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後疫情時代】詹仁雄/娛樂的未來,賭一把大的或是單打獨鬥
疫情會讓娛樂的分眾被更精準地確認,把個人和集體做到更細的分眾,我認為是有機會的。人不可能沒有出口,我們講「窮燒香、富拜佛」,娛樂也是一種信仰,很多人是靠著幾部電影、幾首歌撐過青春期。尤其現在資訊爆發,年輕人可以選擇自己的教主、想follow的人,那是一種意見的傳達,某種價值觀的跟隨,它必定會帶動跟以往全然不同的經濟模式,只要有錢賺,它會回推回來,娛樂產品就是必須的存在。
分流可以是說,我們不得不面對只能往兩邊的路線走。一邊是個人的、直播的,是以前大家沒辦法才會做的,但現在必須如此;另一邊是我認為一些企業主、或是擁有比較大資源的人,應該會想做更高端的東西,以區隔單打獨鬥、網紅式的娛樂。介於中間的幾乎都活不下去了,那不如大家來賭一把大的。
回頭看韓國,韓國在泡沫經濟時期把幾個大企業整併,規格直接拉高,這是很簡單的例子,大家都賺不到錢,不如聚集在一起,變得更強大,就會跟成本極低、不可控的網紅式娛樂做出區隔,疫情會加速這件事。
從歷史來看,幾次大瘟疫前後的娛樂都有一點末日情節,大家更倚靠娛樂來平衡生活上的困擾。現在也是個時機點,在網路普及之後,大家更看重數位行銷,可是我一直覺得儀式感的娛樂是永遠存在的,因為人跟人之間,不可能只靠著數位式的散播或觀看,不然怎麼可能霍夫曼的黃色小鴨會有幾百萬人看?
這次疫情對上了年紀的人或家裡有嬰幼兒的人,造成比較大的恐懼,但對年輕人來說,他們比較像參與了一次歷史事件,年輕人的儀式性娛樂可能會更蓬勃,比如國外有沈浸式舞台劇、虛擬演唱會或是更大型戶外活動,會一個一個跑出來。劉若英前陣子開了一場虛擬演唱會,超過一億人觀看,雖然還不到多元互動,但這個模式可能會在其他平台突然發生,甚至變得普及。
疫情引出娛樂產業更多未來思考的方向:大人是否有足夠資源支撐接下來的製作條件?若年輕人的資源少,就會更往個人的、低成本的方式去,這種極端化有時候並不是太好;但另一方面也刺激年輕人的創作能量,他們真的可以在家裡,運用簡單的錄音設備發表創作。他們終究會發現,自己是在網路世界裡最強大、且人數最多的一群,既然大人沒錢了,年輕人不如自己開幹,也能征服很多人。
最新文章
-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
藝術收藏家姚謙/凝視觀音山:變幻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心靈故事
2024/11/28 -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回應