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一直以來藝術收藏這個行為占據了我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因為它與我的閱讀、思考和感受息息相關,這似乎是我每天生活中不斷進行的事情。
透過一件藝術品所延伸而產生的互動,都會刺激我在經濟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試著將它們收藏在我的收藏裡。就像看過一本書、寫下了一篇日記,然後將它放在我的庫房裡,或是掛在我生活可及的牆面上。忽忽悠悠地過去了近三十年,經歷了許多的事、遇到了許多人,我已經收集了數百件藝術品;有時候我也會忘記它們的存在,就像忘記了曾經有的生活。只有每當透過藝術倉庫管理者的資料翻閱到這些作品、看到圖像時,我還是能立刻想起當初為什麼會收藏它,以及在收藏之前曾經有過的心理活動,搜集和閱讀過的資料、以及那段時光的生活曾有過的片段。
最近,曾經合作的出版社的編輯告訴我,她正愁著新的編輯書的美編與封面,因為作品非常精彩,因此在經過許多設計藝術工作者的編輯設計後,始終無法下定結論為作品找到一個對應相當的封面。於是這位熟悉的編輯向我求助,詢問我在製作紀錄片《一個人收藏》、《Ah Art》時所用的那張畫作是誰。似乎那張畫的氣息與她正在編輯的這本書相符。
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心中是高興的,因為有人記住了我曾經製作的紀錄片的封面,也代表了自己曾經的努力留下了一線痕跡在他人的心中,在這資訊漫天、虛華滿世的時代,封面至少在她的記憶中留下了印記。我很快聯繫了原畫作創作者,協助她與作者取得聯繫,經過了半個月,編輯告訴我這幅畫成為了孔孔新小說的封面,而這部小說《我周圍的世界》也獲得了今年台積電文學獎。
這件我收藏十數年的張英楠作品,當時是在一個青年藝術家群展中發現的,張英楠離校不久,搬至北京做一個全職畫家的開始時作品。畫面中是一位樸素的女孩背影,她正面對著鏡子看不見她的臉孔,而鏡子反映出來的空間似乎與她身在當下的空間有些不同。然而,這樣的差異卻不容易察覺;關於生活中面對當下、過往和未來的彼此互動思考時,虛與實成為了一種懷疑。我們當下是真實的嗎?而鏡中反映的又是我們的當下嗎?這是一個迷惑的循環,常常在我的生命過程中被對照,至今仍沒有答案。這是一件我收藏了非常久的作品,近十幾年來,它也對照了我至今不解的困惑。當時被作品迷住了,在不了解作者時就決定買下收藏,也因為這件作品在我決定支持記錄片時浮現出成了電影海報,如今又一次穿越了別人的記憶,又走到了一部文學作品的封面。這也是藝術收藏的另一種魅力吧!
最新文章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