畫派出現時反學院畫派的情形一樣)。我還記得兩年前王家衛〈繁花〉播出之時,媒體還一度地討論劇中出現的陳逸飛作品成時尚流量,我記得是有一群文藝愛好的年輕人顯現出了一些興趣,突然間就給冷卻了。忽然想起當時朋友看了〈繁花〉也曾跟我聊起,該如何欣賞陳逸飛的作品?我想了很久,只能簡單地說不要對寫實繪畫有偏見!

陳逸飛先生的作品「水鄉」。圖/姚謙提供
陳逸飛先生的作品「水鄉」。圖/姚謙提供

我以為在繪畫的藝術創作中,寫實繪畫是最直觀對照時代的一種閱讀法,同時也能很感受性的去解讀不同人所創作出來的作品有很強烈的差異,因此感受足以對照到創作者與時代之間,也對應到自己面對當下世界的感想。這樣閱讀寫實繪畫的經驗,跟近年來潮流所致的觀念藝術創作或者抽象繪畫,我們常常一不小心覺得都在相似的面目模糊中感到審美疲乏和不理解。而具象寫實繪畫則不然,八○年代美國照相寫實興起,因為抵抗攝影取代繪畫之說而起,把照片印象再經過繪畫去更迭時代的新視覺閱讀,陳逸飛正逢其時,把他對於膠卷底片攝影換成自己的繪畫風格,把充滿粒子與投映影片感的品質,透過繪畫呈現在畫布上,至於畫中主體則隨著他的生活經歷、價值觀和審美感的轉變而變化。

在我的收藏裡,具象繪畫一直佔重要部分。對於陳逸飛先生的作品我只收藏他八○年代初期剛到紐約時期所繪畫的「水鄉」,因為只有在這時期的「水鄉」作品中,可以窺探出他充滿著繪畫的激情和內心情感的澎湃洶湧的初心;當時他手上技巧絕對是同時期具象寫實繪畫的佼佼者。在跨過他的成名、榮耀與財富湧至的十數年後段,他曾經又回到周庄寫生了少量的作品,一反他前些年輝煌的大型巨作,那幾幅尺幅不大、描繪周庄的作品,有一種回到初心的繪畫,卻意外的成為生命句號的遺留,供後者解讀他的另一個真實面相。

姚謙

作詞人姚謙談藝術收藏:關於音樂、關於繪畫

作詞人姚謙談藝術收藏:關於音樂、關於繪畫

2020/07/01
作詞人姚謙/談張愛玲:創作養分,與那一幅劉野珍愛的肖像畫

作詞人姚謙/談張愛玲:創作養分,與那一幅劉野珍愛的肖像畫

2020/08/12
音樂人姚謙:讀小說不是為了找人生答案,是放下自己

音樂人姚謙:讀小說不是為了找人生答案,是放下自己

2020/12/31
姚謙

最新文章

《魷魚遊戲3》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熔爐》導演 在《魷魚遊戲3》結局釋放作者精神

2025/07/21
告五人新專輯「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圖/摘自臉書

樂評人袁永興/告五人 「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

2025/07/14
「未知的首爾」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韓劇《未知的首爾》:「交換」體驗人生 與自己和解的療癒過程

2025/07/12
如果米其林餐廳可以分期付款,你會願意嘗試、還是覺得該餐廳瞬間沒那麼令人憧憬了?圖...

陳穎Ying C. /吃的是面子還是裡子?你贊成分期付款吃米其林餐廳嗎?

2025/07/08
養心茶樓將酸菜魚轉換為素食,獨特創新。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蔬食仁心:養心茶樓

2025/07/06
《狂醫魔徒》劇照。圖/Disney+ 提供

雀雀/《狂醫魔徒》進入主角的沈浸式情緒 共踏天才怪醫狂暴旅程

2025/07/05
大班樓主理人葉一南(左)與已故作家、美食評論家蔡瀾先生(右)交情甚篤。圖/葉一南...

有教養的瀟灑—懷念蔡瀾先生

2025/07/03
陳逸飛先生的作品「水鄉」。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要對寫實繪畫有偏見

2025/07/02
「我們與惡的距離II」劇照。圖/CATCHPLAY+ 提供

雀雀/台灣感性《我們與惡的距離II》為「最美的風景」升級

2025/06/21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