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歐美日本做得出『黑白大廚』嗎?」不惑之年的姪女在群組問,他們都酷愛旅行美食的上班族,快遺忘電視的一代。
「當然,只不過他們沒有要把事情搞大,尤其日本綜藝,個人認為世界第一。」我回。
泡沫經濟前,看著北野武把上百位藝人分兩批答題,錯誤一方被放在駛進海裡的公車,特技翻轉的飛機,爆破的房子,還有高空彈跳掉到泳池大的火鍋(可以煮熟肉的湯),那是三十年前的魷魚遊戲真實版,我在映像管的螢幕前目瞪口呆。
一億二人口的大和民族,在節目上所展現的規模,有粗暴,究極,精美和如同行動藝術般的黑色幽默,瞬縮在經濟強勢失去的某年,即便他們的創意還是發展出「拯救貧窮大作戰」、「料理東西軍」、「電視冠軍」、「雙層公寓」之類的經典,但那種買下帝國大廈的手筆,已經被一期一會的浪漫給磨潰了。
既然提到偶像劇,當木材拓哉盛世美顏搭上熱血純風靡全亞的當初,對照黑暗榮耀宋慧喬每3分鐘一句的「Si ba」台詞,心機夠狠方可獲勝的主軸,流量密碼被應證,這是一個報復比較受歡迎的年代。
歐美棚內節目,燈光攝影與剪輯是一切電視發展源頭,幾年下來他們用標準作業程序主導著觀眾的情緒,無論何種內容都是建構在分工細膩的算計裡,選秀競賽都有其規格,所以他們IP值錢處在於防笨措施,只要按照拍攝聖經,配上大牌,幾乎都成功,一個達人秀和「The Voice」能做十幾年而不衰,轉個椅子就賣翻全球,背後的是洋人花了大把人力鈔票累積出的經驗。
韓國很早就把日本那套惡搞與表現摸熟,後來歐美Sop也學會了,隨著他們善於商業操作與造星工業化,加上最擅長灑狗血配方,在串流興起與財團的後援,「黑白大廚」如此商機龐大的好配方出現,是個必然,歐美賣別人沒的,日本賣最好的,韓國則是賣最好賣的。
「黑白大廚」陣仗確實嚇人,但拆解後,你會看到「廚神當道」和「料理東西軍」,甚至「舌尖上的中國」,還有「Produce 101」的進場方式,他們的標準化裡埋著許多玄機,從第一顆鏡頭到首位選手出現,兩分多鐘口白沒見到一個人開口,每秒都是精準的畫面剪輯處理,觀眾看不到的是人設與腳本,華麗目不暇給場面裡用最短時間內記得重點選手,很多人誤會了實境秀,放任著能有火花,以為故事能這麼多起承轉合,真人秀還是秀,那個最後戴著雞頭面具出現的廚師你以為是隨機嗎?
簡單腦補一下何謂節目聖經?
高級的秀像是實驗室裡設定好的培養皿,製作單位像科學家,隨時加濕或增熱,讓節目自然長成要的模板,然後把所有的條件紀錄成一本Bible,不管誰來做結果都會勝利,而這良率越高,IP成立機會越大。
韓國好強且長幼尊卑強烈的民族性,超越階級便成了他們娛樂文化最愛用的主軸,所以從戲劇到節目,他們正常演出便可,如同日本偶像劇對白或戀愛實境,句句金句,請問真實的人生裡,各位女士有聽過「愛你我就不會死!」這種台詞嗎?如果有,那必定是渣男。
美食影像本就是剛需,否則不會有這麼多吃播巨紅,看別人吃很多或津津有味就療癒了。
而料理之美,美在食材的取得,美在對廚藝執著的精神,對於我一個影視同業,真心佩服韓國製作征服全世界的決心,但回到開頭的問題,其它地方能做嗎?或者台灣做的到嗎?
答案是肯定的,都可以。
日本三百多顆米其林星星,韓國57顆,台灣登愣60顆,但老韓有五千萬人,故鄉料理完全夠格!
但歐美的觀眾多喜簡單自然或粗暴的調性(所以他們的脫口秀永遠存在),你要老外大廚聚在一起迂廻比賽,對金髮碧眼的人是個輕忽,可能性最小。
日本為了宣傳戲讓岐阜縣塞進一萬五千人(96萬人報名)只為了看一眼木村拓哉騎馬遊街幾分鐘,對,還是木村拓哉…而且日本一向不愛搞Sop ,所以有點難,偶像發源地沒有選秀節目便可窺一二。
那咱們寶島,有著近二十億的華語人口,還有著做了幾十年帶狀節目的幾萬幕後人員,超過上幾十萬家的餐館路邊攤,黑白切或黑白大廚,照理信手拈來,毫無懸念,可惜,只有一個小小的障礙,沒錢。
我們窮的只剩套住的股票和重複又淺碟的新聞。
當然雞蛋裡挑骨頭,若說「黑白大廚」有啥疑問,那就是為何黑隊廚師的採訪背景不是白的,白的不是黑的,全是黑的是內定嗎?
唉,我真的好想贏韓國啊!對了,他們自始至終沒有一句歡迎收看,因為沒空給你廢話,最後謝謝收看這篇好長的感受。希望500盤趕快把盛會變IP。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