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雀/「和平歸來」與「疫起」:同為SARS封院故事 是互文還是平行宇宙?
台劇「和平歸來」與台片「疫起」不約而同地在和平醫院封院 20 週年的此時問世,前者篇幅長、聚焦柯宇綸所飾演的醫師羅士凱在追求晉升的路上被捲入 SARS 所觸發的政治鬥爭中;後者則描述了王柏傑所飾演的夏正醫師在封院後想離開醫院而不可得的處境中,目睹了院內各單位包括病患與家屬都在苦撐的情狀。兩戲的故事劇本都是啟發自台灣醫療史上的知名封院事件,卻拍出了完全不同的風景,令人玩味。
兩作品乍看像是兩個平行宇宙,兩個創作團隊用同一歷史過往各言爾志,一齣罵得兇到像個潑婦、一部敘事溫柔到像是聖女。偏偏兩戲卻又都碰觸到封院共同事件,頗有互文意味。
「和平歸來」鋪陳出了不少明顯戲劇高潮在封院橋段與衛生局長穿太空衣入院探視、護理長(王彩樺飾)與鍾瑤所飾演的醫師在克盡職守後的悲催下場,甚至源於真實事件的上吊情節也被處理得極為驚悚嚇人,打點式的直白批判力催到底原本就是「國際橋牌社」一貫的敘事方式,雖形影過程常出現紊流且演員群海納各種沒統整過的表演流派,但以此系列作的發展脈絡來看,作為外傳的「和平歸來」可說是正常發揮了。
反之,「疫起」與「和平歸來」雖有重疊之處,但不論是醫護人員染煞過世或者病患自縊事件,「疫起」的敘事起手式都是「油切」:切掉了議題乃至批判、而僅留下院內各段血淚生命故事,供人咀嚼低迴。「疫起」把觀眾推向像是「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計程車的視角,他闖進了一個原本可以矇眼不去看的歷史風暴中,被壓著頭見證了一場場的悲劇,於是計程車司機從一個自掃門前雪的人,被啟蒙出明辨是非之力、啟動他以正義為名的熱血作為。而林君陽導演只是把啟動開關的選擇權,交付給觀眾自己去決定而已,因為你的良心會自己教你。
臨場感十足到像是紀錄片的醫護視角魔幻寫實心境捕捉與呈現,可能會讓受眾在看完「疫起」後感到鬱悶難過、想更去深入了解歷史的真相,又或者深受封院後這 20 年來台灣防疫醫療進步紅利的我們,會因此自問該如何去定義定論過去那段台灣風波?其實院外人士也不用太糾結於真相和正義是什麼,因為對於院內千餘條曾經被放棄的人命人權而言,他們的正義都只是想自由不受封控,但這份正義,20 年前你我沒有幫他們伸張過。
當然「和平歸來」的結局處置也是漂亮的,畢竟罹難者被送進忠烈祠,沒死的院內醫護大難不死、倖存後卻要被起訴,主角當然也能以過激反應來演繹這段原本就很戲劇性的過往,那是有敏感度的熱血台灣影視工作者本來就會撿到的槍,是吃瓜群眾自然而然就會受吸引的題材。
回顧一段重要的歷史,不論是理性與感性、嗆辣或冷靜,讓戲中人物詮釋復仇者或聖人,只要戲劇目標清楚有達成,就作者已死。也只有台灣,對於這段歷史傷痕的清創看法,能同時包容進如此大異其趣的兩個作品。創作者皆全然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事件痛點是什麼,至於誰的正義才是正義?剩下的就是能夠自由去定奪的觀眾的事。
最新文章
-
Ying C. 陳穎/在任何評鑑面前,先思考自身風格與身份識別
2023/09/27 -
影評人馬欣/「查無此心」:不只是犯罪片,著墨人在體制前的渺小與階級下黑暗生態
2023/09/25 -
雀雀/「假面女郎」:外貌至上主義扭曲當代人心 驚悚韓劇反應容貌焦慮與生存焦慮
2023/09/23 -
樂評人王祖壽/ 樂團「理想混蛋」:他們的交心與共享 照見了成長過程中的自己
2023/09/18 -
2023威尼斯影展得獎名單分析:尤格藍西莫以及濱口竜介,台灣作品《愛是一把槍》、《五月雪》的影像語言
2023/09/12 -
影評人塗翔文/「快一秒的他」:消失的情人節變身日版 山下敦弘成功的翻拍
2023/09/10 -
資深媒體人麥若愚/風靡27年「京戲啟示錄」2023創拓版 帶傳統文化面向年輕世代
2023/09/09 -
雀雀/Moving 異能:史上最貴韓劇 映照人生道路的寂寞、喧囂的孤獨
2023/09/02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威士忌桶陳新氣象
2023/09/01 -
早安美芝城林柏均╳寶島製造牛寶賢:玩跨界創意,形塑新世代早餐文化
2023/08/31 -
Ying C. 陳穎/滿足「甜味」感官體驗:糖與代糖之爭,你的選擇是什麼?
2023/08/29 -
影評人馬欣/《粽邪3:鬼門開》:融合異國邪術與宗教民俗賣點,考驗元素與創意
2023/08/28 -
張聰/我的西湖醋魚:一道傳統料理的學習綱領和其中秘訣
2023/08/28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跟著周杰倫遊巴黎
2023/08/25 -
雀雀/「女兒大人加個賴」:傳統也前衛、台劇陪伴力價值顯現
2023/08/19 -
地下電影/《之前的我們》:那些很長、很長、很長的談話,隨著攝影機運動所描繪的「因緣」
2023/08/16 -
影評人塗翔文/「之前的我們」:不慍不火,打動人心 散發後勁十足的底蘊
2023/08/15 -
雀雀/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自帶關懷力 引領觀眾無痛認識台灣公共議題
2023/08/1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